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职场多年突遭变故,一心搞副业被拉黑,我终于明白:放弃捷径,才是最大的捷径
2025-07-24

親愛的朋友:

人往往是在遭逢困境時,才真正開始認識「自己」與「世界」。

那是一段不願再回想的日子。

我記得那位同事被裁的當天,氣氛像停滯的水,無聲卻令人窒息。而我,也被調往一個遠離權力核心的小部門。那種被邊緣化的感受,如寒風穿堂,不見血,卻叫人骨頭發冷。

我心中浮現的第一個念頭不是反抗,而是「逃」。不是逃離職場,而是逃向看似更快、更輕、更自由的另一條路——副業、自媒體、變現。

當我點進那堂看似能「零基礎、一週變現」的小紅書課程時,我的心一瞬間亮了起來。那種光,不是來自真實的理解,而是一種欲望的幻光。

捷徑之所以吸引人,是因為我們害怕走長路。

那位老師像是知心大姊一般,細緻、殷勤、無所不答。她給我的,是滿滿的期待與幻想——兩小時變現、月入過萬、零門檻操作……一切看起來像是被命運特許的秘密通道。

我付了費,心懷信念地「入場」,卻發現裡頭只是一間空蕩的倉庫,堆滿從四處搜刮來的資訊與案例。教學的本質,不是指引,而是催促——催促我們「抄別人」、「搬運內容」、「跟風操作」。

我也照做了。我開店、上架、推廣,一個月後,得到的不是驚喜,而是店鋪被關、一無所獲,連老師也把我一腳踢出對話框,留下的只有無聲的拉黑。

那一刻,我終於醒了。

真正的學習,始於幻滅。

我開始反省——為何自己總是在焦慮時尋找「一勞永逸」的路?為何總想在最短時間內取得最長遠的成果?

那時,我第一次接觸粥老師。他並不炫目,也不急迫。他說的話簡單卻直指人心:「先試,再決定;不適合,就退出;不要寄望一場課程就能逆天改命。」

他的話沒有蜜糖的甜,卻有麥茶的溫。

我選擇了最便宜、最基礎的入門訓練營,像一個赤腳走進初雪的人,帶著戒心,也帶著微光的期待。

與其尋求捷徑,不如學會走路。

課程開始後,我才明白什麼叫真正的學習。

助教們不只是陪伴者,更是鏡子與刃。他們不僅鼓勵,更指出我每一處思維的破口。他們說得最深刻的一句話是:「別幻想用結果倒逼過程,那只會讓你錯過真正該練的東西。」

我曾因選題被否定而一週都無法提筆;我也曾在素材梳理時,反覆感到「寫什麼都不對」。那種一次次的失敗,像河裡的石頭,冷硬、濕滑,卻也把我磨得更穩。

直到某天,助教分享她當年也因寫不好而將班長拉黑,我才忽然笑出聲——原來「懷疑自己」不是我的專利,而是學習路上的常客。

最大的敵人,不是難題,是逃避。

我從未真正靜下心來看完每堂課,更別說反覆練習。我的焦慮不是來自難度,而是來自我太想快點看到成果。

而當我願意停下腳步、安靜地做每一個練習、理解每一個選題背後的思維邏輯時,變化悄悄發生。

我開始不再那麼在乎點閱率,而更關心「我的文章有沒有讓我看見自己沒發現的角度」;我不再焦慮粉絲數的漲跌,而更專注於「如何把一個故事講得有厚度」。

慢慢地,我真的能寫出三千字的長文了。我的筆,不再只是工具,而像是一根探針,探入自己心裡那片最幽微的角落。

放棄捷徑,不代表無路可走;恰恰是走上了真正能走通的路。

寫作於我,不再只是「副業」的代名詞,而是我與世界重新建立關係的方式。

我開始能理解粥老師所說的:「人一無所有的時候,最該做的事,不是找結果,而是讓自己變強。」這不是一句雞湯,而是寒夜裡最清醒的一聲提醒。

我現在仍在路上,但我不再匆忙趕路。我願意一筆一畫地走,哪怕慢,哪怕跌倒,但這條路是我的,不是別人鋪好的。

我願意繼續參與訓練營,不是因為還沒有變現,而是因為我終於明白——成為一個會解題的人,比寫出一篇爆款文章更有價值。

真正的轉變,是在安靜中發生的。

在課堂裡,我看到一位又一位學員從懷疑、自責,到釐清思路、穩穩落筆。他們的改變,沒有喧鬧,卻有厚實的力量。

正如《學會寫作2.0》中所說:

「你能寫300字,就能寫3000字;你能寫3000字,就可以寫3萬字;你能寫3萬字,就能寫書。」

寫作,讓我相信:只要真誠地走,每一步都是積累,不必炫目,但一定能抵達。

人生亦然。

每一個錯誤的選擇,都是為了帶我們遇見更深的自己。

當初我交過學費,被拉黑、被騙,但若沒有那段經歷,我不會謙卑地走進這條緩慢卻堅實的路。

我開始懂得,那些說「快速」、「無壓力」、「輕鬆變現」的話語,其實正是焦慮的外衣。而真正有力量的話語,往往簡單得讓人無法炫耀——「把內容學懂」、「多寫幾篇」、「接受被否定」——但它們會讓你真正變得不同。

親愛的朋友,願我們都能在自己的路上,走得深,走得穩,不再迷戀捷徑,也不再恐懼長路。

只要我們不放棄對真實的渴望,這條路,就不會背叛我們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