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郑州数万大学生“夜袭开封”冲上热搜,沸腾了多少人的热血?!
2025-07-20

那日夜色如墨,微風帶著霜意拂過大地,我坐在窗前,讀到了那群青年深夜騎行五十里,只為一籠灌湯包。忽然之間,歲月的光便從他們的輪胎與笑聲中穿透而來,照亮我心中某處久未探訪的角落。我知道,那不是單純的熱鬧,也不是一時的瘋狂,那是青春,在呼吸、在跳動。

青春是一場無需證明的自我認領。

人世間萬象紛紜,青春卻總有一種極簡的張力。不是因為我們當時懂得什麼,而是那份「敢」和「無所畏」自然而然。騎行開封,不過是幾個女學生的一念之起,可這一念之中,藏著對自由的信任、對友誼的坦蕩、對未知的欣然。她們不需要籌備、不需預告,只需要夜色、幾輛單車與一群心意相通的人,便足以策馬而行。這樣的行動,是青春最本質的宣言:我願為了一件無用卻真實的熱愛,全力以赴。

世界真正尊重的,不是年齡,而是生命力。

那數萬單車橫亙在古城門前,仿若千軍萬馬。人們震驚於場面之壯觀,笑談於單車公司的忙碌,但我看到的,是一種難得的共鳴:城管、交警、當地居民、志願者,無一不是在用行動接住這份青春。清明上河園大開其門,市民自發設驛站送水,甚至還有豪車大哥主動相迎。這不是單向的「年輕人去衝」,而是一場城市對年輕生命的擁抱,是時代在低聲說:「孩子們,歡迎你們,去做夢吧。」

真正的熱血,從來不是莽撞,而是有方向的奔赴。

人們總愛問:這群孩子騎去做什麼?為了吃一籠包子嗎?可如果我們只看見這場行動的表層,那正是失去了對青春的理解。騎行之所以動人,不在於結果,而在於這些年輕人選擇「起身」。在這個屏幕裡封存生活的時代,能讓身體重新接觸風、汗與星光,是極為珍貴的選擇。而更讓我動容的,是開封本地大學生隨即組織起「送車回鄭」的接力。來回一百公里,他們沒有責怪、沒有推辭,只因「我們願意」。這種善意的回應,讓我想起古人說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原來在年輕人身上,從未失傳。

青春不只是一段時間,它是某種生活的方式。

很多人感嘆:啊,我們老了,再也無法這樣說走就走。可青春真正值得懷念的,從不是那個年齡,而是那種不問值不值得、不管會不會晚,只想做就立刻行動的心境。我在接孩子放學的路上,看著滿街穿著校服的少年嬉笑而行,忽然想起自己也曾這樣奔跑在黃昏的街道上。而現在,我仍然可以在週末背起行囊,哪怕只是去不遠的山野間行走一天。青春或許遠去,但青春的活法,從未被禁止。

最值得敬重的,不是永遠年輕,而是依然熱愛。

有人說:「人生最大的遺憾,是不能同時擁有青春和對青春的感受。」這句話固然深刻,但若我們肯回頭看看那段時光,就會發現,真正的遺憾是:我們年輕時不懂珍惜,年老後不敢重拾。其實,人生每一個當下都可以是新的開始。我們可以在工作中堅守熱忱,在關係中保持真誠,在日常中注入詩意。不是說要去騎行五十公里,也不是要放下一切去流浪,而是,在一個傍晚,和老友去吃一碗熱湯麵,在孩子熟睡後,靜靜看一本少年時愛過的小說。這些細小的行動,就是與青春再一次牽手。

願我們都能成為那個看透生活,依然相信光的人。

當我讀到那句話:「我們不會比今天更年輕了」,心中竟生出一種平靜的勇氣。是的,歲月在推我們向前,推得我們漸漸學會沉默、計算與承擔。但也正是因為走得遠了,我們才更應該記得,起點是如何燦爛的。看過那些年輕人夜襲開封的笑容,我才真正明白:「生活不應只是一場抵達,更應是一場盛開。」

如果哪一天,你也在無聲中感到疲憊,不妨回憶起那群單車少年。不是要你也去騎行,而是記得,曾有一群人教會我們:生活可以無用,但要有趣;人生可以不穩,但要熱烈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