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穷,是一种巨大的优势,要学会利用它
2025-07-19

貧窮不是命運的詛咒,而是觀照自性的明鏡

世間萬事,最易被誤解者,莫過於貧窮。多數人將它視為人生的障礙,如荊棘之路,欲逃而不能。但靜觀天地之理,我卻漸漸明白,貧,未必是困;困,未必是敗。若能於「貧」中見「機」,於「困」中見「勢」,那麼,貧窮反而成了淬鍊精神、照見本心的明鏡。

當一個人身處資源稀薄之境,世事不得意,反而最能照見心之真實。貧窮所帶來的壓力,是天地之間對人心的一場試煉——問你是否仍能不改其志,不喪其心。若不因困而怨,不因貧而亂,而能養得一顆寧靜堅定的心,那麼貧窮便不再是障礙,而是你上行的起點。

低處的視野,是修煉覺察的最好土壤

人處於卑微之境,所見世界最為真實。不再有高位者的遮蔽視角,不再有繁華處的自欺,而是以赤裸之眼,見人情冷暖、市井風塵。這樣的視角,若加以珍惜,不但能看清社會運行的真相,也能看懂人性細微的流轉。

正如我見過那些從最基層崛起之人,他們之所以能夠翻轉命運,並非天資卓越,而是早早明白了局勢,知人情、識局勢、察大勢,並於其中耐住寂寞,積蓄心力。他們在貧窮之中所學到的,不是教科書裡的定理,而是生存與察人的智慧。這智慧,是從低處仰望世界時長出的,不可速成,不可僥倖。

體力的勞動是身之修行,心力的勞動是命之轉輪

世人常輕視體力之勞,卻不知,肉體之苦,是磨礪意志最自然的途徑。許多貧困者,雖無顯赫之學歷、亦無華貴之人脈,然他們在工地、流水線、清晨的街市中,以一身勞力,換得口糧,不怨天、不尤人,這種精神,便是立命之根。

而當這種勞動轉化為心力之勤,便有了向上翻轉的可能。所謂「細節見人品,苦難成器量」,能把最小之事做到極致的人,其實最有可能攀上高峰。世上最難的,不是掌握高深理論,而是持續不斷地把一件看似簡單的小事做好。若能耐得住寂寞、撐得過孤獨,慢慢地,命運也會改變方向。

平台之利,不等於能力之強

這世間,常有人誤以為「坐在高位者,皆為能者」,而忽略了一個真實的背景:許多高薪者之所以得位,靠的不是個人能力,而是平台的加持。正如在香港、新加坡的高薪職位,哪怕只是調字型、畫線條,月薪仍可達數萬。此非其人之才堪此價,而是平台之貴,資源之厚。

因此,貧者若一味自卑,便是無明;富者若因此自傲,亦是無覺。真正覺醒之人,明白平台不同,待遇自然有別,而自身能否從基層做起,並不貴於所處,而貴於所為。貧窮不是障礙,只是起點。平台雖高,不如根基扎實;起點雖低,不妨志向遠大。

不要把野心當能力,也不要把幻想當策略

在這個浮躁的世界裡,許多人急於跳級,誤將「不甘平凡」當作「值得提拔」,卻不自知,這世間最稀缺的,不是夢想,而是能夠落地行走的腳步。一個新人進入高薪體系,卻不願意調字型、修表格,總覺得「我應該做更大的事」,這不是遠見,而是躁動。

真正有遠見者,懂得在微小之處修煉自己,在無聲處養深積厚。他們知道,每一次打雜、每一張PPT、每一段重複的操作,若心中帶著光,皆是修行。那不是浪費時間,而是在積蓄日後飛躍的力量。人若急於「不平凡」,常會錯失「做好當下」的機會。

識得市場之相,才能選得自己之位

世間之利,從無均等。有如垃圾市場,有人捨不得丟棄,有人懶得彎腰。一位農民工,若來到國外,僅憑勤奮、踏實、細心這三樣,在當地市場裡,一年也可賺得百萬之數。非因他突變天才,而是因競爭少、匯率利。

此理亦適用於人生:你要知道你所處的是什麼市場,和誰競爭,利潤從何而來。若一心想在擁擠之地分食,自然卷至瘋狂;若能另闢蹊徑,找尋那無人問津之角,反而有機會活得從容。但這從來不是對未來的妄想,而是對現實的洞察。

真正的自由,來自對現實的極度清醒

我見過許多人,問這樣的問題:「這件事有前途嗎?」「我是否可以成為金融大佬?」——這些問題,問得太早,也太虛。真正懂得前行之道的人,不問遠方如何,而先問腳下能否站穩。捡瓶子若能賺錢,那就彎腰去撿,不需幻想「成為廠長」。跑龍套若能養家,那就踏實去演,不需妄念「當影帝」。

一個人若心中裝著長衫,便難以放下身段做事。貧窮不是絆腳石,執念才是。有時候,放下「我要怎樣被看見」,才能真正看見自己;放下「是否有前途」,才能走出路途。萬物有序,人生有節,該彎腰時彎腰,該登高時登高,如此,才合天道。

人若自處其位,天地皆為助力

人與天地,不是一場抗爭,而是一場配合。貧者若安於分寸,不自憐、不自高,而是以此為階,自修其德、自養其性,則萬事皆可轉化為修行之機。即使捡瓶子,也能捡得清明;即使打雜,也能打出風骨。這不是妥協,而是深知:根深者,葉必茂;行穩者,路必遠。

富貴如浮雲,貧困如煙塵,皆是過眼;惟有心之所向,才能穿越萬象,見得本源。一個人真正的資本,不是起點的高低,而是能否知所進退、守所本心,在最平凡的地方,開出不平凡的花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