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家公司的没落,从养一批伪高管开始
2025-07-24
親愛的朋友:
① 一家公司真正的衰敗,從心失其所開始,而非制度敗壞。
表面上,是組織臃腫、人浮於事、權責失衡;骨子裡,是那個原該通天貫地的「心」,不再有光。高層若只以權利維繫地位,不再內省、不再面向現實,不再敢於推翻昨日之我,那企業的命脈,也就開始慢慢枯萎。
養出一批「伪高管」,實為企業的自毀程序。他們多數不是有心為惡,而是以慣性護己,逃避承擔、拒絕思考、只做表態。他們精準掌握老闆的情緒,但卻從不觸碰市場的真實。他們練就一身向上取悅的本事,卻把真問題拋給時間與部屬。
這一切,讓我不禁反思:若管理的本心已不在覺照與利他,而成為權謀與粉飾,那麼任何制度都無以為繼。
② 經驗若不照見變化,便成為阻礙創新的頑石。
有些人坐在高位,卻仍以「我當年怎樣怎樣」為座右銘。他們以過往之成敗為準繩,不再俯身探聽當下市場的風聲,不再觀察年輕團隊的脈動。他們的話語常以「幹就對了」作結,看似果決,實則懶於洞察。
真正的高管,是不斷學習、不斷卸下自我、進入未知的人。他們知曉每一階段的問題皆有其脈絡,過去的答案無法自動應對今日的複雜。他們不是「能幹事的人」,而是能幫團隊「一起看見事」的人。
所以,讓我警醒的是:當我們在領導位置上,只剩下聲量,沒有了深入,那就是把自己從參謀變成了只會指揮的噪音。
③ 只看上級眼色,不見下屬疾苦,是一種自我迷失。
那些善於「向上管理」的人,往往把時間花在揣測老闆的眉頭與話語。他們不是要把事情做好,而是要在會議中第一個點頭、最會「報喜不報憂」、製造一切井然有序的假象。
這樣的人,並不是真正怕事,而是過於怕輸。他們不願冒險、不願犯錯、不願承認盲點。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,真相遠不如形象重要。
但我們都知,企業的根基不是靠贊美堆起來的,而是靠回饋與改進。若一個團隊裡只剩下迎合,誰還會告訴你真話?誰還能指出盲區?
這時我會想起一句話:「真正的敬意,來自於敢說不的人。」若一個高管從不與你爭論,那他或已放棄了真心與責任。
④ 若視人為工具,最終亦被人所棄。
在伪高管的眼中,人是可替代的、可驅動的、可消耗的。他們要的不是一個會思考的團隊,而是一批唯命是從的「工具人」。
他們從不栽培,只會挑剔。他們輪換團隊如換棋子,一批一批地清洗,卻從未思考為何成果總是無法突破。每一次的「不行」,其實都是自己領導力的破綻。
真正的領導者,是一位園丁。他看重土壤的質地、氣候的節奏、種子的潛力。他不會因為結果未現,就遷怒枝葉,而是回頭問自己,陽光是否給足,水分是否適量。
⑤ 心中只有利己,終將無人可與共行。
伪高管最大的問題,不是能力平庸,而是內心封閉。他們處處算計,精於利益分配,習於掩過攬功。凡事先問對自己有利否,再論企業之利。若能借勢建功,便爭先恐後;若需擔責守摺,則躲之不及。
如此風氣一傳十、十傳百,整個組織便漸成「彼此防範、缺乏信任」的困境。強者不願留,誠者心灰意冷,最後只剩一屋子彼此算計之人。
正如帕金森定律所說:無能者的自保,是任用更無能者。久而久之,整個組織便在庸人間傳遞責任、消耗能量。
我相信,凡真心為事者,都不忍看見這一幕,但若我們視而不見、沉默不語,我們便也是共犯。
⑥ 真正的高管,是一束願意照亮別人的光。
他們有三大使命:一是為企業找準未來的方向,在不確定中找準可能;二是使工作真正有效率,不僅自己能做,更能讓整體運作高效;三是讓每一位員工,從工作中找到成就感,讓才華得以開花。
他們也具備四種特質:有創業的心,不懼未知;有整體的眼,洞見全局;有長遠的志,不困於一時業績;有處理矛盾的慧,能在張力中尋找動能。
在我看來,他們之所以被稱為「高」,不是因為職位,而是因為他們站得高、望得遠,心能容萬象。
⑦ 打造真高管團隊,需從一號位的醒悟開始。
一號位是一家企業的「心臟」。若這顆心不再跳動、不再回應現實、不再容納不同,那一切變革皆為空談。
要形成真正的高管團隊,需要六項條件:有同頻的一號位;以市場與顧客為中心的外部導向;願意深度對話與吵架的場域;一致的語言與思維模式;共同的使命與價值觀;以及,願意直面「不可談之事」的勇氣。
沒有這些,一切表面的和諧都只是短暫的遮羞布。
⑧ 最終,一切管理問題,皆是心性之問。
公司可以改制度、調流程、換人事,但若一號位不願自省、不願內觀、不願從自身找問題,那麼所有的改革,都如走馬燈。
能帶領團隊進化的人,從來不是最聰明的人,而是最願意從自身開始改變的人。他們遇到問題,首先問:「我哪裡沒看見?我是否太快下判斷?我有沒有壓抑了別人的聲音?」
當一個人能夠這樣看待自己,整個團隊才會變得有呼吸、有血脈、有靈魂。
所以,當我們在談「如何淘汰伪高管」時,其實是在問:「我們是否願意成為真實的人?」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