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这一生已经设计好了,就是不断学各种东西,实践各种东西,拿到成绩总结方法论的过程
2025-07-18
人生是一场被悉心设计、又始终开放的修行之路
我并未将人生看作命运的摆布,也未将成长交给偶然的撞击。我所行的路径,是以“设计”之名,拥抱世界的广博;以“实践”之身,体认生命的真实。学习、体验、总结、再传递,这是我认定的节奏。这既是职业,也是信仰;既是方法论,也是道法自然。
一个起点的意义,往往在回望中才显现它的光
很多人问:为什么我当年读的是体育大学?这似乎与写作相距甚远。但命运的妙意,在于它并非总以逻辑显现。那时年少,出于对“高级感”的朦胧追求,我选择了体育。但正是体育,教会了我“只为极致”的心法。
体育世界的冷峻在于:只有冠军被铭记,第二名都被称作遗憾。这种训练,使我早早明白,“做到最好”不是一种姿态,而是心法之本。而当身体被锻造,精神也开始觉醒。正是在追求身体之美的过程中,我明白了每一件事物都可以做到极致,无论是身形,还是思想。
书写的原点,不是为了被理解,而是为了真实活着
最初写作,是在高考之后的 QQ 空间。每日翻阅后台数据,谁点了赞,谁评论了我。这些微小的回响让我感到一种真实的交流在发生。我并非期待表扬,而是渴望触达——我与你之间,不只是一面墙,不只是客气与表象,而是以文字为桥,直抵彼此内心的岸。
那时我知道,表达,不是为了展示什么,而是为了更真地活一次。这种“再活一次”的生命回声,便是我写作的开始。
关系的深度,是孤独灵魂最温柔的居所
我不喜浅关系。小时候朋友不多,性格内向,外部世界常令我感到噪杂。但文字、社群和“顶峰会”成了我与世界建立深度连接的方式。它们不是社交,它们是我与灵魂之间的往复。
我愿意认识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。即便记不得名字,我也记得他/她在那一刻对生命的回应。有些人是同行者,不必日日见面,但思想曾共鸣,那便是“知己”的另一种定义。
痛苦和美好,都是燃烧灵魂的薪柴
人向上,是为了逃离痛苦,还是拥抱美好?很多人相信前者。我却认为:痛苦,只能带我们走出黑暗;而对美好之深刻向往,才能带我们飞升。
我曾说:“苦味也应该是一种美味。”在健身时,我将俯卧撑的痛苦转化为一种可以品尝的滋味。我试着笑着做完它,每一滴汗都成了一颗清醒的甘露。若能笑着走过痛苦,人生就多了一重自在。
写作是一种锻炼灵魂结构的功课
我从不将写作等同于“输出观点”这般表层行为。对我而言,写作是修行,是锻炼大脑,也是训练心灵。
创作者真正的成就感,不在于多少人点赞,而在于那一瞬灵光乍现时,你写下了一句“值得给自己跪下”的话。那是思维从模糊跃入澄明,是心灵抵达真实之后的回音。
模仿不能持续点亮心灯,原创才是照见之火
我从不反对模仿,但只在一个阶段。一旦你习惯于“借鉴”,就很可能丢失了“自己”。
真正的写作,是从他人的句子里找到自己的声音,是从反馈中觉察内心的薄弱与锋利之处,是在高频的练习中,沉淀出属于你的光。
身份是器,不是牢笼;角色可以并存,也可以互融
我既是写作导师,也是企业主,是健身践行者,亦是生活的爱好者。我拒绝被身份标签定义,因为“人”,本就不是一个概念的合集,而是一条河,一路流淌,一路变化。
我甚至不愿做性格测试、不信星座——不是傲慢,而是我想为自己保留“可变性”的余地。
一个人若先定义自己为“内向”或“逻辑型”,他便容易困在设定之中。而真正的自由,是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。
自我教学,是持续生命更新的内在循环
我时常看自己写过的文章、课程和方法论。我不是在复习旧知,而是在对话另一个曾经的自己。
我提出的每一条原则,都是要求自己的标准。我不是“教学者”,而是“共行者”。我的进步,并非源自他人鼓励,而是源自我在镜中看见的自己是否还在沉思、还在前行。
自由,是一种不被任何人或愿望绑架的状态
真正的自由,不是每天睡到自然醒,也不是随心所欲地支配时间。它是一种能力:不被别人的期待所勒索,也不被自己的欲望所驱使。
我曾说,我之所以自由,是因为谁都不能用他们的期待来设定我,不论是亲人、员工、读者,或是孩子。
包括金钱也是。我看重读者打赏时不是金额的多寡,而是“这个创作过程我自己是否被点燃”。因为一切外界的反馈,都无法真正定义“好”。唯有我自己知道,那句话是否是我心的诚实显现。
人生终点若无意义,就让过程闪光吧
我不相信“死后留名”。人死如灰,过去了就是过去了。但正因为如此,我更希望活着的过程是清醒、明亮而自由的。
意义无需被寻找,它是我们活着的方式本身。如果世界如此虚无,那我们就以创造、以连接、以思考,为它铺设一条可行的桥梁。
正因为无意义,才更需要我们“认真地浪费这段时光”。
人生之设,从来不是为了完成,而是为了演进
我为自己设计了这样的人生:持续学习,持续实践,持续总结,再持续分享。每一年都出一本书,每年出新课,每年打磨新能力。
不是为了效率,不是为了销量,而是我想知道,我的这副生命容器,到底可以承载多少种形态、多少种火焰。
我不相信终点,我只相信演进。这是我赋予自己生命的方式——让它持续成为,而非停驻在某个标签之上。
如夜话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