靠近你身体里的那股先天乾元之力
2025-05-02
一、你一睁眼,就已经在乾元中了
早上还没完全醒,眼皮微微动,你感到一丝亮光透过窗帘。脑子没转清楚,可身体已经知道:新的一天来了。
你没有指令自己“现在要醒了”,但你还是醒了。
你没有设置提醒告诉自己“起床是必须的”,但你就是坐了起来。
这一切动作,没有人推动你,却自然生发,这就是乾元。
它不在“你已经做什么”的阶段,而在“你开始要动”的那一刻。
是身体要活的冲动,是意识在未成形前就已经展开的预兆。
很多时候我们以为“开始”是从行动算起,其实真正的开始是在你还没说服自己之前,那个隐隐跃动的“不知道为何但就是想”。
乾元就在那“想要”的一念未起而先动之处。
二、一口水,是乾元的显现
你走进厨房,倒了一杯水。
不是因为口干,也不是渴得发慌,就是一种很自然的念头:喝点水。
你喝下去,不觉得有什么特别。
可这杯水,正是你生命此刻顺应本体节奏的一个动作。
你没有为它计划,但你承接了它的节奏。
就像宇宙在运转,万物皆随道而行,水顺势入喉,养你一身清明。
那一刻没有哲学、没有觉知、没有思考,只有一个最基本的“我和世界的关系”在悄悄修复。
这种不言自明的生发,就是乾元。
三、写字,是乾元的起笔
你坐在桌前,盯着电脑或笔记本,有时候不是为了完成任务,也不是为了工作需要,就是想写点东西。
你不知道写什么,脑子也不清楚,但你就是想写。
你写下第一行时,并不知道自己要写多长、要写给谁,也许写完了也不会用。但你还是写了。
这一写,就是乾元的“资始”。
它不是一个“有用”的行为,而是你对内在某种呼唤的回应。
你不是写了才“存在”,而是那个“想要表达”的冲动让你先存在了一次。
四、照顾小孩时,乾元悄悄托着你
你明知道自己已经累了,情绪也低,但孩子跑过来扑你一身,你竟然不自觉地张开手臂,接住了他。
你没有思考“要不要”,没有衡量“我配不配”,也没有故作慈爱,而是几乎本能地就这么做了。
这种自动的拥抱,不是职责,不是道德,是生命对生命最原初的迎接。
这,就是乾元。
它不需要道理,是自然生成的响应,是活物之间的那种无需协调就自然而然的合拍。
那种“我本可以拒绝,但我更愿意张开”的动念,就是乾元。
五、走在路上,突然感到风很好
你走在街上,阳光晒在脸上,一阵风吹来。你突然停下脚步,抬头看了一眼树影,心头莫名柔软。
你没有特别的情绪,也没有思绪上的起伏,就是那一刻觉得:“啊,这风真好。”
你没有刻意感受,但生命已经在感受。
这就是乾元——它不是强烈的能量,也不是明确的方向,它是一种你根本无需召唤就会出现的“在场感”。
它是一种“你本来就在这里”的感觉。
不是你用力才活着,而是你松下来的时候才真的“活着”。
六、你流泪的时候,乾元在底下拖着你
有时候你看一段旧照片,听一首老歌,突然就掉下眼泪来。
不是因为难过,而是因为那种情感在体内浮出的过程,带着一种非理性但又真实到不行的动荡。
你一边哭,一边觉得轻松。
哭完之后,好像内在某处被打开了。
你并不是“安排自己哭”的,甚至没预料到眼泪会来。
是那种“本不该动但它动了”的东西动了,那股原始的动能,就是乾元。
它托着你,不让你死守理性,也不让你沉溺情绪,它只是推你一把,推向那个更真实的自己。
七、你拒绝某件事的时候,其实也是乾元
很多人以为乾元一定是“要去做”的冲动,其实不然。
有时候你站在某个选择面前——比如一个赚钱机会、一次合作邀请、一个看起来合适的对象——你理性上都觉得“应该答应”,但内在就是有一个地方动不了、过不去。
你没有抗拒,也没有愤怒,就是不愿意走过去。
你可能会自我怀疑、否定自己,但你知道,那不是懒,也不是逃避,而是一种更深处的“不动”。
那也是乾元。
乾元不只是动能,也包含“不动之动”——就像种子还没发芽时的静默,是一种在等待天时的节制之力。
乾元不是推动你“马上去做”,而是推动你顺着更大的节奏去做。如果时机未到,那种“我先不动”的觉知,本身就含着乾元的智慧。
八、写在最后:乾元,不是一种概念,而是一种身体里的实感
我们常常以为“道”是书上的、哲学的、高远的,其实最真实的“道”,就藏在你每天的动作里:
你愿意醒来,就是乾元;
你愿意说一句真话,就是乾元;
你愿意不逃避、不将就,就是乾元。
它不是神秘能量,也不是精神指导,而是一个你越接近自己越能感受到的“真实的动”。
不管是眼泪、起身、写字、洗碗、拥抱、拒绝、沉默、呼吸——只要那一刻你是愿意的、是在场的、是发自内心的,就是乾元在动。
愿你在每一个平凡时刻,都能多停一秒,感受一下那一点点“想活”的冲动。
那不是你逼出来的,而是你身上最柔软、最隐秘、最坚不可摧的生生之力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