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播40小时、涨粉51万、赚百万,一群人靠《黑神话:悟空》搞钱背后: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人!
2025-07-24
親愛的朋友:
① 人生的深層轉折,往往來自一個角色定位的自覺。
看見一位素人因《黑神話:悟空》爆火直播,四十小時不眠不休、吸引數十萬人觀看、粉絲狂漲、百萬變現——這不只是個熱鬧事件,而是一面鏡子。它照出了人與人之間的隱形邊界:有些人觀看,有些人創造;有些人消費,有些人生產。
那不是能力的高低分界,而是心識的分野。這個世界,最根本的分法,不在於貧富與否,不在於學歷與否,而是:你是消費者,還是生產者?
② 所謂「生產者」,不只是創造產品,更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。
生產者,不一定是企業家,也不等於創業者。他可能是一位熱愛知識的寫作者,是一位錄課的老師,是一位用簡單剪輯說話的播主。他們的共通點在於——當看到一件事物爆火,不是想「我該怎麼擁有它」,而是問:「我能不能創造它?」
面對《黑神話》,消費者的反應是:哪裡能玩、怎麼買、怎麼下載;而生產者的反應是:這波熱潮能不能寫成推文?能不能剪成短片?能不能導流賣服務?
生產者從來不是被動接受的角色,而是那個悄悄轉動世界齒輪的人。
③ 生產者思維,是看見每一個需求背後的可能性。
我喜歡喝咖啡,不僅僅是因為那股香氣,而是每次坐在咖啡館,我都會想:我能不能創造出這樣的空間?讓更多人坐在我種下的溫暖裡。
我曾經是讀者,如今是作者。我從文章中得到陪伴與啟發,也希望自己能寫出能讓人共鳴的段落,哪怕只有一行被記住。
我見過太多人對寫作、時間管理、AI工具感興趣,於是我問自己:是否可以創建一門課、一個社群、一個工具包,讓這些人得到實在的幫助?
這些都不是宏大壯舉,它們往往從一個念頭開始:我能不能,不只是使用,也試著創造?
④ 生產的本質,是以自我為器,通達他人之所需。
當一位普通人將自己的觀察、經驗、專長、好奇,釀成文章、課程、指南、服務,他正在完成一次轉化:從「自我擁有」到「眾人共享」。
這不僅讓他與世界產生交換,更讓他在這交換中體驗創造的幸福感。
買到心儀之物是短暫的滿足,但當你創造出能讓別人心動之物,那是一種更深的踏實與喜悅。
⑤ 真正的自由,是從角色的選擇開始的。
不是每個人生來就懂得生產,但每個人都可以覺醒。若你過去從未想過自己能創造價值,那不是錯,那是因為沒人教過你:你也可以。
不必一開始就完美,不必一開始就盈利,但你可以問自己——你喜歡的那件事,能不能嘗試分享出去?你曾經困惑的問題,是否可以為別人整理出答案?
這不是創業,也不是副業,而是對生命態度的一次重新定位:從等待機會到播種機會,從接受世界到參與世界。
⑥ 世界的流動從未停止,生產者只是較早伸出手與之相握。
《黑神話》的熱潮會過去,下一個熱點也會來。但真正決定你是否得益的,不是「跟上哪一波」,而是你是否有「看見每一波」的眼。
若你從這一次熱點開始思考:每一次大眾關注的焦點,是否都藏著生產者的入口?那麼,這場短暫的熱,也將為你點燃長遠的光。
⑦ 生產者的養成,不是別人允許的結果,而是自我允許的起點。
當你說:「我也可以試著創造」,那就是轉捩點。
從此之後,每一次觀察、每一次學習、每一次互動,都是為了某種可能的創造累積養分。你會發現,學東西更快了,因為你知道要學來做什麼;觀察更敏銳了,因為你知道細節藏著機會。
而這份創造,也許會賺錢,也許不會。但它一定會讓你感覺更有力量。
⑧ 每一次用心生產的過程,都是一次自我對話與內在修煉。
當我寫一篇文章,不是為了獲得掌聲,而是為了把腦中的混沌釐清,讓心裡的火延伸出去;當我經營社群,不是為了粉絲數字,而是希望在冰冷的網絡裡開一處能彼此看見的場所。
我曾經只是消費者,但我願意走上這條路,是因為我發現,最幸福的不是擁有,而是奉獻;不是得到,而是創造。
而真正的豐盛,也不來自物質的積累,而是當你發現:你也可以,為這世界添一點光。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