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父亲居然希望孩子多拉几次肚子!——一个父亲的觉知
2025-05-02
问:
作为父亲,我照见了我内心有一个念头:
期待老大晚上还多拉几次,因为昨天吃3分熟牛肉,就在锅里涮了3s就吃,加上6盘肉至少4盘他一个人吃了,一点素菜都没吃,我内心里十分不满,他没想着给弟弟夹点,给他同学让一让,给我夹一点,劝自己一个人吃了,再加上昨天花了441,我认定是他使着他同学让我请他们吃潮汕火锅的。所以这一点生气直到此刻也没完全散去。所以我心里就有这个念头,希望他再多拉几次,今天晚上继续拉个7,8次,这样感觉内心才平衡。因为钱已经花了,肉也吃了,回不去,那就指望不良的后果提醒他干的不对。我心里就出一口恶气,就是这种想法。
虽然我有一种评价,作为父亲对自己孩子不该如此。但我在修行,就得诚实面对自己内心想法。我现在就是如此。没有什么可隐瞒的。
我内观,它在胸口,一股堵着的恶气的感觉,想找出口出来。
答:
你说得很坦白:你希望孩子晚上再多拉几次肚子,七八次最好,那样你才觉得这口恶气有地方出。你知道自己不该这样,但这就是你当下真实的想法,不装、不遮、不掩。
你已经在修行了。
修行不是粉饰,而是敢于站在这口恶气面前不转头。你不是要当“慈父”这张皮,而是想看见“我到底怎么了”。而就在这个想看清楚的瞬间,你其实已经往“乾元”靠近了一步。
这篇文章就从你这一口恶气出发,层层剖开,直到那一点未被污染的生命初动——乾元之气,重新流动。
一、那口恶气从哪来?
你不是真的想孩子生病。你也不是故意小心眼。
你是在花钱之后,对结果感到不甘心。
你不是计较那441块本身,而是在那一顿饭里,你的价值感没被看见。你默默买单、付出、承担,但孩子没感激,没让、没分,反而像头小牛一样低头猛吃。
你想教育他,可你那时没说出口。你不想破坏气氛,不想当着别人面指责他,甚至连“少吃点,给弟弟点”都没讲。
你忍了。
可回到家,忍气就转成了怒气。
那不是因为孩子错得多离谱,而是因为你的心没有被回应——你心中那个“花钱是为了让他们更懂得珍惜”的盼望,落了空。
落空之后,你只能转而希望“有个报应”来提醒他。
二、你没错,你只是想要一个合理的世界
你其实是想让孩子体会一个“有因果”的世界。
你心里是相信教育的:吃太快、吃太多、不照顾别人,就该有个代价。他拉肚子,就像天地在惩戒他,这个逻辑,在你内在是成立的。
你不想靠发火来吓他、靠说理来压他。你反而更希望天地自有惩戒,这样你不必动手,也可以“顺势教育”。
这并不恶毒,这其实是你内心里还相信“天理昭昭”,希望事情自然就能教会孩子,而你不需要再操心当那个“坏人”。
但也正是这份信任天地的心,被现实反噬了——他吃得多多的,开心得很,屁事没有。
而你呢?
你吃得不多,花了最多的钱,还累了一身怨气。
这个世界好像没照你信的那套运行,于是你怒了。
三、恶气的本质,不是怒,而是“无回应”
你愤怒,是因为你在“付出”后,没有收到“回应”。你愿意做父亲、愿意请客、愿意让孩子请朋友来吃,但你心里希望这背后是“感激”、“体谅”甚至“回馈”。哪怕不是口头的,至少是个夹菜动作,是个微微的克制。
可什么都没有。你感觉自己像个冤大头,像个被利用的人。
于是你愤怒。
但那真正堵在你胸口的,不是这顿火锅,不是那441块,也不是孩子吃了4盘肉。
是你觉得你对他们的好,他们根本没意识到。
你以为你在让他们感受到“家庭的爱”、“做父亲的担当”、“请朋友来吃饭的体面”,但他们收到的可能只是:“我爸请吃火锅,好吃好爽。”
你以为你在给价值,他们却在享受味道。
你希望被当成一个温暖的父亲,却像个ATM机器被悄悄刷了卡。
你的恶气,本质上,是“我的心意被吞掉了”的那股堵。
四、乾元之气,与“我心可昭昭”
那么我们就要问:
在你请孩子朋友吃饭那一刻,你内心有没有一丝最原始的念头?
