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靜如鏡,萬事自明
2025-07-18
心若未動,事無須催。這幾日,我靜坐於午後陽光下,窗外風聲如水,心中一念起伏:人是否該在還未真心想賺錢時,就不急著去賺錢?不為世俗趨勢所挾,不為他人腳步所擾,只在自己心中有了真正清明的動意時,才向前行動。此一念,愈沉愈明,猶如鏡中之月,水中之影,雖虛而不假,雖柔而不弱。
真正的行動,應發自心之誠實,而非念之催逼。
我發現,一個人若是帶著「應該賺錢」的壓力去做事,常常走得急,卻未必走得遠。心中未真正萌動的願,若強行推動,便如尚未熟透的果子被摘下,苦澀難嚥,既無甜美,也無滋養。人生不似流水線,一步接一步即可出品;人生更像種樹,土壤需濕潤,陽光需適中,而根必得自己願意生長。若強行催促,只會讓心疲,讓志枯。
當心無所動,正是萬念潛伏,天機將啟之時。
我記得昔年讀《傳習錄》,陽明先生言:「人心有所未發之中,便是天理。」此中之「未發」,非空無,而是如月隱雲後,未顯非無,反而更真。我開始明白,有時候,不是我們要急著去找方向,而是方向本就在內,只待它自己浮現出來。那一刻,心與事便會自然契合,如水入海,如風入林。不是因為被外在推動,而是內在有光自然照出去。
將賺錢的心念轉化為「做事」的願力,是天地間真正的乾坤初動。
心若貪利,則行必浮躁;心若有願,則步自堅定。我曾問自己:「賺錢」這件事,是為了什麼?若只是為了名與利,那它終將成為心中擔子;若能轉為「我要做好一件事,讓世界因我而有所不同」,那這一念便有了根,有了光。那不再是一筆交易,而是一場布施;不是一份職業,而是一場修行。此即是心體之轉,亦是天機之開。
天地之大,不以金銀為重,而以人心為本。心中若生出一個「想為人間添一分清明」的念,那麼即使賺錢,也會是在正道之中,不偏不倚,不急不緩。做事如耕田,田熟時自然有收,若只顧收穫,而不顧種子、陽光與水,那只是緣木求魚。賺錢若只是果,便不可先求;若是道之自然回報,則來得其所,亦安得其心。
心體之動,不可勉強,不可偷跑,當隨時機自然生長。
我常看見一些人,在未釐清內心之前,便匆匆投入一場又一場的奔波,最後疲憊不堪,彷彿生命是場永無止境的追逐。我對自己說:這不是我要走的路。我要等心真的動了,願真的生了,再出手去做。那一刻,行動不再是逃避空虛的藉口,而是踐行內在之誠。做事不是為了填補不安,而是為了實踐自心之願。那樣的步伐才有力量,那樣的事業才有魂魄。
願力若真,即使無人喝采,天地亦知其音。
我想起有一次,在夜裡無聲地為一位友人寫下一段話,無人催我,無人求我,只因內心湧動著要給予的真念。那是我寫得最自在的一次,也是對方讀後淚流不止的一次。那一刻我明白了:真正的價值不是回報多少,而是這一份來自心底的光,被另一個靈魂真實接住。錢,是浮於面上的能量交換;而這種由內發起的行動,才是真正的「與道合流」。
真正的事業,是一種自然流動,是從內心深處湧出的水,洗淨世界的塵埃。
人間萬事,不過都是做事與養心之交會。有些人只做事,心漸枯;有些人只養心,事難成。我願做那種靜養心而後動手的人。心未熟,不動;念未純,不說。一旦內心澄明,願力生起,那麼所行所為,便如春風行地,不聲不響,卻處處生花。這不是退縮,也不是等待,而是一種負責任的準備,是對天地的恭敬,對人心的珍惜。
乾坤不動,則無所立;但乾坤一啟,便萬物有序,氣象更新。
我開始懂得,所謂的「乾坤啟動」,不是一次外在的創業,不是一場華麗的起跑,而是一念內心的轉變:從「我要賺錢」到「我要給予」,從「我要證明」到「我要奉獻」。這一轉,才是真正的乾為天、坤為地之交感,是內心與天地對位的開始。此後所做之事,雖小猶大,雖慢猶快,因為它順天心,合人理,應道機,自然無阻。
當一個人內心真誠、純淨、堅定,他的所作所為,便自帶一種安靜而有力的光。
這種光不是來自外在裝飾,而是來自「知行合一」的生命狀態。我曾問自己,如果世界不給我掌聲,我還願不願做這件事?若答案是肯定的,那這件事,便是我該做的。願與行若能一致,那就是陽明先生所說的「一念之誠」,也是佛陀所說的「正見生正行」,亦是老子所說的「道法自然」。
在這一念的光中,我知道:當我真正準備好了,那「乾坤啟動」不必誰來推我,也無需誰來叫我,我自然會如種子破土,如泉水湧出,如雲氣升騰。那一刻,我不是為了什麼去做,而是因為此刻不做,天地間的氣流便有缺口。這樣的做事,是道在我身的流行,是天心在人間的化現。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