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受够了傻x领导,转战小红书副业变现3w+,我发现:会写作的人真的不怕失业
2025-07-24

親愛的朋友:

命運的暴風來臨時,寫作成了我安身立命的柴火。

有時候,我們是被命運逼著走進一條小路,卻在曲徑通幽處,找到了真正的自己。

那年冬天,職場上風浪突起。原本以為風平浪靜的晉升之路,卻因一場會議風向轉變。主管順從上意,將一項額外任務硬生生壓在已經滿負荷的我肩上,還在背後將「不配合」的帽子悄悄扣來。彼時,我的努力、成績、數據,全在一句話中化為烏有,像是深夜冷風中一點微弱的燭光,被無形的手瞬間掐滅。

我曾想爭辯,想大聲說:「你行你來啊。」但最終,我什麼都沒說。

沉默,不是退讓,而是我給自己的保護。

當一條路堵死,不妨換個方向,讓心先活過來。

在職場困局中,我決定慢下來。不是退縮,而是調整。

我報名了寫作訓練營,不是因為我多有文筆,而是我知道,我需要一個新的鏡子,讓我重新看見自己。在那裡,我遇見了一種不帶功利、不講面子的交流方式——寫作,它像是心靈的一場清洗。每天的練筆,像晨起洗臉、夜前洗塵,讓我逐漸從情緒的淤泥中抽出自己的腳步。

我開始經營一個小紅書帳號,起初不過百來粉絲。誰曾想,一篇誠懇寫下的生活感悟,引來了44萬次的閱讀與品牌的合作邀請。我發現,原來當內在的誠實與外在的語言對上焦,世界會自然地給出回應。

這不是奇蹟,而是靜水深流的自然結果。

寫作的第一課,是向自己誠實。

訓練營的開始並不輕鬆。

每天收工後,疲憊地打開電腦,看著別人早早交出的作業、老師回饋的金句、群組中一片熱火朝天,而我卻一句都擠不出來。那段日子,我常對著白紙發呆,然後問自己:「是不是我不夠好?」

幸運的是,有人拉住我。班長說:「你要關心的,是自己學到了什麼,而不是別人得到了什麼。」那一刻,我忽然明白:寫作不是競賽,不是賽跑,而是一場和自己深深凝視的修行。

我開始從生活中擷取真實,從情緒中提煉語言,哪怕只是「今天因為一句話難過了很久」,我也願意寫下來——就像是把心裡的石頭一顆顆擺到陽光下看清楚。

最好的方法,不是拚命做,而是找到方向後安然走。

以前的我,做事像打仗,逮到一點靈感就往前衝。後來我才知道,這樣不過是原地打轉。

訓練營教會我的是「框架思維」——怎麼找選題、怎麼定主軸、怎麼下標題、怎麼讓讀者一眼想看下去。這些不是技術,而是修心的工具。正是這樣的系統化方法,讓我開始可以駕馭內容,而不是被內容牽著走。

我把這一套方法拿來經營自己的手帳帳號,也協助家人經營家居帳號,甚至帶著裝修公司的朋友們一起規劃內容策略。我才發現,一旦學會正確的方法,即使人少粉少,也能寫出打動人心的好內容,並因此獲得穩定的收入。

這是一種比職稱、薪資更深的確定感——我有辦法靠自己的雙手,種出養活自己的果實。

寫作不是發聲,是回聲,是從心裡傳來的自己聲音的回響。

隨著寫作能力的提升,我連回信、寫郵件、做簡報時,也開始更有意識。每一句話,我都更在意它的份量和去向。不是為了討好誰,而是因為我知道,這些語言終將成為我存在的一部分。

而當我開始寫得清楚,想得也清楚。思緒像是井水,一點點被理清後,也不再那麼焦躁。

主管對我仍有成見嗎?或許吧。但我已經不會因為這種外在的風向而失速。反倒是,我越來越能穩住自己的航線。

我的公司帳號在業內排名前列,領導的評價也轉為肯定。但我心裡最篤定的,不是這些成績,而是:我知道自己靠什麼活得踏實。

學會寫作,不是為了變成誰,而是為了不再丟失自己。

人這一生,會遇上許多風暴:體制的誤解、關係的誤會、命運的無常。寫作,讓我在這些風暴裡保留一處屋簷,風雨時能躲一躲,晴天時能靜靜坐下來喝口茶。

也許未來我還會再次遇上那些「外行領導內行」的局,也會被人背後插刀、被不理解壓得喘不過氣。但只要我還能安靜地寫下每一段心聲,我就知道:我沒有失去自己。

而這種不被外物帶走的定力,不正是「知行合一」的實踐嗎?

寫作不是技能,是心性的修練,是讓人不再隨波逐流的能力。它不只是能讓我賺錢,更讓我安心、穩定、柔軟而堅定地,活在這個世界上。

真正的自由,是哪怕跌倒了,也知道如何站起來。

有一晚我特別難過,寫不出稿子,又被否定了一個合作案。我打開那篇曾寫出爆文的小紅書貼文,留言區裡,有人說:「謝謝你讓我覺得自己的掙扎不是孤單的。」

我哭了。

原來,我寫的不是「內容」,我寫的是彼此的心境,是這個世界上某一群默默努力的人之間的共鳴。這樣的共鳴,是無價的。

寫作讓我不只是為自己發聲,也為那些還在黑夜中找光的人留一盞燈。

而這燈,是我親手點燃的,是我心裡的那道光——哪怕微弱,也足以照見下一步的路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