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为什么农村出身的孩子大多混得比较差?
2025-07-19

若問世間最沉重的真相,莫過於——人生從來不在同一起跑線上。

我自幼長於鄉村,見過年少的自己在烈日下翻地割草,在昏黃燈下默默讀書,見過父母雙手布滿老繭,沉默中為生活低頭。他們給我的不是知識、眼界、資源,而是以粗糙卻無私的愛,推我向上走出窮山僻壤。這一路走來,我才明白:貧窮並非只困於口袋,更深植於心。

出身的天平早已傾斜,知識無法立即撬動命運。

我曾和城裡的同學站在同一間明亮教室,坐在同一間圖書館,學同樣的課程,卻感覺彼此活在不同的宇宙。他們可以隨意報名課外課程,可以毫不猶豫地點開千元運動鞋,可以毫無壓力地談論出國、實習、藝術與愛情。

而我,口袋裡有幾張零錢,也要盤算一星期的飯錢。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距離,卻像天堑般橫亙在心口。我不是不夠聰明,只是沒有試錯的餘地,沒有退路的勇氣。許多時候,我並不是選擇放棄,而是不能犯錯。

缺乏選擇的自由,使我們過早學會妥協。

我有個學長,成績優異、踏實勤奮,卻在大學畢業那年放棄深造,只因家中尚有三個弟妹等他供書教學。他說那句話時,我看見他眼裡壓抑著的渴望與委屈。他說:不是不想飛,是不能不顧巢。

我懂。那是每一個背負著家庭期望的孩子都明白的痛。當選擇不是夢想與現實的拉鋸,而是一家老小的溫飽與責任的擔當時,我們只能選擇低頭。

這樣的選擇,並不丟人,只是沉重。城市孩子可以在自由與探索中決定未來,而我們的未來,早已由過去決定。

現實與理想的落差,並不只來自自身努力的不足。

多少次,我們以為讀書可以改變命運,以為憑成績能殺出一條血路。可是當畢業那天來臨,當發現能力與人脈無法對等,當那張文憑在職場上被用人單位輕輕放下,才發現這場戰爭從未對等過。

不是沒努力,不是不夠優秀,而是社會運轉的節奏早已被另一種力量主導。有人畢業就能進入父母安排的單位,有人得花數年拚命才換來一份試用期合同。有些資源,不是你努力就能爭得,有些門檻,是用戶口、關係、背景築起的。

教育,是我們唯一的繩索,但繩索之上仍是懸崖。

貧窮孩子大多只能靠讀書翻身,但光有書是不夠的。我們需要一雙引導的手、一盞點亮視野的燈、一條通往社會的路。可是父母無力給我們這些,他們辛苦一生,所能供給的,不過是維持生存的基本線。所謂階層流動的通道,對我們來說像是窄門。

我不怪父母,也不怨命運。因為他們已經為我做到了他們力所能及的一切。他們不是不愛我,只是他們愛的方式是自己不倒,才能讓我站起來。他們是沉默的磚石,無聲地構築了我的根基。

真正的力量來自於:知困而不怨,負重仍前行。

羅曼·羅蘭說過:「真正的英雄主義,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仍熱愛它。」我們看清了這世界的不公平,看見了命運的傾斜與分層,但仍選擇站起來,不抱怨、不逃避、不放棄。

也許我們要花十年二十年才能站穩腳步,也許我們一生都走在通往羅馬的途中。但這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我們始終不曾停下。

當城市的夜燈點亮時,有人開香檳,有人收攤回家,我們或許還在加班趕報表,還在地鐵角落咬著冷麵包,但我們心中知道,這一切都是在為一個不一樣的未來耕耘。

不是每一條山路都通往羅馬,但每一段跋涉都值得被尊重。請不要看輕那些出身寒門卻默默耕耘的靈魂。他們也在努力發光,只是光芒比較晚抵達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