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一个人最顶级的本事,不是忍、不是熬,而是这5个字
2025-07-24

親愛的朋友:

一個人最頂級的本事,不是忍,不是熬,而是能夠「管住自己」。

這五個字,看似平凡,卻蘊藏著無聲的力量。人在浮世中沉浮,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能忍是修養,能熬是堅強,然而更深的智慧,是在風雨之中仍能自我約束,在誘惑面前仍能不動其心,在浮躁世界裡守住自己的節奏與方向。

我常思忖,一個人真正的困難,不在外界的壓力,而在內在的散亂。不是世界太複雜,而是我們太容易分神。一個人若能時時回到自己心的中心,清楚地知道當下該如何行動,該如何安住,那才是無聲的大定,是無形的大力。

管理內心,就是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和平共處。

情緒如風,有時突然而起,有時悄然無聲。我曾見過無數聰明人,被一點點無謂的情緒吞沒了清明。不是因為能力不夠,而是因為太在意,太敏感,太想掌控不該掌控的事物。

所謂「鈍感力」,不是麻木不仁,而是知道哪些事值得用心,哪些話值得聆聽。它是一種柔軟的剛強,是一種面對世界時,內心有距的自守。

當別人中傷我,我學會不再急著回應;當我做錯事,我不再沉溺自責,而是提醒自己:「這一刻不過是長河中的一滴水。」萬事皆流,情緒亦然。我越來越相信:能夠不被情緒拉走,就是一種無聲的勝利。

管理行動,就是不讓拖延削弱了自己的決心。

很多時候,我們不是敗在能力上,而是敗在「沒開始」。我曾無數次告訴自己:「等一下再做」「明天開始」,但每一次「等」的背後,都藏著對困難的恐懼與對現狀的逃避。

直到有一天,我不再問:「我準備好了嗎?」而是直接說:「先動手,再說。」

當我願意讓自己行動起來,不管是清晨寫下一段文字,還是整理混亂的房間,那股被喚醒的能量,常常讓我意外。行動會帶動更多行動,像水開始流動,就能沖散停滯的泥沙。人生裡太多焦慮,其實只是因為我們站著不動。

管理頭腦,就是在浮世中保有深度的思考。

這世間太多的聲音太快,太多的資訊太雜,一不小心,人就會變得膚淺而倉促。我們會下意識地模仿別人的看法,倚賴別人的選擇,甚至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思想。

我開始學著每天留一段安靜的時間,不與人交談,不滑手機,只是讓自己靜下來,思考:這件事的本質是什麼?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?我做這件事,是出於本心還是逃避恐懼?

深度思考像是清理內心的庭院,它不是快速得出答案,而是讓每個答案都經得起風的吹拂與夜的寂靜。當一個人能夠不被表象迷惑,能夠穿透雜訊,專注於心之所向,那他的頭腦就像一面明鏡,能照見萬物而不自亂。

管理身體,就是善待這具靈魂的載體。

身體,是我們在世間行走的根本。一切夢想、理想、修行、學問,若沒有一個穩健的身體,都只能停留在想像裡。

年輕時我不懂這個道理,總以為身體是用來透支的,是可以日後再補償的。可後來才知:生命的賬目,有些花費是不能補的,有些傷害一旦出現,就難以復原。

於是我開始調整作息,開始每天散步,開始少一些夜裡的酒與應酬,多一些清晨的靜與呼吸。我發現,當身體安穩,心也會變得輕盈。健康不是為了活得更長,而是為了活得更有力、更有光。

人生最頂級的能力,是將心、行、思、體調整到一種柔和而堅定的節奏中。

我常常在黃昏時分,坐在窗邊,看著天光漸沉。那種慢下來的節奏,讓我再次想起「管住自己」這五個字的真義:不是壓抑,不是克制,不是拼命忍耐,而是回歸主宰自己的那份能力。

內心不亂,行動不懶,頭腦不浮,身體不虛。這些不是一時的衝動,而是一日一日地修,一念一念地行。

許多痛苦,皆因我們放任自己去被環境牽引,去順從習性反應,而不曾站在當下,說一句:「我可以選擇,我能夠自持。」

當一個人能夠真正自持,他的生命會從緊繃轉為通透,從外求轉向內明。

我們無法保證未來風平浪靜,也無法改變他人的行為與言語,但我們能守住自己心中的光,哪怕只是一盞微弱的燭火,也足以照亮腳下的路。

這世間最值得敬佩的人,不是最有權勢、最有財富的那一類,而是在沉默中活出自我,在不動聲色中不斷精進的人。

我心中的「管住自己」,不是封閉自我,而是節制而有道,是柔和而不失力。那是一種從容的定力,是不卑不亢的氣質,是一種站在天地之間仍能與天心契合的深度存在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