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贫穷、倒霉、不如意……可能都源于你不够自私
2025-07-20
世間萬物,自有其理。自然之道,往往不問善惡,只問存續。在靜夜獨思中,我常常回想起一則故事:鬣狗吞食幼小角馬,令人心中泛起波瀾,似不忍之景。然而若以天地之心觀之,那也只是萬象之一節,無悲亦無喜,只是自然走向整體優化的過程。人之處世,豈不亦然?
利己與利他,從不應對立,而當合於時中。
自小所受教誨,皆曰為人當謙讓,當服從集體,當顧全大局。此誠不虛,若無此等德行,萬象恐怕早已崩解。然觀察久矣,我漸漸明白,這種「利他」的修養,如若失去對「自利」的警覺,終將陷人於內耗,甚至被犧牲而不自知。這種過度的「為他人活著」,其實是一種對自性的掩埋。
昔日同僚,有人總是熱心助人,不問回報,終日為他部門分憂解難,人人稱善,卻最終被業績所累,默然離去。此中傷悲,不在於他無能,而在於他把自己當成「工具人」,卻忘了他本是個「人」。他盡忠於集體,卻未曾問過自己:我的心安在?我的根本安在?
人若無私,天地不仁;人若太私,道亦不容。
自利不是罪,反是修道的起點。我回首自身種種經歷,也曾選擇不為他人代筆,不為集體隱沒功績,堅持署名,爭取成就。我知道,若一味將自身融化於「大我」之中,那「小我」必然枯萎。反過來說,若小我能在大我之中根深葉茂,則大我亦能因之更強茁壯。
這就像一棵大樹,若每片葉子都願為整棵樹遮風擋雨,卻不汲取陽光,不吸收雨露,那麼整棵樹終將枯死。葉要成其葉,枝要成其枝,樹方能壯大;人亦當如是,各得其所,各盡其性,乃為真「大同」。
一個健康的集體,應當允許個體的光芒被看見。
我見過太多集體,為了塑造整體形象,試圖抹去每一個人的痕跡。統一署名、隱匿個人貢獻,這些行為,看似高效,實則揠苗助長。若集體之強,必須建立在抹殺個體之基礎上,那便不是「整體最優」,只是短暫的虛偽繁榮。
而那些真正強大的集體,懂得讓每個成員發出自己的光。讓寫作的人署名,讓勞動的人得報,讓發光的人被看見。如此,個體有了動力,整體亦有了源源不絕的生氣。這不是什麼策略,也不是利害權衡,而是順應人性、契合天理的做法。
真正的成熟,是在集體中保有自己,不違群,也不失己。
若一味迎合,久而久之,心中之「我」便會漸漸模糊。人之為人,不僅僅在於能與人共事,更在於能在繁複的人際與集體中,依然清楚地知道:我為何而來,我該走向何方。這需要的是內在的清明與堅定,一種來自自我價值的認可,而非外界掌聲的裹挾。
而真正的集體領導者,也應當明白:集體的最大利益,從來不靠壓抑個體,而是透過成就個體來達成整體之強。願意聽見個體的聲音,願意將功勞還於人名,不怕別人比自己強,不怕光芒集中在某些成員之上。這才是真正高明的領導之道,不在強控,而在成全。
生而為人,終須面對利益與信念的抉擇。
當我們說「爭取個人利益」,並不意味著要剝奪他人之利,而是讓每一個人都活得有尊嚴、有回報。這份爭取,也應是一種有風骨的「君子爭利」,在規則之內,在情理之中。它不是貪婪,也不是利欲薰心,而是生命對自我完整性的自然訴求。
有時我們會陷入一種錯覺:只要默默努力,終有一天會被看見。可世間未必總是如此公平。很多時候,若不說出自己的價值,就永遠不會有人替你說。這不應讓人怨懟,而是該讓人醒覺:人生的責任,從不是等別人理解,而是先自己理解自己,然後堅持到底。
競爭與合作,本為一體兩面,皆可成全眾生之善。
集體中,難免有競爭。爭搶資源、位置、話語權,這些皆非過錯。錯的是在競爭中失去底線,失去人味。若能以君子之爭相待,以彼此成就為榮,則競爭反能催生進步,使集體不懈追高。如此,競爭亦為善因。
反之,若一味講求「和氣生財」,卻不敢揭露內耗與失衡,那這份集體,反而會在表面平和中慢慢腐爛。我寧願看見有人敢於爭取,也不願看見一群人默默委屈,因為委屈從不會換來平等,只會滋養不公。
每一個個體的清醒,都是對整體進化的貢獻。
我們常說:集體若進步,個人自然受益。但此話有一前提:那是指個體能隨時清醒地定位自己,積極尋求在集體中實現自我,而非僅為集體消磨自身。若個體無意識,任由集體安排,那最終的結果,不過是被耗盡而不自知。
所以,每一個在集體中行走的人,都應當學會辨別:何時是順勢而為,何時該為己一搏。集體不是牢籠,是渡船。個體若能自強,船才能行得更穩。個體若失了本心,縱有再宏大的航程,也終難抵達。
最終的智慧,是讓個體與集體彼此成全。
我始終相信,集體的長久發展,不是靠壓抑個體達成的共識,而是透過無數個體的覺醒、堅持、付出與突破,構築出一條向上之路。當一個集體能容納光芒,也不懼陰影,那才是真正的光明。
人若能自私中見慈悲,無私中見自利,就能活得通透。不是一味犧牲,也不是唯我獨尊,而是讓自己如一盞燈,自照亦照人,在茫茫人海中,尋見那既屬於己也屬於眾生的「道」。
所謂自私,不是偏狹之心,而是自明之性。
若一個人能在塵世中保持對自我價值的覺知,懂得在合宜的時候為自己爭取,卻不傷他人之根本,這樣的自私,不但無咎,反成美德。那不是反社會,而是醒於世道,是知自己,識天地。
我願一生學習這樣的智慧:在世間中自利而不損人,為人而不失己;在集體中光亮自己,也點燃他人。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