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如何从易疲劳体质,变成一个精力充沛的人?
2025-07-22

親愛的朋友:

若一個人日日疲倦,那便是身與心都失了根本的氣。

我常思索,為什麼許多人在晨曦初露時,便已感到疲乏?為什麼一日勞碌尚未終了,整個人就彷彿被掏空?這並非單純的睡眠不足或營養匱乏所致,更深層的,是精氣神的失衡。精,是生命之本,氣,是行動之力,神,是意志之光。一個人若能重拾這三者,便能從易疲勞之人,轉為神采飛揚、步履如風的人。

精力的本源,不在補給,而在激發潛能。

精力不是外加的能源,它藏於身體深處,如同泉眼,若不疏通,便積滯如瘀水。許多人誤以為多休息即是補氣,殊不知靜止過多反令氣血不暢,猶如池水不流反而生蟲。古人云:「動則生陽,靜則生陰。」陽氣充足,人才有光彩。

我曾是一個稍微加班便頭昏眼花的人,後來從簡單的慢跑與快走開始,每週三次,每次半小時。最初艱難,氣喘吁吁,但心肺功能一點一滴地開展起來。當呼吸漸趨悠長、脈搏平和,我察覺到體內有種力量在復甦——這不是勉強撐起的意志,而是身體自己覺醒了。

心之耗損,不在事件,而在失去了心的自主。

人之疲憊,未必來自勞累,而往往來自「不得其心」。若一人日日為非己所願之事奔忙,則心中鬱結、精神疲頓。反之,縱然忙碌,若能出於自發,心便靜而不倦。如樹之向陽而生,雖風吹日曬,枝葉仍伸展無阻。

我曾困於某段長期重複性的工作之中,每日如同機器,毫無生趣。直到我主動請纓承擔一項新任務,在其中用我的方式重塑流程、創造價值,那一刻,我才重新感到「活著」:不再是被工作帶走力氣,而是我用意志引導工作的節奏。

這就是勝任感、自主性、與歸屬感的力量。它們不僅是心理理論的抽象詞語,更是我們作為人的基本渴望:願意發揮、可以選擇、被人理解。當這三者漸次到位,內耗就會止住,而精力便如活水般湧現。

恢復的關鍵,不在停下,而在放下。

許多人在疲憊後尋求的是休息,但休息若無覺知,只會成為另一種空耗。真正的恢復,不是僅僅讓身體不動,而是讓心從執著中短暫抽離,得以呼吸。此即「小隱於野,大隱於心」。

我開始練習在繁忙中抽空進入自然。哪怕只是黃昏時分,在小區樹下靜坐五分鐘,看著夕光灑在葉片之上,我的心便會沉靜許多。大自然無言,卻是一面清明之鏡,它讓我們覺察自身之微,同時也喚醒那份本源之大。疲憊的我,在這一刻,彷彿被天地重新接納。

也開始寫日記,書寫不是為了紀錄外事,而是對話內心。把焦慮、懊悔、混亂一一寫下,就像替自己梳洗情緒的塵埃。書寫久了,一種潛藏的節奏浮現,那是屬於我的呼吸方式,我的步調。於是我明白,真正的恢復,不是逃開生活,而是在其中尋得安頓。

人的精力,如水一般,需要循環通暢才能清澈有力。

若只進不出,便會積壓如洪;若只出不進,便會乾涸如沙。三個方向——增強、降低、恢復——恰如三口井,彼此呼應:一口輸出力量,一口接納情緒,一口承載心願。精力的富足,其實是一種內外皆明的和諧狀態。

所以,從今天開始,讓我們練習:讓身體動起來,不為形象,而為氣機流通;讓心自主起來,不為逆來順受,而為尊重真我;讓魂靜下來,不為短暫逃避,而為與世界真正和解。

別再以為精力旺盛只是天賦,其實,它是用心活著的結果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