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毛选》:少问“我该怎么解决问题”,多问“我想要达成什么”
2025-07-18
這是一場關於「問題」與「目標」的靜夜對話,而我願將它寫成一封書信,送給那個在煩惱中不知所措、也渴望從混沌中抬頭看天的人。
真正有力量的行動,不是源於急於解決問題,而是來自內在對目標的清明感。
世人常說:有問題就要解決。這話本身無錯,只是太急。當我們滿心思緒都困在「問題怎麼解決」時,其實我們的眼睛只盯著腳下的一塊石子,而忘了自己原本是想走過整條路。這就是迷了路的行者——看得見當前的困難,卻忘記了前方的方向。
我回憶起毛澤東在《論持久戰》中的一句話:「我們的目的是爭取最後的勝利,不是單純打仗,而是通過戰爭消滅戰爭。」這讓我理解:真正有力量的決策,永遠不是為了解眼前的急,而是為了靠近那個內心深處的願景。
我們焦慮,是因為我們忘記了為何而走。
目標模糊,是一切低效與茫然的根源。我曾經陷在無數的日常問題中疲於奔命,試圖將每個小麻煩一一處理清楚,但每次清理完,又有新的混亂冒出。那時我還以為,是自己能力不足,心不夠定。後來我靜下來想:這些問題解決完了,真的讓我更接近想要的狀態了嗎?
我才發現,真正的原因,是我不知道自己「想要什麼」。於是我停下來,不再急著「處理」,而是問自己:「如果這些問題都消失,我會想用這段時間做什麼?我想成就的是什麼?」
那是一種沉澱之後的清明,就像濁水沉底,映出一片天心。
問題是顯性的,目標是隱性的;但唯有後者,才是真正的指南針。
我們習慣對明顯的困難反應快速,但忽略了困難之所以出現,往往是因為我們曾經失去了目標的聚焦。開會時爭論不休的細節,處處小心翼翼的決策,常常都是在繞著問題轉,卻不敢或無力指向真正的方向。那些會議最終徒勞,不是因為大家不夠努力,而是因為沒人說出那句:「我們到底想完成什麼?」
我學會把每個問題都當作一面鏡子,照見自己內在目標的模糊之處。目標若清晰,問題不過是過河的石塊;目標若模糊,問題就會變成沼澤,越陷越深。
高效的行動,不在於處處解題,而在於事事不離方向。
目標導向,不是口號,而是一種內在節奏。每次我工作或生活的節奏失控時,我會試著寫下一句話:「我真正想完成的是什麼?」然後讓所有行動與選擇回到這句話上。
這樣一來,我便不再被細節拖著跑。就像1948年遼瀋戰役,毛澤東並不糾結細節戰力或後勤,而是鎖定「先打錦州,後打沈陽」,用戰略目標來帶動一切。那不是一種逃避問題的樂觀,而是一種知道該聚焦在哪裡的清醒。
當我們開始盯緊目標,問題便會自己讓路。
人生就像一張巨大的地圖,而目標是你畫下的座標點。沒有座標,你再努力也只是原地打轉。有了座標,即便走錯一兩步,也知道該往哪裡回調。很多人花了一生在「如何解決困難」上,卻從未花時間去問自己:「我真正想達成什麼?」這不僅浪費了力量,更浪費了時間。
我常說,策略是方法,目標才是生命。沒有目標的方法,是空轉的機器;沒有生命的方法,是行屍走肉。
當我們把所有資源圍繞目標而動,力量就會產生聚焦效應。
問題就像稀釋你注意力的裂縫,而目標則是讓所有心力集中成一束光的核心。在那束光下,問題會自然現形,而且,你會知道哪些問題要處理,哪些可以暫時放下。
這是一種取捨,也是一種從容。目標讓我們心中有主,不再被問題推著走,而是開始成為主動的決策者。這份主動,就是一種靜水深流的力量。
人生最本質的轉變,是從「解決問題的人」轉為「創造願景的人」。
當我們只想解決問題,我們永遠停留在被動。問題本質上來自於世界的變動,而世界從不停止。你解決了一個,下一個自然冒出。唯有當你開始創造願景,並以願景為中心編排人生的節奏與決策,問題才不會成為主角。
這一點,《毛選》早已明示。從戰略出發,從願景出發,一切問題皆為配角,一切手段皆為工具,而心中的「火」才是永恆的中心。
願景,是靈魂的方向盤;問題,是途中可調的彎道。
很多人以為人生的智慧來自不斷解題,我卻覺得,那是智慧的起點,而非終點。真正的智慧,是在無數問題之間,依然能不失本心,看見「我要去哪裡」的那一念。那念,來自心體深處,也來自一個人對生命負責的誠意。
目標不是壓力的來源,而是我們願意為之付出與調整的中心。當我不再被問題牽著走,而是開始以目標為燈,我才發現,原來人生可以不那麼累,而更多了一份定與靜。
方向清明,才是人生最大的精進。
我曾在佛經中讀過一句話:「不見其始,不知其終。」一個人若不知道自己的「始」在哪裡,也就無法找到「終」應該在何處。而目標,就是那個始與終的通道。不是用來證明自己厲害,而是用來指引內在的秩序。
方向,是一個靈魂的站立方式;它讓你不因風吹草動而亂了腳步,也讓你在困難面前,仍知自己從何處來、要往何處去。
問題來來去去,唯目標值得守候。
我開始習慣,每當問題來時,不是急著「怎麼辦」,而是先靜靜問:「這件事,和我想成為的那個人,有什麼關係?」若無關,那就放下;若有關,那就接住,但不慌。這樣走久了,心裡會多出一條底線,一份寧靜。就算外面喧囂,我也能回到那句清楚的內問:「我,真正想達成什麼?」
如夜話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