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主席的见群龙无首,吉
2025-05-02
用九:见群龙无首,吉。
乾卦走完六爻,走完从潜伏到高飞、从跃动到极盛的全过程,终于来到这句被称为“终极智慧”的用九。
表面看,这句话颇为奇异:群龙无首,居然是吉。
不是说乾卦讲的就是“龙”之道吗?不是一贯在说“龙当自强”“飞龙在天”吗?怎么到了最后,却说:不要有“首”了?
这不是前后矛盾,而是乾卦真正的收束之处。
如果说前六爻都在讲一个龙的成长,那么“用九”,是在讲龙之间的关系。
换句话说,它不是在说你个人如何成为龙,而是在问你:当你成为龙之后,能不能和其他龙共处?能不能放下“我就是唯一”的执念?能不能退出那种非得“我当首”的冲动?
这,才是真正的大吉。
这个境界,不是一飞冲天就能到的。
它需要你已经飞过、也跌过、也悔过,最后发现:最高明的领导,不是高高在上、万众膜拜的那种,而是——让天下没有一个“必须依附”的中心。
人人如龙,各居其位,各自昂扬,没有谁压着谁,也没有谁非要为谁让位。
毛泽东在革命战争时期,是一个在“飞龙之中”始终自持、不称王、不抢头的人。
你去看1927年南昌起义之后,他被党内短暂边缘化,后来井冈山立足,又被一些人质疑;再后来在瑞金被军事领导层排挤,甚至一度失去实际指挥权。但他没急于争“首”。他在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《反对本本主义》等文章里,一次次坚持用事实、用道理说话,不断推进集体理解。
他的领导风格,在1940年前后越来越成熟。他并没有一味强调“听我的”,而是反复倡导集体领导、实事求是、尊重不同意见。
用九之道,在他身上最突出的体现,就是:他始终把“党”作为龙群,而非个人为龙首。
“见群龙无首”,不是没有方向,而是所有方向都能彼此照见、彼此让步、彼此尊重、彼此鼓舞。不是散乱,而是每条龙都长出了内在的天命感,不再等待指令,而是能彼此共振。
这就是乾卦最终要教你的东西。
你有没有发现,从初九的“潜龙勿用”,到九五的“飞龙在天”,都还保留着一种“我”在路上的状态。但到了“用九”,已经不再讲个体的爻位了,而是讲群体的整体感应。
这意味着,真正的成熟,不是你变得多强,而是你能不能在强之后,隐身在系统之中,反过来成就他人,共同维系天地之气。
毛主席最可贵的一点,就是到了抗战中期,已经在全国拥有极高威望,却依然强调集体领导。他没有称帝,没有立家族,也没有要求“我为中心”。他在延安时期的决策机制里,总是强调会议讨论,总是慎重落笔。这种“不居首”之道,其实正是“群龙无首”的状态。
你有没有感受过这种“退”的能力?
你曾经带团队,你做项目,你一开始凡事都亲自上,一刻不放松。后来,你开始发现:你退一步,别人反而更好发挥;你不插手的时候,系统反而更有效运作。你有点舍不得,但你也开始明白:真的“强”,不是你把一切都扛下来,而是你能让大家都强起来,而你退到背后。
你从一个人,变成了一个结构。你从一个龙,变成了一个龙场。
“无首”的境界,不是没人带头,而是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位子上,自觉而自然地行道。这种状态,才是真正的“吉”。
你要是细品这个“吉”字,会发现:它不是来得早,而是来得晚。它不是那种“做对了就有奖”的吉,而是“你经历完整之道后,最终与天合一”的吉。
毛泽东在抗战晚期,其实已经初步进入这种“用九”的状态。他在延安讲课、写作、组织统一战线、调和内部矛盾,已经不再像早年那么锋芒毕露,而是进入一种“调气、调势、调心”的状态。他不仅关注战争胜负,更关注人心秩序。他从一个擅长打仗的人,变成了一个懂得守道的人。
这是乾卦真正的尾音。
不是胜,不是威,而是一种平和之极的自然状态——你做什么都对,什么都不做也对。
你开始变得轻。
你开始让出光芒,把舞台让给那些正在成长的“初九”。
你开始在“群龙”之中微笑着看别人发光,而你自己默默退后。
这,才是乾之大吉。
你若问,这个境界我能达到吗?
我会说,别着急。
你先从初九的沉着练起,从九二的现身学起,从九三的警觉稳起,从九四的跃动判起,从九五的飞行守起,最后,走到这一步。
你不会刻意走到“无首”的,但你若一路走来,走得真实,走得敬畏,走得踏实,你自然会想退一步,不争首,愿意在一群龙之间做那个不居首的光。
那个时候,你会懂得:什么是真正的吉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