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复:亨。出入无疾,朋来无咎。反复其道,七日来复,利有攸往
2025-05-30

问:

复:亨。出入无疾,朋来无咎。反复其道,七日来复,利有攸往。

彖传:

复亨;刚反,动而以顺行,是以出入无疾,朋来无咎。反复其道,七日来复,天行也。利有攸往,刚长也。复其见天地之心乎?

象传:

雷在地中,复;先王以至日闭关,商旅不行,后不省方。

地雷复,地下有雷,顺下有动,一旦开始动,就是复,复位。而且从卦象上也可以看到,最底下一阳开始生,也是复的象。

所谓复,就是恢复,复位,往复,复习,双份。

复,就一个字,亨。自然亨啦。顺而内部开始动。一元复始,怎么能不亨呢?就跟婴儿刚刚落胎在妈妈肚子里,这本就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儿啊。

出入无疾,朋来无咎。出啊入啊都没问题,就是你干啥都行,都没问题,这一卦也确实是美好呢!朋,谁是朋,应该是初爻,一个阳爻,应该是卦主,他来当然无咎啊,甚至说是美好的,希望呀,火种呀。

反复其道,七日来复,利有攸往。为什么叫反复其道?根据万象观察,确乎如此,不可能一复就一帆风顺,就大红大紫,肯定要有波折,所以说反复可以理解,其道,什么道,复啊,灭啊,秧啊,逆啊,顺啊,都是他的道,都是初生、初复之道,就比如婴儿出生了,肯定病病灾灾的都可能发生。为什么讲七日来复呢?这个数字也不是固定数,不过我想到一周是7天,然后7是女士的一个周期,还想到有六个爻,上升到顶再回来数数也是7。利有攸往,就是说尽管去,有利,有结果,大有前途,大有希望。

复亨;刚反,动而以顺行,是以出入无疾,朋来无咎。什么叫刚反呢?外卦地为顺,内卦雷为刚,刚反,就是初爻开始返回呗,这是一层意思。我觉得剥卦跟复卦互为综卦吧!如果我说的错的,请纠正。剥卦是衰、阴到极点,复卦开始复,一阳复,刚复。

动而以顺行,是以出入无疾,朋来无咎。这里因果链建立起来了,初入无疾,朋来无咎,原因是啥,动而顺行,你动起来,一切顺利,一切哟!所以出入无疾,出入无疾,所以朋来无咎。

反复其道,七日来复,天行也。为什么讲天行,天地道,天地规律就如此,天就这么运行的。

利有攸往,刚长也。看起来就是刚日日长的样子么!

复其见天地之心乎?这一比喻好妙,意思就是阳爻就是天心啊,天心在跳动啊!你见到了嘛?

先王以至日闭关,商旅不行,后不省方。谁是先王,一般指五爻,六五。有点难解。至日,可以是夏至、冬至日,也可以理解成到达的日子,或者特别好的日子,闭关,闭关修行,闭关锁国,总之是一种息、锁、闭的象。为什么呢?还商旅不行,就是停止了商贸活动、旅行活动。后不省方,后来还不醒悟、自省。这么解释不太通。整个卦是一个复的象,六五他上下无应,不得位得中。好像有那么点意思了。他没有相应,孤家寡人,有德在中,自然只好闭关咯。因为阳刚起,阴还盛,休养生息最重要,停止商旅活动似乎也情有可原啊,就会让人们要安地重迁。等同于大混战之后,国家贫敝,人民食不果腹,此时让人们回归家园,从事生产最为重要。那后不省方呢?方,方外,方寸,见方,我觉得可能代表思想范围,大脑,或者类似形而上的东西。

答:

复卦,是一年开始转暖的那一刻,是草木刚刚动根、婴儿落地一声啼哭、寒冬中第一声春雷的象征。它在《易经》六十四卦中居第二十四位,紧接着剥卦——也就是阴盛极而阳尽的极限之象。而复卦则是这场“极夜”中的一丝曙光,是一阳来复。

如果理解成生命系统的周期,复卦恰如一次深冬中的缓慢回暖。卦辞开篇写道:“复,亨。出入无疾,朋来无咎。反复其道,七日来复,利有攸往。”这段文字说得极为笃定,充满了希望。亨是通达、畅顺的意思,但在这里,它并不是大张旗鼓的扩张,而是一种顺中有动、动中守正的通达。比如一个人刚从大病中恢复,虽然身体虚弱,但只要能自然起身走动,就是一种“亨”;一家公司历经破产边缘,哪怕账面还有赤字,只要现金流开始正向运转,就是“亨”;家庭中的关系曾经紧张冷漠,现在彼此能重新坐下来吃顿饭,也是“亨”。

