损伤大脑的6种毒习惯,不戒断人就废了
2025-07-22
親愛的朋友:
人身難得,如此能讀此文、願求自省者,更為難得。願此刻,心中尚有一絲願意回望自身的微光,便是通向清明的第一步。今夜所談,並非教訓,更非警告,而是靜靜的分享:大腦,這一切思維與意志的樞紐,也會如江水般,因日常之習染而漸生淤積,終致混濁。六種習氣,看似瑣碎,其實如六股暗流,潛潛切割我們的清明與自由。
學習之停滯,是對心智的自我荒廢。
古人說:「學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。」學習並不只是為了知識,而是為了讓心智保持一種活潑的流動。當我讀到尹燁所說「大腦是用進廢退的器官」時,心中一震。這正如王陽明所言「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」,學習本身即是知與行的統一,是心體運化的自然節奏。一旦我們中斷這節奏,大腦便如沉船之槳,止於江心,無以為力。
學習不是為了成績,不是為了升遷,而是為了不讓自己的意志墜入惰性。正如猶太民族堅持閱讀,不是因為每本書都能立即產生實利,而是他們深知:唯有不斷讀書,心靈才不致空虛,判斷才不致被潮流牽走。我們常問:「學這有什麼用?」其實,那些真正有用的學問,從來無法立見效果,它潛藏於言語之間,行為之中,成為人生風骨的一部分。學習,是與自己內心對話的一種方式,是讓大腦不再僅僅作為工具,而是一處可以棲息的所在。
沉迷於手機,是將靈魂讓渡給外界刺激的慢性自廢。
當我看到「明明沒訊息卻不自覺滑開手機」這句話時,感到一絲疼痛。這不僅是行為的習慣,更是心的習氣。手機不再是工具,而變成我們的意志主宰者。如同《手機大腦》所言,我們以為在使用手機,其實是被手機使用。這不是科技的錯,是我們心智的鬆懈。
若說佛家講「識緣心動」,那麼手機恰如外緣,不斷引發我們的意識波動。當我們習慣將每一個空閒的片段交給螢幕,大腦就逐漸遺忘了「安住」的能力。正念漸遠,思維的清明也隨之被吞噬。我試著每天空出一段不碰手機的時間,去靜坐,去書寫,甚至只是一杯茶、一段無聲的凝視。這些小片刻讓我重新找回內心的主權,讓大腦重新學會與自身對話,而非一味尋求刺激的快感。
熬夜,是對身心自然節律的叛離,最終必將自食其果。
當波士頓大學的影像顯示大腦於睡眠中自我清洗的過程,我不禁想到:我們有多少夜,是在「再刷一下」的誘惑中白白流逝?那些本可修復、沉澱、再生的時光,被無聲吞沒。睡眠不是懶惰,而是修行的一部分,是讓大腦歸於靜、身心回歸原位的自然儀式。
張道長所說「多睡覺」,看似淺語,實則藏有大道。睡眠不只是生理層面的恢復,更是心體歸一的必經之路。若一人日日熬夜,無異於讓一盞明燈日夜燃燒,終將燈油耗盡,燈芯焦枯。我們不妨每天給自己一個承諾:日落之後,逐漸讓身心平靜,讓燈火漸暗。於睡眠之中,潤澤大腦;於夢境之下,喚醒真心。
缺乏運動,是讓大腦失去活水源頭的隱形枷鎖。
身與心,本是一體。當我們不動,並非僅止於四肢僵硬,更是讓大腦陷入靜止之死水中。Wendy Suzuki 的故事告訴我們,運動不只改變體能,更滋養心智。佛陀行腳四方,老子御風而行,古聖皆不離「動中覺照」之道。
運動讓氣血暢通,讓大腦得到新鮮的供養。當我清晨步行於林間,思緒竟比靜坐時還要清晰。運動是一種動態禪修,是讓我們重新感知自己的方式。我們不必強求達標,只需讓身體每日有一點流動的時間,哪怕只是數分鐘,也足以點燃心中微光。正如經言:「動靜有時,心息相依。」
長期焦慮,是對大腦最深層的傷害,讓人活成一團迷霧。
「腦霧」這一詞,帶著濃重的寫實色彩。我曾陷於其間,那種無法思考、無法感受的遲鈍,如同靈魂被薄霧困住。焦慮讓人不自覺緊縮、過度思慮、失去內在定力。王陽明所說「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」,便是提醒我們:若任由焦慮驅使,終將迷失本心。
焦慮往往來自對未來的虛擬構建,以及對過往的無益悔懊。它如同一隻看不見的手,把我們從當下拉走。我學會在焦慮襲來時,先做三次深呼吸,然後問自己一句:「此刻,我是否平安?」只要回到此時此地,那些焦慮的風暴就無法掀起浪濤。焦慮雖是自然情緒,但若無節制地放縱,最終將以大腦的枯竭為代價。學會安住,方能讓清明回歸。
盲從,是將判斷力交出,把自己困於群體幻象中的自我放逐。
人,因為社會性而需群體,但也因為群體而容易失去自我。寓言中那位石油大亨的回轉,正是現代人的真實寫照:明知方向錯了,但因「大家都這樣」,便也隨波逐流。當我們不再思考,只剩模仿,大腦也就退化成了無辨別力的附屬品。
阿希實驗揭示的,不是群體的錯,而是個體不願面對孤獨思考的難。獨立思考,是一種勇氣,也是一種修為。王陽明所謂「致良知」,正是提醒我們,內在自明之處,才是真正的指南。每當我面對眾說紛紜的局勢,便會閉目自問:「我的良知如何說?」只有在靜觀中,我才能從眾聲喧嘩中辨別出真音。
我們總以為是大腦在服務我們,其實更多時候,是我們在喂養它。如果所餵都是刺激、焦慮、疲憊與盲從,那便是在慢性自傷。但若我們願意回頭,調息、閱讀、運動、寧靜,這一切的微小轉向,都會讓大腦重新明亮,心念重新純淨。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