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够了傻x领导,转战小红书副业变现3w+,我发现:会写作的人真的不怕失业
2025-07-21
人生的轉向,常常始於一次深深的失望。
我記得那段日子,我懷抱熱忱地投入工作,努力經營著四個新媒體帳號,內容、數據、節奏、更新,樣樣親力親為,無一懈怠。那時,我以為自己做得不錯——甚至很好。但一次主管突如其來的否定,讓我徹底沉了下去。原來,努力未必會被看見;原來,正直有時會成為指責的證據;原來,專業常常被拍板定案的意見打敗。心裡有千言萬語,卻只能在會議上默默沉默。於是我終於明白,有些戰場,不必戀戰;有些局面,退一步,反而是向前。
面對不理解與誤解,我學會將力道移開,而不是硬撐到底。
寫作,是我安放這股力的地方。我沒有急著對抗,而是悄悄轉向。將精力從無休止的內耗中抽離,投入另一個我能呼吸的空間。當初重新拾起筆,是因為偶然的一次契機:參加寫作訓練營。本以為是興趣,沒想到是出口。學習寫作,是一場回歸自己的修行。一點一點地,我重新學會如何把自己的想法,清楚地寫出來,而不是只在內心咬牙忍耐。
每一次寫作練習,都是對內在力量的一次召喚。
剛開始時,我也曾焦慮,看到別人寫得好、進步快,就慌張地比較起來。直到有一次,有人對我說:「不要為了被看見而寫,要為了看見自己而寫。」那一刻我才懂,寫作不是一場競賽,而是一場照見自我的旅程。當我停止與他人比較,開始回到筆尖,回到當下,文字就不再僅是工具,而是我心的一種延伸。我一邊練習寫作,一邊在小紅書分享生活的點滴與洞察,那些看似平常的碎語,居然慢慢吸引了真實的讀者與品牌的青睞。
當心中有真,筆下就有光。
寫作不再只是表達,更是連結。當我用心去感受生活,用筆記錄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片段,它們會自己聚合成一種力量。最初的手帳帳號只有寥寥數人關注,我沒有因為冷清而放棄,而是繼續用日常去餵養它。後來,當一篇篇作品開始被轉發、被點贊,當品牌主動來找我合作的那一刻,我才真正感受到——文字,是可以變現的,但首先它必須是誠實的。
當我寫著自己的故事,也慢慢寫出了自己的出路。
有了第一次副業收入的肯定,我開始更勇敢地嘗試。用在寫作營中學到的方法與邏輯,開始陪跑別人的帳號。選題、框架、標題、切入、金句,每一環我都細心梳理。我從來不是天才型選手,但我很願意琢磨與雕刻。也正是因為這份耐性,讓我漸漸在副業中站穩了腳跟。不用等別人來給機會,我開始為自己創造機會。靠文字,我變現了三萬多塊,也變得比從前堅定從容。
寫作,是我面對變化最深的底氣。
在主業裡,我因為文字而讓策劃更有力,因為思路而讓表達更精準。即使環境依舊混亂,即使人心仍有不善,但我不再害怕失控與變動。因為我知道,只要我還有書寫的能力,就有安身立命的基礎。哪怕哪一天突然失去原本的工作,我也有能力重新開啟一條路。這並不是某種奇蹟,而是一點一滴地積累——練字、練心、練膽識。
很多人說,會寫作的人不會失業。我想說,更準確一點,是會寫作的人,不會被時代拋下。
寫作是一種通達,是內在秩序對外在混亂的回應。它不是工具,而是一種安放與整合。當你能夠安靜地與自己對話、梳理世界的混沌、看清一個主題的深度時,無論你在哪一行、面對哪一種變局,都不會被情緒拉走、不會被外物左右。因為你始終知道——自己的方向,由自己握筆畫出。
這不是一條輕鬆的路,也不是一條立竿見影的路,但它是一條真實的、溫暖的、自我重建的路。
如果說,面對傻氣的領導,我選擇了不爭;那麼,面對未來的不可知,我選擇了寫作。不是逃避,而是修行。不是退讓,而是成長。
我不想誇大寫作的作用。它不會讓人一夜翻身,不會讓生活立刻變好。但它能讓你穩下來,沉下去,慢慢從無序中走出一條有光的路。這條路或許窄,或許慢,但它屬於你,通往你願意抵達的未來。
會寫作的人,不是因為技巧好,而是因為心夠深。
願每一個手持筆的人,最終都能寫出屬於自己的那份清明與堅定。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