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深切信任就是允许一切如其所是
2025-07-23

親愛的朋友:

深切的信任,就是允許一切如其所是。

今晨,我坐在窗邊,聽見陽光灑落在杯口的聲音,忽然心中升起一股不言而喻的平靜。那一瞬,我明白了:真正的信任,不是去改變什麼、掌握什麼、規劃什麼,而是深深允許——允許事情照它原本的樣子展開,允許一切不被定義的發生,允許此刻本身,就是答案。

我曾多次在關係中急切尋找控制的手把,想讓某段情感「更穩定」、某個家人「更懂我」、某條路「更確定」——但後來才懂得,真正的安全感,從來不是來自於他人有多可靠,而是我有多願意,信任這正在發生的一切,便是最好的安排。

允許自己如其所是,是對生命最深的溫柔。

我們有時太快想成為某種樣子:更堅強、更從容、更圓融……彷彿只有在成為那個更好的版本時,才值得被愛,才值得存在。

但我慢慢學會,不再催促內心的節奏。今天的我若感到困倦,就讓它困倦;若情緒低落,就陪它坐一坐;若遲疑不決,就靜靜等它自然明朗。正如種子不會因為急於開花而扭曲自己一寸寸生長的過程。

信任自己,就是允許自己的當下,不完美也沒關係、不清楚也無妨、不進步也值得被愛。

允許孩子如其所是,是信任愛會自有方向。

為人父母者,最難的,不是提供資源,而是克制干涉。看著孩子一步一步向未知走去,有時真想伸手替他撐一傘、築一牆。但我越來越懂,愛孩子,不是要他照我理想的藍圖長大,而是允許他用自己的節奏、氣質、步伐走成他自己。

當他不愛數學,我不急著補習,而是陪他去畫畫;當他沉迷閱讀,我不催促社交,而是相信他內心有光,總會引領他找到自己的世界。

這種信任,是無聲的守望,是在遠處遞上一盞燈,而不是緊握方向盤。

允許家人如其所是,是成全關係的真正慈悲。

我們總說「家人最親」,卻常常對他們的批判最多、耐性最少。父母的執拗、伴侶的遲鈍、孩子的反叛,常讓我們陷入「如果你能改變一點就好了」的念頭裡。

但我發現,當我真的允許他們以現在這個樣子存在,關係反而輕盈了。不是我放棄,而是我終於不再奢求他們成為某種理想的樣子。

於是我願意接受母親還是那樣喋喋不休、父親還是話少不擅表達;我願意不再對伴侶有完美的幻想,也不再希望每句話都要被懂。那是一種靜靜的慈悲:你這樣,我也愛你。

允許關係如其所是,是給愛最大的寬度。

愛情裡,我曾努力經營、調整、付出——以為這樣才能讓它不離不棄。但慢慢明白,關係不是經營出來的,而是信任養成的。

允許對方暫時沉默、允許對話有時不對拍、允許熱度有高有低……這種允許,不是消極,而是一種深深的理解——人與人之間,總有高低起伏,如潮如月,重要的是彼此願意在每個狀態中都真實地陪在彼此身邊。

這份愛不再是條件式的交換,而是共修式的共鳴。

允許人生如其所是,是看見天機的一瞬開朗。

許多焦慮,其實來自「不該如此」的心念。我們認為此刻應該更好,應該更明朗,應該更順遂,於是與現狀對抗,內心總是拉扯。

但人生從來不是按劇本演的,它有自己的秩序與節奏。當我們開始允許——允許工作卡關、允許計畫落空、允許與人誤解未解,心便不再與世界爭執。

那時候我們會發現:看似的錯誤,其實是轉彎;走丟的路,其實在帶你去別處;沒開的門,其實不是屬於你的門。

一切發生,皆有其道。允許現實成為它原本的模樣,是我們對宇宙最深的敬意。

允許萬物如其所是,是與天地合德的修行。

樹不急著結果,雲不為去留煩惱,鳥飛時不思著落,水流時不問方向。自然從不與「如其所是」為敵,它只是如實地活著,如實地變化著。

當我們停止想讓一切照著自己意志運轉,而是靜靜地觀照每一次的發生與消散,我們才真正進入了一種與天地對話的狀態。

那時心不急,步不亂,話不多。內在有種源源不絕的力量在支持,像是老子說的「道法自然」,又像王陽明說的「知行合一」——從心之所安,至行之所止。

深切的信任,不是幻想無事,而是即使有事,也無懼。

世上從無完全的安穩,也從無絕對的安全感。但當我們學會信任——信任自己的感受,信任他人的選擇,信任生命的流向——那麼即使遭遇困境,我們也會知道:這是必經之路;即使暫時迷失,也會相信:這是轉化的前奏。

深切的信任,不是永遠看見光,而是黑暗來臨時,仍知道光從未離開,只是現在不在視線裡。

真正的信任,是允許不明白,允許等待,允許慢一點,甚至允許痛。

而所有這些允許的總和,就是對「存在」本身的致敬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