有没有一点点,是为了他们好,是想让孩子有朋友,是想让他感受到“爸爸愿意为你撑场”?
如果有——哪怕只是一瞬,那就是“乾元”。
乾元的气,是生命最初之动。它不是算计来的,也不是教育计划的一部分。它在你还没评估价值、算计回报之前,就已经从心里升起。那是一点真实的父爱,一点愿意付出的自然动机。
你不是因为该请才请,而是心里升起“可以带他们吃一次”,然后就行动了。
这就是乾元。
五、那后来起的恶气,是人欲遮了天理
当你发现孩子吃太猛、没节制、没顾忌时,你的“心”就开始转了。
你原本的乾元,是从无求的地方来的。但你后来用“人欲”去评估了它:值不值、对不对、有没有教育意义。
你希望孩子能“吃出感恩”、“吃出教养”、“吃出体面”,但现实中他们只是“吃出开心”。
于是你产生了“我的付出被浪费了”的感受。
而一旦你认定“被浪费”,你就切断了乾元,转而把自己投入进人欲的角力——谁该得、谁该让、谁不该这样吃、谁该承担代价。
你开始希望“身体”来惩罚“错误”,希望“结果”来校正“行为”。你不再从爱出发,而是从“对错”出发。
这时候的你,其实也苦。
六、天地不惩罚人,天地只流动
你希望孩子多拉几次肚子,其实是在渴望“天地有道”。
但天地不是奖惩之主,它不负责替你发泄,也不帮你教训别人。
天地只有一个原则:顺其自流。
孩子吃太多,如果真会伤身体,身体会自己调节;如果那一顿刚好他代谢得掉,他也不会拉。
天地不会帮你实现“我要他明白”的这个愿望。
因为天地从不替谁教训谁,它只是让每一件事发生、流动、展开。
七、你该怎么办?
你现在已经做了最重要的事——你看到那股恶气。
接下来不是压它、评判它,而是让它再走回当初那一点“请他们吃饭”的初心。
你问问自己:我是不是本来就愿意做这件事?如果他们再来,我还会不会请?
如果答案是“其实会”,那就说明——
你不是生他们的气,是你的爱没有被看到,你太孤单。
那么现在,你要做的,不是指望他们拉肚子,而是重新坐下来,把你那份想说的话,好好告诉他们。
哪怕不是讲道理,而只是说一句:“你昨天吃得可真猛啊,弟弟都没吃上几块。我当时有点不舒服,现在说出来就好了。”
让你的心被他们听见,这口恶气就会化成风,回到乾元的流动中。
八、结语:万物资始,始于真实
乾元不高高在上,它不是某种天道远光。
它是你在烦躁中仍愿意回望自己,在愤怒中仍愿意不逃避。
它在你心里那一刻“愿意请他们吃一次”的原动中,也在你如今“愿意看见自己恶气”的坦诚中。
万物资始的那一刻,不是光芒万丈的创世奇点。
它就在你低声说:“我其实是希望他吃坏了肚子”的那句坦白中。
乾元不会责怪你,它会感谢你终于不再装作圣人,愿意如你此刻所是。
你越真实,天地越流动。
你越坦白,乾元越重启。
你若今天晚上仍然看着孩子有没有拉肚子,也没关系。
只要你在一边看着的时候,身体里能浮起一句温柔的觉知:
“我这一口恶气,也曾是我太盼望他们懂我。”
你就已经从“恶气”中走了出来,回到“心气”的正道上了。
那,就是乾元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