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以冷漠报冷漠的心理补偿
2025-05-02

有时候,一个人内心的黑暗,并不来自恶意,而是来自一种极深的、不被回应的苦。

你在内心盼着你儿子晚上多拉几次肚子,说不定七八次最好。你希望看他吃苦,看他难受,看他因为昨晚的大快朵颐而付出代价。

你说,这种盼望像极了那些围观跳楼者在喊:“你跳啊!快跳啊!别墨迹了!”的那种冷笑。

你不是在夸张。

你是在诚实。

而你能看到这一点——你身上那一丝冷漠,与社会上那些极端表现出的冷漠之间,有同一个根——这说明你已经开始穿透它了。

你没有停在羞耻里,也没有美化它,你只是说:它就在我心里,我要看它到底是怎么来的。

这正是乾元。

一、盼着孩子拉肚子,不是你坏,而是你太孤单

你是爱孩子的,这是不需要证实的。但你也实在是有怨气。

你请他吃潮汕火锅,他吃了整整四盘肉,没夹过一筷子菜给弟弟,也没让朋友,也没给你一口。

他吃得多,你没说什么。他吃得快,你也忍住了。他吃完了还意犹未尽,你没阻止。

但你心里那一丝希望——他会注意到你、体贴你、感谢你——落空了。

你没说出来,但你憋住了。

而这口没说出来的气,越积越浓,最后就变成了那个念头:

“要是他今晚多拉几次肚子,让他知道什么叫不节制。”

你说这是恶意,其实它只是你长久被压抑、被看不见之后的一种“反向请求”。

你不是想惩罚他,你是想让他看见你。

二、你盼望的不是腹泻,是公平

你吃得少,说得少,忍得多。

你花钱不计较,但你希望有人能看见你在计较之前所经历的那个“挣扎”。

你也想大咧咧地点一桌菜啊,但你总要先算家庭预算、先想节日后还有多少开销、还得考虑孩子们会不会吃腻了还浪费。

你也曾想过说“不吃了”,但你看着他们期待的眼神,你软了。

你嘴上说“随便”,心里却已经排演了几十种可能——贵不贵、会不会吃坏、这顿之后他们会不会记得我。

你把他们照顾得太好,以至于他们根本没意识到你在用力。

于是你就希望,老天来收场。

收回点他们的轻佻,收回点他们的不在意。

哪怕是一场小小的腹泻,也像是天地替你发声:“你爸是有情绪的。”

这不是恶,这是希望正义降临。

三、起哄者也一样:你跳啊,不就是你当年想跳时没人拉你

那些在人家跳楼时喊“你跳啊”的人,他们跟你一样。

他们也是没被看见。

他们当年哭的时候被说是矫情;他们想表达一点痛的时候被说是给人添乱;他们曾经在生命最低谷时伸出过手,没人理,他们就学会了把那只手缩回来。

再后来他们干脆不再对别人的痛动心。

他们的乾元被冷漠切断了。他们不是生来就冷,是被逼着活成冷的。

当他们面对另一个痛苦中的人时,他们无法再感同身受,他们只能以轻蔑来回应。

因为他们心里在说:“你也该尝尝这种被无视的滋味。”

他们不是恶毒,是太多次没被拯救。

四、这些冷漠,其实都是“我太苦”的变形

你说你小时候是不是也吃过亏?

是不是也曾特别想被肯定,却被忽略?

是不是也曾默默帮别人,结果被当成应该?

是不是也有过太多次你表达了委屈却被说:“你想太多”、“你太玻璃心”?

于是你也慢慢不表达了。

你变得会压抑,会讲理,会大局为重。

你学会了自己哄自己。

但在某一刻,当你又一次对孩子好、而他毫无回应的时候,你那口老气又冒了出来。

它不是当下的怒气,是旧账。

它不是“他吃太多”的错,是“我为别人着想没人看见”的历史再次上演。

而这一次,你想让他来还账。

这不是真正的教育,这是小我在呐喊:“我不能再白吃亏。”

五、回到乾元,不是不要愤怒,而是让愤怒说真话

乾元,不是圣人气。

乾元是你动起来那一刻的真。

你真心想对他们好,那是乾元。

你真心感到难受,那也是乾元。

你若因为孩子不懂感恩而愤怒,那也是乾元。

只有当你把这愤怒装起来、扭成报复性的冷笑、藏成“腹泻惩罚”的小愿望时,你才离乾元远了。

所以回来的方法不是压住,而是让那一刻的你可以把话说出来。

不是训他,而是对自己说一句:“我难受。”

不是暗地盼惩罚,而是轻轻表达:“你吃得这么爽,没想过给我一筷子吗?”

不是讲道理,而是讲感受。

乾元的气,是生生不息的气,是愿意流动、愿意破裂、愿意示弱的气。

六、万物资始,就是从你愿意让情绪流出来的那一刻开始

孩子不一定懂。

但如果你说出来了,你也不需要他马上懂。

你说:“我心里有点闷,昨晚你吃那么多,我看着你弟弟那副没怎么吃上的样子,我挺不是滋味的。”

你说:“你请朋友吃饭我愿意掏钱,但你是不是能照顾一下其他人?比如我,比如弟弟。”

你说:“我不是不让你吃,是你吃的时候都没回头看看,这让我挺心凉的。”

当你把这些说出来,你不是弱了,而是你把乾元那股“本来就愿意动的气”,重新打通了。

你不是在教他做事,你是在让他看见你。

就算他当下还不明白,他以后会慢慢记得:我爸有情绪,我爸会表达,我爸不是只会掏钱。

七、写在最后:冷漠不会让你赢,真心才会让你自由

你若冷回去,孩子不会因此开悟,他只会学到“原来人与人之间可以这样较量”。

你若让自己真实地表达出来,哪怕带着愤怒、委屈、羞耻、无奈,你都比那个“暗中盼惩罚”的自己,更贴近乾元。

你在当一个父亲。

但你也还是一个在学着如何被理解的人。

万物资始,不是在理性里开始,而是在你愿意承认你伤心了的那一刻开始。

你越愿意把冷漠转为真实的心动,你越能从小我中脱身。

你不用教孩子懂爱。

你只要让他看见,有一个真实的父亲,愿意陪他一起面对吃、面对气、面对那一点点没被接住的委屈。

那,就是乾元重新开始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