“出入无疾”,讲的是进出之间,没有病痛与阻碍。这个“无疾”可以理解为行事自然,不带创伤。就像人在寒冬恢复了元气,一呼一吸顺畅,不用再提心吊胆地防着旧病复发,那种稳定、踏实,是一种深层次的“无疾”。在社会层面上,一个人在经历人生的转折之后再度出入人群,心态温和、不自卑也不浮躁,这种重新与外界建立连接而没有伤害或障碍,就是“出入无疾”。

“朋来无咎”,则强调了复卦的群体性。“朋”不是泛指朋友,而是与自己同类、同气的人。比如初爻是唯一的阳爻,也代表阳气之主,它虽孤但不乱,自守其正,一旦有同类来归,这种“朋来”就是系统性的聚合,叫“无咎”。生活中,经历低谷的人,往往需要的是那种不评判、不催促,只是静静陪伴的朋友,这样的朋友到来,不会造成扰动,反而是祝福。

“反复其道,七日来复”,这句往往容易被误解为数字上的机械重复。其实这里的“七日”,更多是一种象征。古代历法中,七为小周期,是一轮月相变化的基本单位,也与胎动、节律、生命之气有关。天地运行有其周流往复之律,人事的转变亦如是。任何复苏都不会一蹴而就,而是有节律、有波动、有顿挫。一个人想要重新振作,往往要经历几次“又想努力——又陷回低谷”的反复过程。如果能守住内在的节律,七日之内自然会“来复”。

“利有攸往”是最后一句,是对这整个过程的鼓励与确认。意思是:此时是可以动的,可以出发的。但这个“往”不是盲目出击,而是顺着“复”的节奏去行动,是一种踏实、中正、有方向的出发。就像创业者在走过低谷后,开始着手规划新的业务;像恢复期的病人,开始缓慢而坚定地重建肌力;像失望透顶的孩子终于愿意再读一本书。这些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点:不是冲动,而是回到了一种“可以动”的基础上。

彖传进一步解释了这个过程:“复亨;刚反,动而以顺行,是以出入无疾,朋来无咎。”这里的“刚反”,即阳刚之气从极阴中反转而出。雷在地中,是潜动,是悄无声息的内部涌动。这不是猛烈的爆发,而是像地心深处的热脉,像树根在地中悄悄发力。人也一样,刚刚走出压抑状态时,最好的是“动而以顺行”。什么叫“顺”?不是迎合他人,而是顺天时、顺自然、顺自己的节奏。这种“顺”其实最难。因为人在刚刚恢复时,最容易急,急于翻篇,急于赢回失去的面子与资源,急于让世界知道“我还可以”。但复卦告诉我们,这种动,应该是带着顺性的节奏,就像雷要在地下蛰伏许久,才能有朝一日鼓起风雷。

象传写:“雷在地中,复;先王以至日闭关,商旅不行,后不省方。”这是对复卦时势的一种政治比喻。先王,是秉德而行的人;至日,是阴阳转折之点。在这段时间,先王选择“闭关”,暂停一切外出与交易,原因不是封闭,而是回气。比如国家大疫之后的缓冲期,不是立刻重启经济,而是先确保民心归稳、社会秩序重建、资源再分配到位。这种“闭关”,是智慧的暂止。而“商旅不行”,不是反商,而是提醒:在天地节律尚未完全转换前,最好的行动是内修。

最后一句“后不省方”,在理解上确实存在争议。如果理解成“后来的人不再巡省四方”,或“未能察觉时势已变”,就很值得思考。在复卦阶段,如果不能保持对节律的觉知,贸然外出求功、急于扩张,往往又落回剥卦那种剥蚀状态。所以这个“省方”,可以理解成系统自我校正的能力——有没有持续觉察环境的变化,知进退,知止行。

整部《复卦》像是一份生活的修复说明书,告诉人在经历崩解之后,怎样重新生长。不是靠爆发,不是靠狂奔,而是靠刚健内生、顺势而动,靠朋友归聚、节律守正。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好运气,而是一种系统自我修复的能力。

而这份修复力,恰恰是“天地之心”。就像彖传最后一句:“复,其见天地之心乎?”这不是一种形而上的美句,而是极具力量的提醒。当一个人学会在最低谷处,听见节律、守住节奏,不急不躁地一点点复位——那就是与天地合德。也就是,“见天地之心”。

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