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万字长文解读查理·芒格:世界上最令人羡慕的人!
2025-07-23

親愛的朋友:

真正的成功,不是贏得世界,而是照見內心

讀完查理·芒格的故事,彷彿聽見一位老人,在湖畔長椅上,悠悠然地講述自己的一生。他不是吶喊著教人如何致富的傳教士,也不是舞台上炫目發言的明星人物,而是一個靜靜站在身後、用一種安靜力量點亮他人的老朋友。他的人生,既像《莊子》裡的逍遙遊,也像《論語》裡的君子坦蕩。

芒格的可貴,在於他活出了“知行合一”的生命厚度

我們常常誤解聰明,把它當作一種技術的機巧、一種快速通過人生考卷的解題能力。但芒格教給我們的,不是怎麼答對題,而是怎麼不做蠢事。他說,人生的智慧不在於擅解難題,而是避開那些能讓你陷落的坑。他用半生功夫,總結出25種思維誤判的清單,只為提醒自己——別讓自己被自己打敗。

若說巴菲特是風帆,那芒格就是那根沉穩的船錨

在世人眼中,巴菲特是股神,但連巴菲特自己也承認,他若沒有芒格的導引,不過是一隻聰明的猴子而已。他說,芒格讓他從猩猩進化為人類。這句話不是戲謔,而是一種靈魂之間的相遇。真正讓一個人走遠的,從來不是技術和方法,而是能在風浪中守住“方向感”的那個人。

知識是路,閱讀是行,但“愛知如命”才是芒格的本心

芒格每天閱讀超過六小時,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博學,而是一種誠懇地對世界說:「我還不懂,請再多教我一些。」他讀得最多的,是人類的傳記和歷史的殘局。他想知道,人是怎麼搞砸事情的——因為知道錯誤在哪,人生就少了許多不必要的痛。他說,聰明人每日讀書,無一例外。他甚至笑說,自己不過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而已。

他真正教給我們的,是“理性”這兩字的生活方式

所謂理性,不是冷血,不是計算得失的無情,而是一種穿越欲望、悲傷、憤怒後依然看得清真相的心靈清明。他總在決策前問自己:「這件事,是我能力圈裡的嗎?」他相信,人只需在自己懂得的地方,做簡單但正確的事,便可創造複利的奇蹟。而最難的,不是找到那件“簡單的事”,而是能夠耐心等待它的出現。

真正的高人,不靠“聰明”,而是“乾淨”地活著

芒格一生賺了百億,但他拒絕做那些“不乾淨”的買賣。別人說,只要不犯法就行;但他說,一個人不該活在法律的邊界,而應活在內心的光亮裡。他寧願支付債權人全部的錢,也不願藉破產之機鑽法律漏洞;他用超額的金額買回朋友的股份,只為表達誠信的珍貴。這些選擇,在當今“利字當頭”的時代,顯得那麼不合時宜,卻又那麼令人安心。

他不是投資家,是哲學家;不是生意人,是修行人

芒格的語錄裡,最打動人的不是那些關於市場的話,而是對人性、對生命的體悟。他說:**「人生不在於追求偉大的成就,而在於避免愚蠢的錯誤。」**他也說:「我們只是比別人少犯錯,於是最後看起來像是贏家。」這樣的語氣,像是禪師在寺廟中掃地時,回頭對你輕輕說的一句話。沒有炫技,只有誠意。

他一生,最大的投資,其實是對家人的深情與忠誠

芒格年輕時經歷了離婚與喪子,那是他人生的暗夜。但他沒有在悲傷裡崩塌,而是重新出發,用後半生修補了對“家庭”這個字的敬重。他和第二任妻子共度55年,八個孩子在他膝下成群。他設計房子,只為讓孩子們可以自由地奔跑。他不捐出所有財產,因為那是妻子的心願。他說:「我選擇尊重她,像她在時一樣。」

他的“成功”,不是一座山峰,而是一片綠洲

在這個滿世界都在追逐“頂峰相見”的年代,芒格用他的一生提醒我們:人生不一定要登頂,但一定要有深根。他用極簡的原則、極強的自律和極寬的胸懷,證明了:最可靠的成功,不是從競爭中勝出,而是從時間中沉澱出來。他早已不追求外界的稱讚,只願靜靜坐在伯克希爾的年會上,陪著老友,喝著可樂,笑著說話。

這個世界,真正值得羨慕的,從來不是“最強”的人,而是“最透”的人

芒格不是神,不是完人,他年輕時也調皮搗蛋,也走過彎路。但正因為如此,他才更顯真實。他賺了很多錢,卻不急著炫耀;他擁有過痛苦,也不願假裝灑脫。他只是在歲月裡一寸一寸地“磨”,把自己磨成了一盞燈——不是照亮世界的探照燈,而是一盞溫暖人心的夜燈。誰靠近,就能感到安心。

芒格曾說:「要成為這樣一個人——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,也成為這樣的人。」這句話,比所有關於投資、智慧、人生哲學的話都來得深遠。因為那意味著:你不只活對了自己的人生,也為這個世界,留下一點可以模仿的光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