废掉一个人很简单:给他反复洗脑“做自己喜欢的事”
2025-07-18
真正的成长,是能穿越不喜欢,成就喜欢
世间所有“喜欢”的实现,背后都埋藏着一段“熬过不喜欢”的旅程。若只问是否喜欢,而不问是否愿意修炼自己去承担,那所谓的“自由”就只是伪饰过的逃避。
喜欢不是起点,而是修来的果
人们常说要“做自己喜欢的事”,听起来近乎觉醒,实则容易误导。因为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“喜欢”,只是把短暂的轻松、逃避的借口、对抗现实的意气误当成内心的呼唤。
当朋友对我说“我不想上班了,每天都像在演戏”时,我静静听着。他不是不喜欢这份工作,而是累了、倦了、渴望理解。他以为那种不费力、又能令人欣赏的工作就叫“喜欢”。可世界上,没有任何一项值得追求的事,能够绕开艰难。
真正的喜欢,是当你已经做得很久,做得很苦,做得一度厌烦,却依然不愿放下。这种喜欢,不是任性,不是矫情,而是从无数不喜欢中沉淀出的志业。
逃避穿上“喜欢”的外衣,最容易蛊惑人心
世上最轻易让人沉沦的陷阱,不是挫败,而是伪装成“自由”的逃避。每一个说“我不喜欢”的人,背后往往不是选择了更好,而是逃开了难题。他们说想躲进山林,不再工作,不再组建家庭,其实是心力未备,信心未足。
可是山林也会有病痛,也需买药,也需盖屋,也需水电。生命从来不是断开链接,而是负重前行。
有时候,我们说“这事不喜欢”,其实是说“我还不具备让它变得可爱的能力”。我们尚未强大到让琐碎发光,就急于把它推开,这不是觉醒,而是放弃。
喜欢无法被索取,它是一个能力,而不是权利
人以为“喜欢”是情绪,其实它是能力。喜欢一样事物,不是对它毫无保留地接纳,而是拥有将它磨合至顺手、打磨至温柔的那份心力。
我记得自己刚开始讲运营课时,一共九十节,更新到十几节就几近崩溃。那时我不喜欢内容、不喜欢讲解、不喜欢重复。我也想停下,但我没有。我知道这不是我不喜欢它,而是我还没有把它做到让我喜欢为止。
就像练字,刚开始是苦涩的,像磨石;但一旦有了线条的肌理,墨香的回响,它就成为心灵的书写方式。而这个转变的分水岭,就是坚持到“恶心了还要继续”的那一刻。
真正的自由,是先经历被逼到极限的秩序
自由从来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它是即使面对无趣、重复、挫折,也能不弃不离、安然前行。
有人羡慕那些“做自己喜欢的事”活得潇洒的人,却不知道,他们早年也是忍着哭意做完每一个没有掌声的日子。
九边说:“高手都需要在没有感觉的情况下趟过漫长的无聊和低成就感时期。”而我也明白了,真正的高手,是把喜欢的事做到恶心,还得继续。因为他知道:自己不是为了喜欢才去做,而是做得够深了,才会喜欢上它。
完整的事物,总有不喜欢的一面
世上没有一份工作、一段关系、一场修行,是百分之百契合我们的“喜欢”。你喜欢自由,便需承担孤独;你喜欢稳定,便要接纳重复。喜欢不是一种全然顺遂的状态,而是对完整生活的接纳。
我曾遇到一些年轻写作者,初来乍到时热情满满,但一旦被毙掉选题、面对阅读量压力、遭遇批评,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“不适合”写作。他们渴望美好的结果,却抗拒过程的不堪。
可世间所有呈现出来的光鲜背后,必定浸透过无数不为人知的努力与失落。你若问他们是否喜欢写作,恐怕多数人的答案是“我现在还在学着喜欢”。
修一颗耐受的心,才是人生真正的资本
废掉一个人,其实不难。只需不停地告诉他:“你要做你喜欢的事。”这句话如果在错的阶段被误解,便会种下漂浮与虚妄的种子。
真正的喜欢,是当你明知这条路泥泞漫长,也愿意一路前行。它不是嘴上的标签,而是脚下磨出的茧。当你可以日复一日地重复、坚持、不诉委屈不索理解,哪怕暂时不被认可、不被看见,你也愿意守在这条路上——那时候,你才真正开始靠近“喜欢”。
所以啊,人生的清醒,不在于“追随喜欢”,而在于“配得上喜欢”。
结语
人这一生,若只追随喜欢,却无意修炼自己去承担“喜欢”的重量,那么“喜欢”便成了诱惑的毒酒,饮时甜美,醒时空虚。
愿我们都能修炼出那种稳稳的力量,不是立刻转身去追喜欢的事,而是踏实地做好眼前这一件,也许不那么喜欢,但足够真实、足够重要的事。
走着走着,也许你会发现:那些你曾以为不喜欢的,如今竟也温柔了你;那些你以为无法坚持的,如今也被你悄悄走成了路。
那一刻,你不再追着喜欢跑,而是被喜欢轻轻环绕。
如夜话,至此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