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我发现一个人开始变强的征兆:祛魅
2025-07-24

親愛的朋友:

一個人真正開始變強,往往不是從掌握某種能力開始,而是從「祛魅」開始。

我近年常常觀察到,當一個人愈來愈成熟、愈來愈穩,他們眼中原本神聖不可侵犯的事物,開始一點一點卸下光環。他們不再驚嘆權威,也不再迷信成功者的每一句話,甚至連自己過去深信不疑的觀念,也能夠靜靜地拆開、端詳,再放回心中適當的位置。

這不是變得冷漠,而是一種更深的清明。

祛魅,不是摧毀信仰,而是還原真相。不再將世界當作舞台幻象,而是肯定每一張面具後面,都是一張尋常的臉。

所謂祛魅,是將曾經貼在世界上的濾鏡一層層揭下,只留下未加工的真實。

我們總以為某個人之所以優秀,是因為他特別自律,特別努力,或特別天賦異稟。可當我們偶然在深夜的燒烤攤見到他狼吞虎嚥,或聽聞他深夜焦慮自責,那些原本閃耀的光點,瞬間變得柔和,也更真實。

這種落差,初看會覺得幻滅,但慢慢地,它反倒讓我們更靠近他們。

我想起一句話:「我們不是因為神性而相通,而是因為人性而相惜。」

在祛魅之後,我們不再仰望某人,而是能用平視的目光,與之對話。這份平視,既是對他人的尊重,也是一種自我價值的肯定。

對強者祛魅,不是為了否定他,而是為了解放自己。

一個人若總活在別人的光環之下,他的信心便只能依附於他人;一旦發現所仰之人也有恐懼、脆弱、失誤,他便彷彿世界崩塌,自己也失去了靠山。

但當你明白,再厲害的人也會犯錯、也會失敗,甚至也會哭著求助時,你便不再恐懼自己的普通與不足。

你會開始相信:不是只有完美的人才能走遠,不是只有萬無一失的人才值得敬重。你也能,雖有瑕疵,仍然踏實地往前走。

祛魅的真正力量,在於它重新安頓了自我定位——我不是誰的影子,我自己,也是一座可以發光的山。

對努力祛魅,是理解「勤奮」不再是唯一的通行證,而是看清它的多重面貌。

我們從小被教導:只要肯努力,就能成功。可當我們長大後,看見有些人拼命工作卻始終掙扎於生活邊緣,有些人表面懶散卻每一步都踩在節點上,那種不解與不甘,常令人痛苦。

直到我們真正看清,所謂的「勤奮」,其實也有等級。

有些勤奮,是徒勞的原地打轉,是重複可替代的體力消耗;而有些勤奮,則是有洞察、有方向、有節奏的深耕——這才是能撬動命運的杠杆。

真正的高質勤奮,是「選對方向後,持續推進」;而不是「日夜奔忙,毫無增益」。

祛魅,讓我們懂得對自己的努力負責,也懂得收回那些被無條件推崇的空洞口號。

祛魅,還意味著對「人情」的醒悟,看懂世間往來的真實運作。

年少時,我們總以為,只要曾經交好,就能一生有情;只要人品端正,就會獲得回報。

可當我們真正跌入困頓時,才發現——有些關係,是利益的橋梁;有些情誼,是時光的誤會。

我們因此曾心寒、失望、甚至憤怒,但最後才明白:不是人心薄涼,而是世界原就如此運轉。

祛魅的覺醒,不是讓我們懷疑每一個人,而是讓我們學會:信任需建立於選擇之上,關係需建立於互敬與坦誠之中。

真正的成長,是看清後仍願相信,是失望後仍能懷柔以待,不怨、不躲、不盲從。

祛魅,並非破壞,而是一種成熟的重建——對外界,對他人,更對自己。

當你看清所有人的不完美,仍選擇欣賞他的一面,那是慈悲;

當你了解努力的侷限,仍選擇繼續走下去,那是定力;

當你明白世界的真相後,不逃避、不怨天、不棄志,那才是真正的「強」。

這不是一種外顯的強勢,而是內心的一種深根。

祛魅之後,我們學會了:世界無需崇拜,生活不必神化,人與人之間,也不需演戲。

一切都可以清清楚楚,乾乾淨淨。

真正變強,是願意接住幻滅後的落差,仍能堅定走自己該走的路。

這世上沒有人能替我們活出答案,我們崇拜過的人、羨慕過的路,最後都要我們自己走一遍。

而在這一遍又一遍的祛魅過程中,我們不再迷信、不再逃避,也不再將希望寄託於任何外物。

那時候,我們的腳,終於落在自己的土地上。

我們的眼,終於看見自己。

我們不必再追著別人的光跑,而是開始學會,點亮自己手上的那一盞燈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