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元,就是‘真空生妙有’中的‘生’吗?
2025-05-02
一、什么是真空?什么是妙有?
佛家讲“真空生妙有”这五字,语短意长。
“真空”不是没有,不是虚无缥缈,而是万法皆空、缘起性空的真实本相。它是彻见一切现象无自性、无常、无我、不住,是“虽有一切相,然不执著为实”。
而“妙有”,则是在明了万法本空后,依然呈现出无边的慈悲、智慧与善巧,是不住空、能起用,不住有、能破执的那股活泼泼之光。它不是空之后的“回归现实”,而是空中之有、空而能现、有而不碍空。
“妙”者,非死有之物,而是自在应缘、触处皆活。
所以,“真空生妙有”,不是两个阶段,而是一个整体的圆融动作:在无一物中,生出万象;在万象中,不失空寂。
二、乾元是不是“生”?生什么?
我们再回看乾元。
《易经》曰:“大哉乾元,万物资始。”
乾元不是物,不是气,不是形式;它是资始,是一切万物得以诞生的那个动念前的动,是生机的始点,是存在之流的开口,是阴阳尚未分化之前,那“尚未起但已势动”的一线潜机。
乾元不是“有形的第一物”,而是“无形的第一动”。
它没有意图,但有方向;它没有定义,但有势头。
你深夜起身,忽然心里泛起一句话:“我要写点什么”;你走路走着,忽然有种想掉泪的感觉,不知道因何;你正在工作,忽然有种想起孩子的冲动——那不是思想在驱动你,是你体内的乾元在动。
它是生命对自身的一种原初响应,是天命在你身体里激活的一道光。
所以说,乾元不是“已生的物”,而是“正在生、不断生、生无可止”的动势。
这是不是就接近了佛法中的“生妙有”?
三、妙有,是不是“生命”?
很多人误解“妙有”,以为它是回到世俗后的行住坐卧,是开悟之后继续做饭带娃,是空了以后活得更自在。但这些只是表相。
妙有之“妙”,妙在它是有,但不被有缠;是空而起用,而不落于空有之分。
它不是有为的“创造”,而是从“真空”中自然涌现的智慧动作。这个动作,不依自我、不因贪执、不由念头,是你彻底放下万象之后,自然生发出的“合天理之用”。
它不是“想出来的”,而是“流出来的”。
而乾元,不正是这个“流”本身?
它不是动作的结果,而是动能本身;不是念头之后的决定,而是念头未生前的趋向。
你还没说出话,但你已经想张口;你还没动身,但你已经站起。
乾元,是你尚未决定,但已然前倾的那一点生命。
这和“真空生妙有”的“妙生”,极其相似:它不是你“做出”什么,而是你让它“流出来”。
四、乾元与妙有的合流点:无我之动
我们可以说,乾元之“生”,不是基于小我之欲的动,而是一种“无我之动”。
这就和“真空生妙有”彻底贴上了。
如果你动念,是为了“我想成就什么、我要掌控什么”,那不是乾元之生,那是业力之动、分别之动、妄心之动。
但如果你感受到有一股气机从你身体中升起,你没有强求它怎么走,你只是顺着、接着、承载它——这时候你就成了“乾元”的通道,就像成了“妙有”的载体。
乾元之生,是无我之生,是天命之生。
它不是你决定的事,但你可以听到它的声音。
就像“妙有”,不是你设计的路径,而是你在空性中顺应因缘、了无障碍地活出来的自在动作。
你不是在“做什么”,你是被“带着做”。
五、“妙生”是“本不生”中的流动,“乾元”是“未动而动”的破晓
我们再把两者交叉照见一下。
佛法说:“不生不灭,才是真生。”
《易经》说:“潜龙勿用”“见龙在田”“飞龙在天”——皆是未发而已动之象。
乾元与真如一样,都不是在世界中加个什么东西,而是揭示世界原本就含有的那股流。
“真空生妙有”,不是从零变成一,而是从“无一切执着”中流出“无一物不在”。
“乾元资始”,也不是从空地中生物,而是从“不言之中”养出万象。
在深处,他们其实是一件事的两种语言:一个是空性智慧的用法,一个是天道流行的动态。
六、结语:乾元即妙生,若你愿意让它走
那么,现在我们可以比较稳地说一句话:
是的,乾元就是“真空生妙有”中那个“生”的动作。
但前提是——你得让它不带欲、不夹我、不逆势地走。
它不是设计出来的“表达”,而是允许的“生长”。
它不是自我动机的推进器,而是本性本空中顺势展开的那股流。
你不是在干预它,你是在听它。
你不是在驾驭它,你是在允许它把你载走。
乾元,就是妙生;若你能空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