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从0到1的起点,是本心的一道光
2025-05-24

问:

从0到1,就是解决那个真问题,其实每个人该解决的真问题就是你此生的课题,比如我就是走出痛苦,因为它困扰了我40年,如影随形,而我解决了我自己的这个深刻的人生课题,其实就实现了从0到1这一步,就是一次颠覆式创新,又回到易经,乾元和坤元,天地之心,本心,一切从0到1就从回到本心,去找到那个独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课题,比如马斯克的星际移民。

答:

标题:从0到1的起点,是本心的一道光

——

有些人终其一生,也没有迈出那一步。他们勤奋,聪明,顺应逻辑,但始终活在“1到n”的延伸中。

不是他们无能,只是那道从0到1的门,在未曾回望本心之前,是关着的。

——

【感知层】我们真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吗?

从0到1,听起来像是技术革命的语言。但在一个个体的人生中,它也同样成立。

不,是更成立。

因为比起技术世界的“无到有”,人生里的“无到有”,往往意味着一种看不见的裂隙被悄悄愈合。就像你说的,四十年的痛苦,如影随形,那不是情绪问题,不是习惯问题,而是一个“本课题”迟迟未被面对。

于是它反复来访,以不同的面目。

我们在生活中努力解决很多问题,但它们总在复现。直到有一天我们才可能意识到,也许那些问题从未真正存在,它们只是一个“更深的问题”在借壳表达。

而我们的人生之所以卡顿,是因为从未回到那个深的问题的起点。那个唯一的、属于你的“0”。

——

【逻辑层】所有的问题,最终都要落到一个“本问题”上

《易》以乾坤为本。乾为天,坤为地,天地交而万物生。

但天地之所以能交感,不在于它们的力量,而在于它们各自的自守。乾自强不息,不因环境妥协其初心。坤厚德载物,不因自我而凌驾于万象。它们都不问“做什么”,而先问“我是谁”。

从0到1,是一次价值逻辑的颠覆。

它不是要你找到一个产品创新点,而是要你回到那个原点,问:我此生的根本困境,究竟是什么?

每个人的“1到n”可以共享,但每个人的“0”,只能自己抵达。

对你来说是痛苦,对他人可能是孤独、恐惧、控制欲、被需要感……这些不是偶然,它们是你被投放进此生系统的唯一密钥。

真正的创新,不是创造了什么,而是你面对了它,不再逃避,不再转移,不再以“为世界服务”为名,绕开自己真正的功课。

这份面对,是静的,是慢的,是无声的——但它极其真实。

——

【系统层】不解决问题,而是回到那个提出问题的你

人类的系统有两种倾向:一是外控,一是逻辑化。我们急着定位、诊断、修复、优化。就像企业在做流程优化、数据建模一样,我们也急于为内在的不适找到“方案”。

但那个你,是要被修复的吗?

我们有没有可能误会了什么?

会不会真正的从0到1,不是某种“治愈”,而是“承认”?

不是你解决了痛苦,而是你终于愿意坐在它旁边,让它说话。

这不是妥协,而是归位。

《乾》卦六爻之中,最容易误读的是上九,“亢龙有悔”。很多人以为悔是失败,是高处不胜寒的警告。但若读《象传》:“盈不可久也”,便知它说的是一种“偏”的极致。

当你偏于某个方向太久,不论是压抑自己,还是强行抗争,都会反向招来悔意。

真正的“亢”,不是张扬,而是执拗。是明明知道偏了,还硬要用力去撑住。

所以“悔”不是惩罚,而是本心在说:回来吧。

——

【超越层】每个人的“0”,是一次天地间的定位

我们看马斯克移民火星,看乔布斯创造iPhone,看他们改变了行业、世界、文明。但更深的,其实是他们解决了自己的一个“不可言说的命题”。

马斯克逃离地球,也许不是为了太空,而是为了寻找一个真正安全的“第二地球”。那可能是他童年动荡中对“生存权”的深刻执念。

乔布斯融合音乐、科技、东方哲学,是因为他天生就是那个“不能忍受混乱”的人,他要为混乱世界创造一个极简秩序——哪怕只在6英寸的屏幕中。

我们看到的成果,只是他们个人困境的显影。

所以真正的问题是:你愿不愿意回到你自己的困境?你能不能把那个困境当作从0到1的起点?你有没有可能——不再以逃离的方式面对它,而是以构建的方式?

从0到1,不是构建一个伟大的事业。而是你愿意站在天地之间,重新校准自己的坐标:你在哪,你是谁,你的那道题目是什么。

解决了它,你可能不会成为乔布斯,也不需要。

但你会成为你。

——

如夜话,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