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33岁副业“老韭菜”,靠写作4个月变现5w+,我发现:不上班也不用慌
2025-07-23

親愛的朋友:


人生的低谷,從不是絕境,而是另一條路悄然開啟的入口。
我總以為,自己的一生,就只能這樣了:每天接無數通電話,忍受耳鳴與疲憊,在話術與績效之間消磨意志,像一塊逐漸磨平棱角的石頭,被體制溫水煮沸。
但當我一次次被「割韭菜」,一次次發現所謂副業不過是套路,一次次用時間與金錢換來沉默與拉黑,我才知道,不是世界對我殘忍,而是我對自己太輕信。
被騙了、迷茫了、疲憊了,那些時刻的我,如同夜行人,四下皆暗。
然而正是在這樣的暗裡,我開始學會仰望,也開始問自己:
難道我這一生,真的只能如此?
於是,我開始讀書。而一本《成事的時間管理》,像一盞燈,照亮了我尚未結束的「未完成作品」——我的人生。


遇見願意點燈的人,是命運最溫柔的安排。
書中那句話我反覆讀了很多遍:「我們都是時間的未完成作品。」
我忽然明白,原來我一直焦急於「完成」,卻忘了「生而未完」本就是活著的禮物。
在那段灰濛濛的日子裡,我遇見了粥老師。
他的文字裡沒有誇張,只有真實;沒有勵志口號,只有日復一日的踐行。
他說過:「如果沒有方向,再努力也是瞎忙。」
我想,我已經忙了太久,是時候學會慢慢走,走對路。
我給自己設了一個目標:用兩年學好寫作,在35歲前,從客服這條舊路轉身,去走一條心安的路。
我不知道結果會怎樣,但我知道,再不開始,我的人生就會原地定型。
我不願如此。


寫作,讓我重新認識了「努力」這兩個字的質地。
初入寫作,我寫得很慢,寫得很爛,也寫得很痛。
但每天的清晨與深夜,當世界還在夢裡,我一筆一畫地雕刻文字,像為自己開一條路。
那不是技巧的打磨,而是人格的清洗。
當我第一次投稿中稿、第一次拿到稿費、第一次被請去擔任助教,那些都不是奇蹟。
是350天不斷打卡,是無數次在育兒與加班之間擠出時間寫稿,是改了一遍又一遍才終於能看見曙光。
我從未如此具體地感受到:「當一個人願意去做成一件事,命運真的會讓路。」
寫作沒有讓我飛黃騰達,卻讓我站穩了。這就夠了。


辭職不是放棄保障,而是選擇相信自己的價值。
提出辭職那天,我的耳鳴已讓我無法好好說話。
可比耳鳴更令人疼痛的,是家人的誤解與責備。
「不上班就等於不負責任」、「帶孩子是妳的本分」——這些話我不是沒聽過。
我也哭過、害怕過,但我比任何人都清楚:
我不想死在一份讓我耗盡健康與時間的工作裡。
辭職第一個月,我靠寫作變現2萬多元。不是因為我幸運,而是我每天都在清晨五點起床,熬夜寫稿。
我終於證明給家人看:不上班,也可以不慌張。
因為我在認真經營自己的能力,而不是依附一張工牌活著。


真正的自由,不是不用上班,而是有能力選擇如何過每一天。
自由職業後,我每天都能親自送孩子上學。
我可以陪他去醫院,不必再看主管的臉色。
夏天太熱,我就帶著孩子和媽媽回老家避暑,一邊寫稿,一邊避暑。
收入也許不穩,但每一筆錢,都是靠我寫出來的文字換來的,我感到心安。
比起過去穩定卻空洞的生活,如今的每一天都有重量。
我終於明白:\n「穩定」從來不靠公司給你,而是你為自己打造的能力城牆。
那是你每天播種、耕耘,終於換來的一小片土地,能站穩,也能生長。


改變命運最快的方法,是進入一個有光的圈子。
這一年,我見證了太多平凡人突破自己的故事。
懷孕九個月仍在投稿、月子裡熬夜打卡、47歲才開始學寫作、65歲依然努力完成父親的遺願——這些人不是傳奇,而是我身邊的同學。
在頂峰會,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溫暖與堅定。
不是因為他們多厲害,而是因為他們從不放棄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。
當我有拖延症時,是他們的行動力拉了我一把;\n當我懷疑自己時,是粥老師一句「先做成一件事」提醒了我方向。\n\n這不是什麼天賦型選手的社群,而是一群願意深耕十年的普通人,彼此拉著手,向前走。
我變得不再孤單。
因為我知道,我正在一條對的路上,有人同行,有光可照。


人生從來不晚,怕的是永遠不開始。
我33歲才遇見粥老師,才開始學寫作,才真正願意翻轉命運。
我也曾自責過:為何不早點開始?\n可後來我明白:早不是關鍵,願意開始,才是關鍵。
這世界上,從不缺機會,缺的是願意每天走一步的人。
命運沒有懲罰我過去的迷茫,它只是等我準備好。
而我終於準備好了。
未來十年,我願意和這群人一起慢慢走,不求奇蹟,但求踏實。\n我不再是那個只能接電話的客服,而是那個靠筆走出自己的女人。

親愛的朋友,
如果你也曾像我一樣覺得自己「一無所長」、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、怕被世界遺忘,
請你記得:你不是一個人。
你還有時間,你還能轉彎。
世界其實從不缺光,只是你要先願意張開眼。\n願我們都能成為自己命運的點燈人,一步步走出黑夜,一寸寸擦亮心裡的光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