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想写爆文不会起标题?这个捷径,搞定90%的爆款标题
2025-07-19

心不知題,筆將安放?

有時候,我會在夜裡,坐在書桌前,看著空白的頁面。筆在手中,心裡有話,卻不知如何開口。不是沒內容,而是不知如何讓人願意走近、駐足,讀第一句。這才明白,文章之始,非文字,而是那一個簡潔而靈魂相扣的題目。

一個好標題,是心與心之間的邀請。

一篇文章寫得再深刻,若無題目如眼神般引人注視,便如寶藏被掩埋。標題是那一縷燈火,照亮讀者好奇的岸邊,讓他肯跨出第一步。當今世間資訊萬象如潮,浮光掠影之中,惟有觸動人心的語意,才不致被忽略。

而要寫出這樣的標題,不是靠靈光閃現,不是靠天份,而是靠觀照與理解的積累。拆解,是一種對語言結構的照見。如同參禪者參話頭,不問對錯,只問用心之處。

每一個好標題,背後都有一個清晰的選題角度。

我常說:寫作非為說話,而是為解惑。若一個題目只是表象熱鬧,而無明確角度,那麼文章也終究是空泛。每當我想下筆時,我先問自己:我真正要解答的是哪一個問題?這個問題,是讀者心中常有的困惑嗎?是他此刻正在經歷的痛處嗎?

譬如談副業,不止於談賺錢,更要問:「普通人最擔心的是什麼?是不敢開始?是不懂選項?還是怕沒時間?」從這裡入手,才有了真正的角度。每一個細緻入微的切入點,都是標題裡藏著的誠意。

真正有效的標題技巧,不是花招,而是心意的轉譯。

有時候,讀一個標題讓人微笑,是因為它說出了我們沒說出的心聲;有時候,讓人驚訝,是因為它顛覆了我們的預期。這些,其實都來自語言的張力與節奏,而這些張力,來自對人性的理解。

我曾看過一個句子:「你賺不到錢,是因為你太想賺錢。」一讀之下,人心一震。因為那是一種看似悖逆、卻極有道理的提醒。我後來總結:一個好標題的技巧,是讓人感到「咦?怎會這樣?」然後願意一探究竟。

當我們想要使用技巧時,不應只是模仿外形,而應理解背後的心理機制:是想激發共鳴?還是製造反差?是喚起遺憾?還是激起希望?當明白了這一點,每一種語言的用法,都變成了有心的選擇。

詞語中的關鍵點,是留住眼神的鉤子。

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,一句話若無力留下人心,便如風中紙張,轉瞬即逝。所以,一個標題中往往會有一個「閃亮點」——或是一個數字,或是一個俗語,或是一個奇異的詞彙。這些,不是裝飾,而是引信。

當我拆解別人的標題時,我會問:是什麼詞讓我停下腳步?是「最反感的行為」這種強烈的情緒?還是「它排第一」這種榜單語氣?還是「很多人都做過」這種投射感?拆出這些關鍵詞,猶如探得文章的「龍脈」,接下來才知如何依脈寫文。

句式的提煉,是給初學者的智慧梯子。

許多初學寫作者,不是不懂選題、不缺素材,而是苦於表達。正如畫家知道景色要畫,卻不知道如何落筆構圖。這時,句式的提煉就如一幅構圖草圖,讓我們在混亂中找到著力點。

譬如「一個很絕的心態:×××」,這樣的句式,清晰、有力,帶有情緒的溫度,又保留想像空間。初學者若能有意識地積累此類句式,就像書法練基本筆劃,日久自然化為己有。

拆解,是一場與他人心靈的共修。

我在拆一個爆款標題時,不是為了模仿,而是為了體會:這樣的表達,為什麼打動人心?他選了什麼角度?用了什麼句式?埋了什麼情緒?隱藏了什麼洞見?每一個爆款標題,都是另一個人對世界的誠實回應。

我們拆,是為了更真誠地重構;我們模仿,是為了在模仿之中,尋得自己語言的輪廓。像學琴者模彈古曲,不為演奏而為聆聽其中的氣息,氣息入心,指下才有音。

遷移,是從借用他人手勢,走向自己的舞步。

當我們拆出標題的表達框架後,便可用相同的骨架,寫出自己的句子。這不叫抄襲,這叫內化——正如古人習帖,終究是為了練出一筆自己的氣韻。

譬如一個標題為:「社交中最令人反感的行為,它排第一,很多人都做過」,那麼你便可換一換:「職場中最讓人後悔的習慣,它排第一,很多人都無意識在做」。這種遷移,不只是替換詞語,而是在重寫之中反覆追問:我想說的,是不是一樣的深意?這個句子,是否承載了我的想法?

標題之外,是觀察人心與世界的靜功。

寫得出動人的標題者,往往不是語言最華麗者,而是心最細膩者。他能知道,什麼是人們此刻正在思索的;什麼是說出來會有迴響的;什麼是值得駐足,值得停留的念頭。

所以,若你真想寫好標題,先去觀察人間:他們在煩惱什麼?在尋找什麼?在逃避什麼?然後回到自己心裡,問:我對這些,有什麼體會?有什麼真話可說?而一個好標題,就是這個「真話」的最小切面。

筆寫文章,題是門檻;心寫文章,題是橋樑。

若我們僅將標題當作吸引的工具,那它終將失效;若我們將標題當作與讀者交心的第一句話,那它終將成為信任的開始。願我們所寫出的每一個標題,都是真誠的敲門聲,而非虛假的誘餌。

因為,真正願意點開文章的人,是在點開那一份「我想聽你說話」的心。

如夜話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