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切走捷径的,我不做,不教,不组织
2025-07-23
親愛的朋友:
① 真正的路從來不短,只是少有人願意走得深、走得實。
這世上太多人想得快,太多人教得巧,太多人忙著搭建一個能被看見的自己,卻忘了問一句:這個「自己」,還在嗎?
我讀到這段文字時,有種久違的心安。
在一片鼓吹效率、包裝、速成的浪潮裡,仍有一個人站出來,說:「慢慢來,一點一滴做真實的事。」這話聽來簡單,做起來卻無比孤獨。
因為它不討好流量,不迎合趨勢,也不賣一種「你只需三步就能成功」的幻象。
而是一種老派但踏實的信念:用真實立足,用時間養根。
② 捷徑之所以危險,是因為它剝奪了你與生命深度交會的機會。
我們都知道,快速可複製的東西,未必能久。
一篇洗稿的文章,也許短期內能引來點擊,但點完之後,讀者記住的從來不是你;
一段調包的數據,也許能獲得一時的認可,但時間久了,內心的空洞會回來索債。
而那些靠著堅持、練習、試錯與失敗鋪成的路,看似走得慢,卻能讓你與每一步真正相遇——你會記得那句花了一整夜才寫出的段落,記得那場冷清卻誠懇的直播,也記得自己從「說不出話」到能清楚表達的過程。
這些,才是屬於你的財富。
③ 不假裝、不編造,是對生命本身的一種尊重。
當一個人開始過度包裝自己,甚至為了建構所謂個人品牌而扭曲事實,那不只是在欺騙他人,更是在遺忘自己。
我們的經歷,也許不那麼「厲害」,數據不那麼亮眼,但那又如何?
正是因為走過普通的日子、熬過低谷的夜晚,那些話語才有溫度,那些文字才不浮。
世人多求形象,少問實質。
但內心明白的人知道,誠實就是最好的IP,真實才是最長久的路。
④ 手寫簽名與親自寫作,是對靈魂保溫的方式。
當看到那句「只要署名是我,就是我寫的」,我忍不住一笑,眼裡有溫。
這個時代,太多人願意外包思想、交出語言,讓AI代筆、讓團隊生產,彷彿「效率」就是一切的指標。
但有些東西,是不能代勞的——比如靈感掠過的那一瞬,比如從心底發出的一句真話。
那些真正打動人的句子,不是技巧推敲出來的,而是你在某個疲憊深夜、某個人生轉彎處,願意安靜坐下來,和自己說出的話。
⑤ 不用AI、不委託、不掩飾,是對信任最莊重的回應。
當他說「我的讀者想看我寫的,而不是AI寫的」,我感到一種敬重。
這不是在反對技術,而是在堅守人與人之間那份微妙的聯結——我們願意傾聽的,不是一種資訊,而是一個靈魂如何看這世界、怎麼走過來的軌跡。
真正有靈魂的創作,從來不只是為了內容,而是為了傳遞一種「我也經歷過,所以懂你」的連結。
⑥ 不組織虛假活動、不炒作、不操控,是對他人智性的溫柔體諒。
克制,是一種力量。
在誘惑與利益面前,仍願意選擇克制,不「借力打力」、不騙取情感,是對世界少有的溫柔。
不是因為不能,而是因為不願。
不是因為不懂行銷,而是選擇尊重他人的時間與信任。
很多時候,我們可以輕易編造出感動、製造流量,但最後被留下來的,只會是冷卻的泡沫與逐漸流失的信任。
願我們都記得:人與人之間,真正可貴的是「不算計」。
⑦ 真正的「慢」,不是懶散,是對價值本身的雕琢與篩選。
一場直播一場播,一條內容一條算。
這種老實的做法,也許會被市場嘲笑為「過時」。
但當你願意這樣做的時候,你是在鍛鍊一種能力:慢慢紮根,細細感受,不輕易複製,不輕易消耗自己。
因為只有你親自走過、碰撞過、打磨過的東西,才會與你的生命有真正的連結。
而一個與自己深度連結的人,才能創造出真正動人的作品,也才能擁有不被風吹走的生命力。
⑧ 誠實是一種選擇,也是一種命運。
這世間,走捷徑的方式很多,甚至隨處可見。
但每一條捷徑的代價,往往都寫在看不見的地方。
它可能讓你短暫成名,也可能讓你長久空虛;可能讓你快速吸睛,也可能讓你失去自我。
所以,選擇一條慢路、一條實路、一條誠實對待創作與人的路,是在選擇一種更長遠的命運。
那命運不張揚,不炫目,但它會在你老去回望時,給你一份不慚愧的微笑。
⑨ 價值觀不是口號,是選擇什麼樣的世界與誰同行。
「我不做,我不教,我不組織。」不是一種拒絕,而是一種召喚。
它不是為了與誰劃清界線,而是為了聚集那些願意慢慢走、踏實做事、真誠寫作的人。
每一個價值觀的堅守,都是在說:我不急,我相信時間,我願意一點一滴把事情做到心裡去。
而一個願意守住這些底線的人,也會吸引來一群願意尊重底線的朋友。
⑩ 寫字如做人,做事如種樹,願我們都能耐得住沉靜與等待。
這世界不缺快錢,也不缺熱鬧;
缺的是靈魂,不被複製的靈魂;
缺的是誠懇,一點也不包裝的誠懇;
缺的是堅持,那種願意為了一篇文章寫十年,為了一種信念守一生的堅持。
願你也能在這樣的選擇裡,找到自己的節奏,守住自己的光。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