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“公二代”的含泪自述:我爸当年扔掉铁饭碗下海,现在我只想上岸
2025-07-20
天命與人事,世代遞進,如水自源頭而下,時而激湍,時而緩流。靜坐於案前,我常想起一個女孩的話語——她的父親,曾於鐵飯碗中毅然轉身,披荊斬棘走進風口浪尖的年代;而她,卻在潮起潮落後,只想找一處可以安放自己的岸。這不單是她的心聲,而是整整一代人的隱痛與覺悟。於是我提筆,不是為了評說,而是想在這無聲的時代裡,為那些低聲的靈魂,點上一盞燈。
子女的選擇,未必是退縮,而是看清世界後的穩步前行。
在父母眼中,「下海」是一種勇氣,是一場翻身仗。而在子女眼中,「上岸」是一種回歸,是一次穩定的承諾。這並非簡單的反差,而是時代條件的根本不同。上一代所處的世界,是機會為王的叢林法則,只要敢闖、敢拼、敢輸,便有可能立下根基。而今日之局,卻是門檻重重,壁壘森嚴,彷彿一場自出生即已起跑的賽事。
當風口的時鐘停止,留給下一代的,不再是向上奔跑的樓梯,而是處處藏隱的陷阱與焦慮。於是她選擇考公——不是貪圖閒逸,而是想保有一份可安身、能自守的體面與秩序。這個選擇,是她內心平衡過理想與現實、尊嚴與恐懼之後的結果。這一點,不應被輕視,更不該被誤解。
時代的公正,已由奮鬥的邏輯,轉為風險的管理。
許多人說,公務員的世界是「保守」、「保底」、「保階層」,似乎與進取精神相違。但我看到的,是另一種不甘沉淪的理智清醒。她說:「企業的初篩我過不了,我不是不夠好,是門檻早已寫死。」她不是不努力,而是深知再努力,也難以跨越某些不再屬於她這一代的「紅利時代」。
她的選擇,不是屈從於平庸,而是對不確定世界的智慧回應。這樣的抉擇,在某種意義上,更加沉重,因為她背負著的不僅是個人的未來,還有父母那一代創下來的榮光與厚望。她不是不願向前,而是不願讓未來的自己跌進上一代拼命躲過的深坑。
對婚姻的謹慎,不是市儈,而是身處裂縫之中的保守情深。
當她談到婚姻,說得無比坦然:「我要門當戶對,我要維持生活的穩定。」這句話或許聽來世故,但卻異常真誠。她不是不相信愛情,而是太明白愛情之外還有房價、還有社保、還有一場場無形的競爭。
她的「婚姻邏輯」是這樣的——既然父母用半生之力替她築起了生活的城牆,那麼她不願意因為感性的衝動,讓這一切再度歸零。這樣的心意,不是冷漠,而是一種對過去的珍惜,對未來的負責。她的「不上岸不談戀愛」,是世間真情的一種極致收斂。
上一代的成功方式,已無法在今日被複製。
她的父親當年辭去安穩的工作,下海經商,乘風而起,一步步在深圳立下腳跟。但她清楚地知道,如今的深圳,早已不是當年的深圳。當年的大學生,是稀缺資源,而今日的學歷,早已被數字洪流所淹沒。當年的房子,一年翻倍;而今天的樓市,即使守住,也只是守住了泡沫之上的價值感。
她說:「我爸說他靠自己拼出一切,可他的那份機遇,今天早已不存在了。」這並非埋怨,而是一種誠實的代際認知。她尊重父母的努力,但也知道,命運這回事,從不會將同樣的牌,重複發兩遍。於是,她選擇用另一種方式,去延續這份來之不易的安穩——這不是投降,是深知風浪之後的篤定。
教育的差異,不只是學問的分數,更是階層的坐標。
她讀的是普通本科,而她的高中,是深圳的尖子學校。她說:「我從進大學的那一天起,就知道自己要考研、考公,因為我得往上爬。」這樣的認識,是殘酷但清醒的。她的同學,有的來自貧困縣城,因為「能考上就很好」;有的來自富裕家庭,背後是留學與資源的備份;而她,卡在中間,既不夠窮,也不夠富,只有更加警醒。
她說,父母喜歡大廠,但她知道,以自己的學歷和背景,連大廠外包都難以企及。她的夢想原是做老師、做設計師,但在父母的規勸下,她改讀工商管理。萬金油的專業,讓她失去了專業本事,也讓她明白了,一個人想在今日立足,單靠學歷是不夠的,還得有背景、有運氣、有門路。
人際的退縮,不是冷淡,而是生存本能下的防備之心。
她說自己考公的事,連最好的朋友都不知道。怕的是政審環節中的「背刺」,更怕在公共場合暴露行蹤,引來無端的耳語。這不是多慮,而是現實中的生存智慧。在今日的就業環境下,隱私幾乎成了最後的資本,一點點風吹草動,便可能毀掉一場長年累月的籌備。
她與室友只是搭子,與同學之間多為點頭之交。這種關係,看似疏遠,實則是社會原子化後的必然結果。她說,父親那一代同窗情深,而今自己,只敢在小號裡分享內心的疲憊與焦慮。人際關係,不再是溫柔鄰里,而是一場場策略性的博弈。這不是她的選擇,而是時代的推擠。
她的命運,映照著整個時代的結構性轉變。
她說:「我不覺得這不公平,這就是時代,這就是命運。」這句話讓我久久無言。這不是認命,而是一種最深層的通透——知道命運無常,仍選擇一步步走下去。她知道,不是所有人都能「上岸」,不是所有努力都能「兌現」,但她願意把這一生當作一場長考,踏實地走,謹慎地試,不許自己放棄。
在這世代斷層的罅隙裡,她站得並不高,但足夠清醒。她不怨父母,也不怨世界,只是選擇用一種與父母不同的方式,把腳下的地,走得穩一點、實一點。
這樣的她,也許沒那麼光鮮,卻閃著一種難得的誠實之光。那是一種不張揚的堅持,是經歷現實壓迫後仍選擇溫柔以待的力量,是在時代的急流中靜靜划槳的靈魂。她的選擇,是一份靜水深流的智慧,是在巨變中仍保有一方內心淨土的努力。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