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“亨”者,嘉之会也
2025-05-03

在《易经》中,“亨”字是乾卦四德之一,与“元、利、贞”并列。在《说文解字》中,“亨”本义为“通”,引申为顺利、畅达。而此处《彖传》中说:“亨者,嘉之会也。”将“亨”解作“嘉之会”,不仅仅指事件的顺利展开,更强调的是那种美善的聚合与生成,是一种好事齐至、佳缘汇聚、天地人和的状态。要真正体会“嘉之会”的微妙,不能只停留在字面理解,而需沉入生活之流,去感知那些“本不必来、却刚好来”的瞬间,去体会那些“不是计划成就,而是天意成全”的交汇。

可以从一次饭局谈起。一个朋友临时发起邀约,本来彼此各有事务缠身,约定未定,地点模糊,菜色未商,但却因为某种无法言说的默契,所有人恰好都抽出时间、刚好有空。落座时一桌人气场自然,没人抢话,没人冷场,每道菜一上桌,众人或称赞,或分享,彼此间有说不完的话,却又都留有余地,连沉默都不尴尬。饭后微醺的那一刻,有人轻轻感叹:“这顿饭,是最近最舒服的一顿。”这便是“嘉之会”——它不是精心筹划的庆典,却比任何宴会都令人感到自在;它不是物质丰盛的炫耀,而是那种气韵流动之下,人与人之间产生的自然呼应与和谐共振。

再比如一场雨。有时候人在屋内,烦躁难安,外界嘈杂,内心飘摇,忽然下起一场不大不小的雨。雨点落在屋檐、树叶与地面之间,形成节奏不同的回响,像是天地之间在演奏一曲静谧之音。那一刻,烦躁止住了,呼吸放缓了,原本绷紧的心像是被一种无形之水润泽了。在那种看似平常的自然变奏中,有一份刚好合宜的美感,就像天地刻意而为地送来一场净化的礼物。这也是“嘉之会”,只是它不在人群之间,而在你与天地之间,是人心与自然之间的无声契合。

“嘉”是美善之意,但此“美”非妆饰之美,而是一种由内而发、由合宜而生的中和之美。譬如两个曾经误解多年的人,在一次不经意的共同经历中,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善意与脆弱,从而冰释前嫌。那种从冲突到理解、从隔阂到接纳的转化,并不是因为某个大道理说服了彼此,而是因为恰当的情境唤醒了原本心中尚存的柔软。这种柔软一旦浮现,一切误解自然瓦解。这也是“嘉之会”的一种形式,是善意的重逢,是情绪与时间共同酿造的一次生命间的和解。

再举一个更细微的例子。有时候,一个人走在路上,心情郁结,内心被某个未解的困扰困住。忽然迎面走来一位陌生人,他的步伐稳健,神情沉静,仿佛带着某种不可言明的力量,仅仅一个擦肩而过的瞬间,你却感受到一股力量注入心中——不是他给了你什么,而是你借由他,想起了某个你遗忘已久的自己。那一刻,心里某个被封存的空间重新打开,阳光照进来,思路变得清晰,困扰化为尘埃。这也算是一次“嘉之会”,是人与人之间在看似偶然的交错中完成的能量互通。

回到“亨”,它不是简单的“通达”,而是那种在时与势的流转中,能够迎来正好的相遇、恰当的展开,是美与善自然地在关系之中显现出来。这种“嘉之会”不来自欲望的推动,不来自强行的安排,而是一种深层的和谐秩序悄悄浮现的过程。它更像是一种大地回春的感受,万物自知其时而动,各得其所,不早一分、不迟一秒,皆在正中。这种精准,不是因为有人在背后调控,而是因为宇宙之道自有其流转之理。

就像植物发芽,它从不问春天来没来,也不强求阳光是否均匀。它只是顺着天地间那股暖流,在土壤的缝隙中慢慢顶出一点嫩绿。那一点嫩绿,不是为了展示自己多努力,而是因为时机已至、水汽已满、光线已柔,一切自然汇聚成一场“嘉之会”,推动生命向上。此时的“亨”,便是万事万物在该动的时候都动了,在该等的时候都等了,一切皆应其时,皆顺其理,不争,不躲,不惧,不催。

人在生活中若能觉察这一点,就会知道,很多所谓的“不顺”,并不是真的错了,而只是时机未到。很多“推动不动的事”,也许只是缺少那个最核心的“嘉”——没有人真的在其中发心、发善意、发温柔。一旦那份嘉意出现,世界就像松动了一个机关,所有的卡顿自然散开。真正的“亨”,从来不靠力推,而是等那份“会”自然聚起。就像炒菜,锅热了,油香了,食材一倒下去,瞬间翻腾出你想要的味道;火候没到,再高的厨艺也炒不出那股香。

“嘉之会”的奥义,是时机的合宜,是善意的凝聚,是关系的流动,是天地之中的默契,是人与人之间最无防备的自然靠近,是那个你以为自己在独行、却发现早有天地相随的安心感。

真正的“亨”,不是通行无阻,而是在所有必要的阻中,出现了那个刚好可以化解的“善”;是在所有可能的断裂中,仍然会有一种温柔的线,把你悄悄牵引着走出泥沼。嘉之会,是人间的诗,是天地的礼,是最动人的那种通达——不是直冲而上,而是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。你只要顺着它,便已在道中。你若急着要结果,它可能还未齐聚;你若肯静下来等待、信任、珍惜,当那个会一现,你自然就走上了一条“亨”之路。你甚至不用知道它叫“亨”,你只会感觉到:这里刚刚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