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批房价下跌的夫妻,已经离婚了
2025-07-18
風起時,才知屋之輕薄,心之未定。
近年常聽人言:一場房價的變動,足以撕開婚姻的縫隙。起初我不信,以為夫妻之間的情深義重,怎會因一紙價格變化而崩解。但靜坐夜窗,凝望人間種種,方明白:不是房價毀了感情,而是感情早已無根,只是房價像風一樣吹走了遮掩的瓦片。屋本不牢,風才顯其薄;心本未定,事來即崩。
婚姻若無內在修持,只是一場權益的結盟。
許多人問我,婚姻的本質是什麼?我說,是同行。兩人因愛結伴,不為彼此依賴,而為彼此照見。但若愛日漸稀薄,只剩共擁的房產與帳簿,那麼這段關係便淪為利益的合夥。一旦外在利益受損,如房價暴跌、升職無望,合作失去吸引力,便各懷心機,精算分割。
看似是房價讓人心冷,其實是心早已偏移,只是苦無退路。當價值縮水成了撤退的理由,愛也便無須再偽裝。
共苦之難,遠大於共富之易。
人與人之間,往往能共富,卻難共苦。當資產上升、生活寬裕,彼此可以寬容對方的小缺陷。但一旦資源緊縮,矛盾便無處不在。少一筆存款,多一句責備;錯過一次置產機會,便是彼此怨懟的開始。
若一段關係的穩固,只依賴於「我們現在過得還不錯」,那它其實脆弱得如紙。真正的情感,是在「我們不那麼好了」之後,仍願彼此相望、相顧。
房子是居所,不是生命的依託。
人們對房子的執念,背後是對安穩的渴望。一磚一瓦之中,藏著對抗人生無常的期待。但若我們誤以為房子等於婚姻,等於幸福,便是將心安寄托於不穩之物。
屋可築,人心難築。真正的「家」,不是一個地址,而是一份安心,是一場彼此看見的旅程。房子跌了,心未跌,則人仍可重來;房子還在,心已枯萎,則屋亦無光。
選擇不在於時機,而在於共識。
很多人痛悔錯過置業良機,或埋怨對方優柔寡斷。但我常想,真正令我們錯過的,不是市場的走勢,而是彼此之間那一份不被信任的意志。
若彼此心合,即使判斷錯誤,也能一同承擔;若本就心分,再正確的決策,也無法化解日後的指責與懊悔。
市場不會救贖婚姻,只有心與心的對等,才是任何時局裡不倒的基石。
看似為房子而吵,實則為心中長年積壓未解之痛。
一位男子說,他與妻子因房子天天爭執,我聽來卻不只如此。那並非單純對金錢的焦慮,而是彼此多年未曾聆聽與理解的積壓。一個想要安穩,一個想要遠望;一個聽命於原生家庭,一個只願獨立思考。若連走向何方都無法同步,再大的房也難以承載分裂的心。
婚姻不是誰妥協誰,而是兩個人共同擁有一個方向。房子不會替我們決定命運,只會放大我們未曾解決的分歧。
一切外在崩解,都是內在真相的倒映。
當我讀到有人因房價崩跌而感到婚姻崩塌,我並不驚訝。因為這世界的每一次外在變動,都只是我們內在境界的鏡像。若我們的愛只建立在經濟繁榮之上,那麼一旦數字崩塌,情感也會如同樓塌。
但若愛是根植於對方的真實,是一場「我願見你如你所是」的誠實,那麼不論市場如何跌宕,也不會失去同行的意志。
婚姻不是庇護所,而是修行場。
真正的婚姻,不是為了抵禦風雨而築起的高牆,而是一座心靈的道場。它讓我們學會責任、寬容、溝通、妥協,也讓我們學會在困境中依舊保有慈悲與信念。
風雨來時,不是要尋找退路,而是學會如何彼此擁抱。那擁抱不是出於依賴,而是出於「願意」——願意與你共度難關,願意成為你的依靠,也願你成為我的光。
願我們所築之屋,不只防風,更能藏心。
如果有一日我亦面對房價下跌,面對人生的波折,我願提醒自己:人生無常,房價浮沉,皆是幻象。但心若明亮,情若不移,則屋內仍有春風拂面。
那春風,不來自窗外,而來自兩人願意一起守候的那份初心——彼此不放手,即使天寒地凍;彼此不推責,即使形勢低迷;彼此不離去,即使明知前路難行。
唯有如此,風雨才不再是敵,而是成全我們共修的恩賜。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