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俞敏洪:许多人宁愿累死,也不愿意思考
2025-07-22

思考,是心田的清泉,勤奋不过是汗水的激流。
我常看见身边的人,日复一日地拼命干活,却在终点回头发现,只剩下空洞的劳累。思考,是在行动之前的一次心之觉醒,是赋予努力方向和意义的力量。人若只知劳而不思,终将被自己的双手困住。那些在疲惫中停下的人,往往是因为从未问过“为什么”。

一个人最值钱的能力,不在于勤奋,而在于思考。
多年以前,曾以为努力足够。毕业后夜以继日地阅读、工作、赶稿,仿佛只要堆满时间表,就能触摸成长的边缘。直到遇见思考不止的他,才知勤奋不过是起点,而思考,才是通向整个人生的指南针。每日问一句“我所做的,有无意义?”便足以远离盲从,把生命从劳作之河引入流向明晰的深流。

勤奋与思考,如同行进中的双翼,缺一不可。
思考让人的努力不落入泥沼,持续而有力。与他人相比,或许我们不够勤奋;可若有思考,哪怕一丁点努力,也可能翻转方向,打造出独特的价值。许多人以为迈不开脚步,是他们不够勤奋;但更深的真相是,他们不愿停下来,聆听内心的声音。

群体,是思考的养分,而非桎梏。
独自思考固然珍贵,但在对话中,思想会被点亮、被锻造。那些看似孤独的思想家,往往背后有一群知音。语言是思想呈现的器皿,合作是思想落地的土地。能让人信任、愿意与之同行,那些想法才不会在孤岛上冷却,才能迈向更宽阔的天地。

日常行为,是思考的试金石,也是真理的工具。
心若高远,但行为若漂浮,思考就会变成云烟。写作、习惯、修身,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,正是对心性的锤炼。如若日复一日坚持打磨,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终将汇聚成厚重的生命篇章。正如农夫对每一株幼苗的关注,日常的自律最终结出丰硕的果实。

兴趣,是让思考持续的动力源泉。
没有兴趣,思考会在无边的荒漠中枯萎;有了兴趣,即使遇到荆棘,也能生出花来。兴趣是心的活水,是愿意勘探未知的勇气。它让思考有了初心,也让勤奋变得愉悦。在人生的跑道上,兴趣是那双温暖而坚定的拖曳,使我们一次次起步,而不是空跑一场。

信任,是思考与行动的桥梁。
一个人的努力如果无法换来他人的信任,那思想终将苍白。思考所绽放的理性美,能在信任的土壤里扎根,化作力量。被信任的人,才能把思考带到更大的场域,与更多同行者共创更好的图景。信任不是一蹴而成,而是通过行为证明,通过诚信和善良、通过觉察和反省,一点点归于真实。

欲望与惰性,是阻断思考的两股暗流。
欲望易引心之偏航,惰性易迷失方向。我们或许比别人勤奋,却被即时的诱惑拖住脚步;我们或许自认为思考,却从未迈出一小步去验证。只有对欲望与惰性的觉察,才能在选择的分岔口,拉回意识的主导权。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,虽不易,却能把人生引向更稳健更光明的方向。

思考,是一种看得见的自律,一种无声的修行。
勤奋是身体的磨砺,思考是心灵的自律。两者合一,才能让人从“做事”变为“生活”,从“奔跑”变为“行走正道”。思考让心安静,让眼前的风景不再迷离,而勤奋则是脚下的节奏,让那片风景变成真实的路径。

所以,愿我们在浮躁中停下片刻,问一句“我为何而走”。
问清方向之后,再去努力,奔跑的脚步便有了光。思考不是负担,而是一面放向未来的镜子,它照见了路径,也照见了自己。当思考与勤奋相伴,便不怕岁月的风雨,也不惧前行的漫长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