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批摆摊的打工人,已经回去上班了
2025-07-20
真正的選擇,不是從希望開始,而是從清醒開始。
近年來,擺攤成了不少人告別職場的「備選項」,如風起時草木皆搖,似乎凡心一動,就能投身「自由」。但自由若無代價,只會變成幻想的糖衣。那些在黎明前起身、在黃昏後收攤、在寒風裡蹲守的一個個身影,才是自由的真實形狀。很多人帶著掙脫束縛的願望擺上了攤位,也在兩三個月後,帶著更重的疲憊,默默退場。我想,真正讓人返身歸去的,不是艱難,而是落差,是夢與現實撞擊時的沉痛聲音。
願望若不落地,便會反噬;自由若無邊界,終將迷失。
我認識一位年輕人,花了整整一年,從工廠積攢了一萬塊錢,他說,這筆錢是他人生的轉機。他買了餐車、交了學費、備了食材,一切都似乎步入正軌。然而不到兩月,債務從零到萬,壓得他喘不過氣。他說,自己在廚房裡哭了一個小時,第一次感覺那麼無助。他的錯,不在於勇敢,也不在於選擇擺攤,而在於忽略了風險、低估了成本、誤信了網絡上包裝過的「致富神話」。他說得好真:「怎麼會這麼難?」但這世間從來沒有容易的路,尤其是屬於個體的路。
苦不是問題,但盲目苦幹,是對生命的不負責。
有些人確實很拼,每天三四點起來備貨,送貨、收攤,一刻不歇。甚至產品口味也獲得回頭客的喜愛,可最終算下來,一月盈餘卻少得可憐。他們不是懶惰,而是進入了一個錯位的場域——花費的是勞力與時間,收穫的卻未必匹配。當勞動的價值被無效流通吞噬,再強的意志也會在日復一日的虛耗中消磨殆盡。我們誤以為堅持就會有回報,卻忘了,堅持之前,應有一場冷靜的計算與審視。
低門檻不代表低風險,賣的是勞力,更賣的是決策。
擺攤看似門檻不高,一個爐灶、一個帳篷、一些食材,似乎誰都能開始。但真正做下來的人才知道,這不是「簡單」的代名詞,而是「瑣碎」的集合。定價如何?食材從哪裡來?人流量怎麼抓?產品要不要防腐?每一項選擇背後,都是成本與利潤的博弈。一位賣卤味的姑娘告訴我,她堅持用鮮肉現卤,不放防腐劑,但被問為什麼賣得比別人貴。她說:「我只想做安全的食物,可這世界不想買單。」她賣得誠實,但誠實未必能抵消成本;她做得用心,但用心未必能填補損耗。誠意不是盾牌,它只能是初心。
真相是,小攤販的自由,是時間換來的,是代價撐起的。
有人說擺攤一晚賺千元,可這背後,是從下午四點忙到凌晨三點的腳不沾地;有人說擺攤不需要加班,但事實上,從備料、營業到收拾,每一個環節都在「加班」的定義內,只不過沒人打卡而已。自由,是自己選擇怎麼辛苦;但別誤會自由,是可以不辛苦。真正的自由,是你心裡清楚這條路怎麼走、會遇到什麼坑、能承受什麼代價,而不是帶著逃離的心情,期待一場通往樂土的捷徑。
網上的夢常是修飾過的幻,現實中的坑才是真實的鏡。
短視頻裡那種「三天學會擺攤」「五天日入千元」「月入過萬告別打工」的文案,像一首催眠曲,唱給疲憊、迷茫、想改變命運的打工人聽。而背後,是收費教學、餐車販售、供應鏈的三重聯動。有人賣夢,有人造夢,但願買夢的人也能記得醒來。真正的創業者不會花時間經營兩個賬號、拍剪輯精緻的影片來教人「致富法則」;他們不是不願意分享,而是沒空。他們的時間,都花在深夜收攤後還在數著進貨單的邊角上了。
擺攤不是錯,錯的是把它當成現成的退路。
我們當然需要尊重那些還在路上的攤主,他們的勤勞與韌性,撐起了生活的尊嚴。小吃行業也永遠不會消失,但它從來不是「快速致富」的代名詞。它是一種技藝的傳承,也是一種堅持的藝術。那些真正能撐住的小攤,往往是簡單到極致的選品、固定到位的口味、穩定的客群累積、和每日一點一滴的誠實勞動。
有時候,最好的選擇,是先站穩,而非急於奔跑。
很多人說,先試試也沒壞處,頂多虧幾千塊錢。但試錯成本也分階段。當社會不確定性加大、個人儲蓄能力減弱時,這些「幾千塊」可能就是一個家庭的命脈。不是不能試,而是要懂得怎麼試、何時止、試錯後如何調整。真正的嘗試,是帶著覺察去做選擇,不是帶著憧憬盲目跟風。試錯,不應該是失控,而應該是一種通過認知進化後的理性實踐。
安穩不是妥協,是一種有節制的自愛。
人總是容易陷入對「逃離現狀」的迷戀中,而忘了現狀也許並不全是牢籠。有些穩定的生活,也是一種溫和的力量。它可能無法讓人一夜暴富,但卻提供了每月的確定感、每天的可預見性,這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,已是極大的福氣。不是說永遠不能離開這份穩定,而是當我們選擇離開時,不應該是一場衝動,而應是一場有備而來的航行。
真正的機會,不是幻想出來的自由,而是清醒後的選擇。
若要問,擺攤到底值不值得,那答案不該是絕對的「是」或「否」。它值得一些人走,也需要更多人謹慎地衡量。每一條路都可能有它的出口,也可能是新的迷宮。你若有手藝、有渠道、有耐性、有計劃,它或許會是一次轉機。但如果只因一時不甘,一時心熱,那麼請先靜下來看看這條路有多長、有多深、有多少你未見的岔口與坑洞。
當短視頻還在講「人生是旷野,不是軌道」時,我們或許該問問自己:這片旷野是否也充滿了霧霾與沼澤?我們準備好了嗎?我們是否願意承擔那份孤獨、那份日夜奔波、那份無人喝彩卻要堅持的現實?
若不準備好,就先照顧好當下。把眼前的小事做好、把自己的生活穩住、把精力用在沉穩的積累上。真有一天風來了,你自然能起飛;風沒來,你也不會被吹倒。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