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我发现不缺钱又不缺爱的人,都有这1种“顶级心态”
2025-07-20

一個人之所以不缺錢、不缺愛,並非全因際遇優渥,而是他內在擁有一種極稀有的心態——歸零。

歸零不是失去,而是讓萬象有處可生。
近日,我在靜夜讀到一句話:「畫畫要留白,人生也一樣。」那是電視廣告中一位老奶奶說給孫女的話,卻像一束月光照進我心裡。這樣的話語,簡樸卻深遠。生活若處處填滿,心靈便無所棲息。歸零,是一種讓心靈重新呼吸的方式,是從內在生出空間,讓喜悅、希望、明慧重新落地。常人多怕失去,所以總想擁有更多;聖人知有餘不如守中,所以能虛懷若谷。

歸零,是日日清理內心的沉積。
這些年來,我見過太多年輕人,年紀輕輕卻被情緒壓垮。明明未經滄桑,卻眉頭常鎖,夜不成眠。身體的疲憊,常是情緒積壓的結果。職場上的委屈,親密關係中的冷淡,人際間的誤解……這些不曾被接住的感受,最終會變成情緒的垃圾,沉積在心靈深處。若不時常清理,它便在某個無意的時刻爆發,傷人更傷己。就如一位朋友所說:「我不是不想控制脾氣,而是情緒早已填滿,我沒有空間再忍讓。」於是我學會每日自省,在夜靜人息之時,問問自己:「今天,有什麼困住了我?我是否可以放下?」當我能將今日的怒氣、委屈寫下或訴說,情緒便不再佔據我全部的心房。

歸零,是向過去的遺憾說一聲溫柔的再見。
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段來不及完成的故事。或是離世的親人、錯過的戀人、未實現的夢想……但人若總是回頭凝望,便會跌倒在當下的路上。我曾經無法原諒自己沒有早一點陪伴離世的外祖母,那段時間,我經常在夢中與她相見,醒來時淚濕枕巾。後來我漸漸明白,這些夢並非懲罰,而是慰藉,是她以另一種方式來提醒我:「願你好好活著,不要再為過去的遺憾困住未來。」就像那位因為沒能陪父親旅行而悲痛的女孩,她後來也學會了堅強,用更大的愛去照顧媽媽與妹妹。原來,遺憾不是用來緊握的,而是用來理解與超越的。從某個角度看,過去的錯過正是今日珍惜的契機。

歸零,是不再為結果而活,而是全心在當下耕耘。
有一位朋友,畢業後一心想去海外工作。她為此拚盡全力,卻在等待的空白裡,愈發焦慮。她將自己的一切投注於一個結果,卻忽略了沿途的風景。而另一位朋友,雖然起初並無明確目標,卻因為專注當下的每一份工作與成長,最終被公司派往海外,開啟了更大的天地。當我們把目光緊緊鎖在「我一定要得到什麼」,就會錯過身邊正在盛開的可能。身體如河流,當執念如石頭般堵塞河道,水就無法流動。當我學會鬆手,放下對結果的執念,我才發現,許多看似繞路的過程,早已暗中成全了我。

歸零,是讓欲望歸於寧靜,才能看見內心原有的富足。
在這個處處競爭、人人比較的時代,我們太容易覺得「自己不夠」。不夠有錢、不夠成功、不夠幸福……但其實,很多時候我們不是「沒有」,而是「沒有看見」。我曾經也羨慕過他人的生活:他們有更高的收入、更穩定的伴侶、更自由的時間。但後來我開始練習,每天感恩一件事。我驚訝地發現,原來自己早已擁有很多溫柔與美好。就如那位朋友所言:「我原以為我過得不夠好,其實是我太少看見自己已擁有的。」當我慢慢將注意力從「缺少什麼」轉移到「感激什麼」,內心便不再匱乏,而是充盈。正如老子所說:「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。」

歸零,是不將過去背在肩上,不將未來掛在眼前,而是在當下安住自己。
有些人問:「歸零是不是就是放棄?」不是。歸零不是逃避責任,而是選擇不再被情緒、遺憾、執念、欲望所牽引。它是一種清醒,一種自我更新的能力。正如種子要破殼才能發芽,人生有時也要先「歸零」,才能迎來真正的成長。當我每日清掃內心、擁抱當下、放下執念、知足常樂,我就與天地相合,與內心和解。

歸零心態,不是一種技巧,而是一種生活的智慧;不是為了變得強大,而是為了活得通透。
當一個人能在內心深處時常歸零,他就能像水一般,流過高山與低谷,仍保初心;也像月光一般,照見萬物,卻不沾塵埃。他不會被過去綁住,不會為未來恐懼,也不因世事浮沉而自失本心。

那些看似不缺錢、不缺愛的人,其實是在內心裡學會了一種最簡單的藝術:讓一切歸零,讓萬物重生。他們的幸福,不是來自外在擁有,而是內在空明。他們不執著於苦樂、不糾結於得失,只是在每一個當下,好好生活,如此而已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