未来2-3年,养活自己,别作恶
2025-07-24
親愛的朋友:
① 世道難行之時,先求養活自己,再談不負天地良心。
近來我常在夜深時思索:在這樣一個轉折的時代裡,一個普通人最該守住的是什麼?不是理想、不是偉業,而是最基本的兩件事:能活下去,且不墮人道。
這兩件事,看似卑微,卻無比困難。
人若連自己都養不活,又如何承擔對他人的責任?可若為了生存而踰越底線,最終活成一個自己不願正視的人,那又是何苦?
我明白,很多人此刻都在泥濘中掙扎,眼前的事一樁樁都難。但在困局之中,最先要做的不是咒罵天地、幻想奇蹟,而是冷靜下來,把自己的小日子經營穩了。
如莊子所說:「乘物以遊心,不可則止。」看清局勢,不妄動,也不亂動。在不能大展的時候,就沉潛,把日子養厚、把心守靜。
② 不期望風浪不來,只求在風裡學會划槳。
歷史從不曾對誰溫柔過,盛世只是片刻,亂世才是常態。我們這代人,生逢其盛,太過習慣增長與紅利,如今當周期轉向,便一時無所適從。
有人問我:為什麼現在這麼難?我說,不是現在特別難,而是我們從未學會在「難」中生活。
古人有句話:「知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。」若說從前是順風順水,那現在就是在學如何逆水行舟。不是我們不行,而是人生真正的功課,才剛剛開始。
每一場經濟的下行,都是一次對生存智慧的考驗。此刻與其問「怎麼辦」,不如靜下心問自己:「我有多少可倚靠的技能?我能不能穩住一家之食?我是否仍保有基本的判斷力與清明?」
只要你還能養活自己,就不是輸家。能夠穩穩地過日子,在這樣的時代裡,本身就是一種不易的勝利。
③ 日子艱難時,放下幻想,用力生活。
我曾認識一位朋友,疫情期間辭職創業,失敗收場,債務纏身。後來,他重新做起兼職司機、夜間送餐,日子雖不輕鬆,卻從未再讓父母擔憂過生活費。
有次我問他:會不會覺得自己活得很狼狽?他笑著說:「狼狽總比無用好。至少我還在路上。」
這句話我一直記著:至少還在路上。
不是每個人都能飛黃騰達,但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不放棄。就算是拾荒,也總比原地等待風來更真實、更踏實。
時代若是沉默不語,那我們就靠一口氣撐住自己,靠一雙手守住清白。誰說非要風光才叫過得好?
④ 謹守底線,不作惡,是留給自己的尊嚴。
在經濟緊縮、機會減少的年代,最容易滋生的,不是勇氣,而是投機。有人開始算計,有人開始破壞,有人甚至以惡為生。
但我始終相信:真正能長久走下去的,是那些在黑暗中仍守著光的人。
不作惡,不是因為沒有機會,而是因為還記得自己是人。
我們可以選擇貧窮,但不要選擇卑鄙;可以選擇緩慢,但不要選擇歪門邪道。哪怕只是做一份普通的工作、過一種平凡的生活,也要把它過得乾淨、坦蕩。
在這樣一個人心浮動的時代,能夠靜靜地做好自己的事,說真話,做實事,不害人,就是最大的善。
⑤ 不亂投、不亂動,是最實際的智慧。
經濟下行時期,很多人喜歡問「能不能創業」「要不要買房」「要不要借錢投資」。我常說:少做決定,多過日子。
錢是日子裡的風向標,不懂就不要亂動。別被那些「某某一夜翻倍」的故事迷了眼,那是極個別人的運氣,不是你的人生答案。
當下最重要的,是把你的收入來源守住,支出管住,再騰出一點餘裕去儲備、去學習、去等待。
不是不思進取,而是進取也講時機與節奏。過冬的動物不是懶惰,而是懂得收斂。時機不到,不妨低頭耕耘,靜候春生。
⑥ 讀書與學習,是讓我們在泥濘中挺直腰桿的方式。
當時間變得廉價,最該做的,是用來沉澱自己。
我身邊不少朋友,開始重新學外語、學會計、學設計。有的人在夜裡聽課,有的人白天上班晚上備考,沒人催他們,只是覺得不能再空耗下去了。
學習不是為了當下馬上改命,而是為了在未來有更多選擇權。
在困局中讀書,是一種安靜的反抗,是不肯輕易向命運低頭的姿態。
不論你選擇什麼方式,只要這段時間能讓你變得更穩,更實在一點,那便是最好用的對策。
⑦ 日落是免費的,困境裡的微光,也值得守護。
我始終覺得,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候,也不要讓心變冷。因為冷漠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沉淪,比貧困更可怕。
哪怕一日三餐粗茶淡飯,也可以擁有體面和溫柔;哪怕未來充滿未知,也可以選擇每天欣賞一次日落,聽一首喜歡的歌。
這些細微的生活感受,是我們在混亂中對「活著」這件事所給出的回應。
哪怕再怎麼難,也要記得去感受生活、記得去愛人、記得去善待自己。
世事雖冷,我心向暖。這,就是人之為人的尊嚴。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