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劝你,没事少参会、少混群、少约饭
2025-07-22
親愛的朋友:
人生有時,最難的不是奔跑,而是停下。真正值得思量的,往往不是再多參一場會、混一個群、赴一次飯局,而是我們是否還能靜下心來,把有限的生命力投注在真正值得的地方。這些年,我愈發相信:少參會、少混群、少約飯,不是冷淡人情,也不是拒絕世界,而是一種看清內耗之後的慈悲自守。
參會之風盛行,但時間從不虛讓。
會議多了,內容反而少了。人山人海的會場裡,信息交織如網,聲勢浩大如潮,可真正讓人沉思的東西,往往不過片刻。當演講時間被壓縮為短短十分鐘,說者未言深,聽者未入心,一切便成了形式。一場會,從奔赴的車程到漫長的等待,不知耗去了多少原可用來閱讀、冥想、深耕的時光。
我曾認真盤點過自己這幾年參加的會,真正留下痕跡、值得反覆咀嚼的,不過寥寥。反而那些在家靜坐閱讀會後報導、或一邊品茶一邊觀看直播的時刻,更讓我心中清明。事實上,真正有價值的分享,必定會在會後以更清晰、更精煉的方式流傳於世。而最珍貴的思想,也從來不依靠場面來證明它的重量。
混群者眾,能者沉潛。
群,是這個時代最普及的社交場。數百人、一日千條資訊,熱鬧非凡,卻也空洞無根。我曾試圖在群裡獲得某種啟發,結果發現,群訊息如潮水般湧來,卻很少有能濕潤心田的水滴。知識如果不能內化於心,對話若不能啟發思想,那麼它們再多,也只是聲音的堆疊。
真正有益的對話,從不倉促發生。它需要空間,也需要安靜。群裡熱鬧的往來,終究不敵深度一對一的傾聽。而混群成癮者,多數不過是在用外在的忙碌掩飾內在的空虛。若我們不先與自己對話,那麼和任何人的連結,終將淺薄如紙。
約飯者多,真心者稀。
飯桌,本應是最具溫度的交會場。可當「見面」成了表演,「聊天」變成寒暄,時間也就被無形中偷走了。我曾被不少飯局所困,起初滿懷期待,結果不過是自我吹噓與互相捧場。聊完一頓飯,心卻比飯前更空。
這不是對人情的輕視,而是對時光的敬重。若不能聊出真誠,那麼不如各自靜默;若不是為了共同成長,那便不必硬撐寒暄。我更喜歡那些提前設定主題、心中帶著問題的飯局,它讓我有準備地走進對話,也帶著滋養的思維走出來。而非目的性的飯,不約也罷。
時間有限,應供奉於最靜的處所。
人的一生,若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注意力,就會被世界安排。我們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焦慮,而是因為將太多心力放在了無效的消耗上。會議、群聊、飯局,本身並無好壞之分,但若它們成了逃避深度工作的藉口,那麼我們便是拿自己的未來在做抵押。
時間是我們擁有的最純粹的資本,而今這個時代最稀缺的,恰恰是長時間的、無干擾的、專注的內在建設。我們可以不多產,但不能不深刻。若一個人總在路上奔波,卻從未在心中安家,那麼即使跑遍天下,也仍是漂泊。
人脈不是跑出來的,是做出來的。
有人說參會能拓人脈,混群能得機會,約飯能建關係。可我越來越明白,人脈的本質從來不是「多認識」,而是「能被需要」。當你能提供真實的價值,哪怕你平時深居簡出,也會被人主動尋來;當你自己還無法站穩,認識再多人,也難獲實質的幫助。
與其費盡心思結識陌生人,不如潛心把自己修煉成一個值得相識的人。當你心中有光,自然會吸引光的人靠近。這世界從來不缺舞台,只缺能真正站上去的人。
慎言慢行,是敬天命的修為。
莊子言:「知止而後有定,定而後能靜,靜而後能安。」如今這個浮躁的世間,真正的力量不是奔波四處,而是知何時該止。當我們願意對無意義的聚會說「不」,對無價值的交際說「緩」,我們便已踏上了一條自我掌控的道路。
少參會,不是拒絕機會,而是相信真正的價值會來敲門;少混群,不是封閉自己,而是珍惜心靈的清淨之地;少約飯,不是不重人情,而是讓每一次相見都能成為彼此靈魂的照面。
親愛的朋友,願我們在喧囂的世界中,始終守住一方內心的寧靜;願我們能在拒絕無效社交的同時,更專注地活出自己;願我們在歲月深處,找到真正值得投注時間與情感的人事物。
當我們不再為了焦慮而擁擠自己的日程,而是能從容篩選、靜心取捨,我們便真正擁有了時間,也擁有了自己。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