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明知道熬夜死得早,你为什么不怕……
2025-07-21

明知熬夜折壽,為何仍心甘情願?這不是一個科學問題,而是一個心的問題。

白晝的我們,總是那麼忙碌,像一枚螺絲緊鎖在日常齒輪裡轉動。工作、責任、人際、角色——無一不是「應該」所構築的世界。夜深人靜,萬籟俱寂的時候,這些「應該」終於散去,我們才稍微靠近一點「我願意」。熬夜,不過是用身體的疲憊去換一點靈魂的喘息。表面上,我們是怕黑夜太靜,其實是怕醒來太快;表面上,是為了做更多,其實,是想多活一點。

熬夜的人,大多是在還債。一筆筆白天無法還清的債,夜裡默默記在心帳簿上。有的是學習的債,書買了,課報了,文章收藏了,可真正能啃書的時刻只有深夜才靜得下來。這不是知識焦慮,是對未來的一種無聲準備,是內心深處對「不能只是這樣」的堅持。雖然清醒地知道明天會困、會累,還是會翻開書頁,戴上耳機,對著發黃的螢光幕補課。這樣的疲憊,有時比白天更踏實。

也有的人,是在還工作的債。責任沒完,報表未清,客戶還在等,腦中永遠有一盞燈未熄。有些是外在的壓力逼迫——來自領導、同儕、行業節奏;但更多的是來自內心那種「我要做好」「不能掉鏈子」的自我約定。這種夜,帶著壓力卻也帶著一種近乎執念的成就感。不是不累,是因為走到這一步,只能咬牙再走一寸。黑夜裡發亮的螢幕,是我們對責任的回應,對不甘平庸的回應。

還有的熬夜,是在還快樂的債。一整天的委屈、規訓、應酬和忍讓,若沒有一場夜裡的輕鬆,就像一日未曾為自己而活。看一集劇、玩一把遊戲、逛幾頁購物車、刷幾條短視頻,不是放縱,而是療傷。白天過於壓抑,夜裡只能加倍釋放。人需要從快感中找回掌控感,哪怕只有短短幾十分鐘,是屬於自己的小宇宙,也值得點亮。

更多的人,還的是與自己獨處的債。白天的你是無數人的誰誰誰,晚上的你,才是你自己。在這樣的時光裡,可以不用說話,不用回訊息,不用解釋,不用討好任何人。只是靜靜地聽音樂、發呆、寫字、泡腳、思考、讓心慢慢回到心裡。那是種很細膩的靜謐,如流水潤澤心田。如若說白天是交卷,夜裡便是批改——回顧、懊悔、重新立志,甚至責備自己一頓,也都沒關係。熬夜,不是怕晚,是怕沒機會與自己見上一面。

也有些人,習慣在深夜清算內心的債務。他們輾轉難眠,並不是不想睡,而是睡不下去。腦海裡飄來的,全是懸而未決的問題:我是不是不夠好?我這一生要往哪裡走?那個說會陪我的人,還在嗎?還有多少錢才夠安心?這些問題,白天來不及回答,只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,一個人一個人問自己。那是靈魂與靈魂的對話,有時尖銳,有時溫柔,但總是真實的。熬夜成了唯一能讓自己誠實的時段。

我們都知道熬夜傷身。也真的有很多夜晚,是眼神空洞、神情呆滯地靠意志撐過的。但即便如此,還是選擇繼續。因為人活著,不只是為了活著,而是為了感覺自己活著。有時候,哪怕只是深夜吃一碗泡麵,或在文字裡看見自己,也比白天忙碌一整天更像「活著」。

熬夜,是現代人對抗無法選擇的生活方式的微小反抗。是我們向這個快節奏、高壓力、過度社交的世界喊出的一句「我還有一點屬於自己」。或許短暫、或許傻氣、或許代價高昂,但仍令人心生敬意。因為那代表了一種自主的微光,在黑夜裡,還願意堅持的那些念想。

我並不想勸誰早睡,也不覺得每個熬夜的人都錯了。真正讓人疲憊的,往往不是晚睡,而是連自己為什麼晚睡都不知道。當一個人願意誠實地面對夜晚,知道自己在還什麼債,也許那份疲憊便有了意義。哪怕只是一點點,也比麻木強得多。

夜深之時,願你熬的不是命,而是心意;不是無明,而是選擇。你若知曉自己所做為何,那麼即使熬夜,也是在與自己和解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