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匮乏感,不是你没钱,而是你永远觉得不够
2025-05-02

你账户上真的只剩几千块了,你下个月的房贷、水电、孩子学费还没有着落。你说这难道不是“匮乏”吗?那种睡前的焦虑、早起的压迫、坐在电脑前却根本想不出字来、打不开工作的那种卡顿状态,怎么能是“假”的?你觉得所有讲“匮乏感”的人,都像是在否认你的现实处境,仿佛你只要转念一想就能翻盘,可事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。

所以我们第一步就要把它分清楚

经济困境,是事实;匮乏感,是感受。

这句话听起来像废话,但如果你真能体会进去,它会在你心里打开一扇门。

经济困境是你账户里的余额,是每月需要支付的固定费用,是你现在手里能调动的资源和人脉。这是可以量化、可以说清的。

而匮乏感,是你在面对这些现实数据时,身体和心理的反应。它不只来自数据本身,而是你对数据的诠释、你对未来的预测、你脑子里不断冒出的“万一怎么办”的剧本——它是一种情绪性放大、一种内在的紧缩状态。

比如你账户里只剩3000块,这是事实。但你一看到这个数字,脑子里马上开始跑剧本:完了,这个月肯定熬不过去了;公司估计也快裁人了;孩子上补习班的钱可能也没了;老婆要是知道我又没有赚钱,可能会埋怨我……你一口气就编出了七八个“还没发生的可能性”,而你身体已经为它们全部启动了应激反应。

这就是匮乏感。

它不是等你“真的饿死”才来,而是你刚看到一点危机,就已经在心里“饿死了八百次”。

一个真实小场景:

你在家办公,打开银行APP,看了一眼余额,叹了口气。你女儿跑过来问你:“爸爸你在干嘛?”你说没事。但其实你心里在想:她以后能不能继续上这个私立学校?如果上不了,是不是说明我这个父亲不合格?

这时你以为你在担心孩子教育,但实际上你是在焦虑自己的价值,你把“钱”变成了评判自己是否是个称职父亲的依据。

你甚至不是为孩子焦虑,你是为“我还能不能像个有能力的男人那样撑起一个家”而焦虑。

这不是事实层的经济困境,这是匮乏感——是一种内在价值系统的自我审判。

我们再来拆得更细一些:


匮乏感的三个构成要素

1. 与未来有关,而不是当下本身

你现在还没有饿,你也还没有破产,你手上还有能调动的选择——但你不敢动,也不敢看,只是陷在脑中对“未来崩塌”的想象里。这就是匮乏感的最大陷阱:它让你在现实未崩之前,先在心里崩掉。

2. 与身份认同相关

你焦虑的不是3000块,而是你对“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人”的想象:我应该是个有收入来源的人,是个有稳定工作的父亲,是个被信赖的丈夫。你不是在害怕没钱,而是在害怕“变成一个你不认同的样子”。

这叫匮乏感的自我指向:它不是只针对现实状况,而是将现实推向“我是失败的”“我不行了”的身份判决。

3. 与“必须控制一切”的幻觉绑定

匮乏感者有个共同点:很怕失控。哪怕还没发生什么,他们已经开始想怎么堵漏洞、怎么让计划万无一失、怎么预判最坏情境并提前做好防守。你越想控制未来,它就越失控,因为生命从来不按人类剧本走。

匮乏感的真相是:你已经不信任生活,不信任变化,不信任自己能在变化中调整和再生。


一个朋友的真实场景:

我有个朋友,年前创业失败,卡里不到五位数,每天都在看“短期项目赚钱攻略”,每天打开Excel规划支出,连买根油条都要算成本。一天,他的孩子突然发烧,他情绪崩了,说自己一点余地都没有,“我现在连生个病的资格都没有”。

他不是在说孩子发烧的问题,而是在说:我连一个缓冲区都没有了,我无法承受任何意外,我已经没有空间喘息。

那一刻,他真正恐惧的不是眼前的问题,而是那个“我控制不了生活了”的内在崩塌。

这就是匮乏感——你不是被穷困击倒的,而是被“不允许出错”的恐惧勒住了喉咙。


那么,怎么摆脱匮乏感?

我们不搞虚头巴脑的“丰盛冥想”,也不说什么“你只要相信宇宙就会给你”这种话。我们只谈一个普通人、一个正经历经济压力的人,怎样一步步走出匮乏感的内循环

第一步:把事实和感受分开

当你再次想说“我完蛋了”的时候,停下来,问自己一句:

“现在的客观数据是什么?”

比如:我还有3000块,房贷还没到期,还有一个朋友说可以介绍点兼职。那你现在不是“完蛋了”,你只是“暂时紧张”。

你得用真实语言取代灾难语言。

第二步:承认你怕的不是没钱,而是没价值

这很疼,但你得承认它。你怕的不只是破产,而是破产之后“我是不是就彻底没人要了”“是不是彻底失败了”。

你要对自己说:“我不是因为账户数字而焦虑,是因为我把它当成我值不值得被爱的标准。”

你一旦敢把这句话说出口,你就不会再像之前那样陷得那么深了。你会开始从“补钱”转向“照见自己”。

第三步:每天做一件“不是为了回报”的事

匮乏感的人会有个共性:只敢做有回报率的行动。发文章希望有人点赞,做饭希望有人夸,连和朋友说话都要计算对方能不能拉资源。

那你得反着来做,每天做一件“就是为了表达,不为了交换”的事。写一段文字送给朋友,发一条没流量的公众号,哪怕是陪孩子讲个笑话,也行。

你要用这些微小的、不求回报的行为,一点点重建“我本来就值得”的自我感


回到现实:匮乏感与经济困境,是可被同时看清的两层

你不是要把“匮乏感”赶走,好让自己积极一点,而是你要像个真正清醒的成人一样,同时看住这两件事:

1)是的,我手上资源有限,我得想办法处理现金流,这是现实

2)但我不是个失败者,我不需要再靠表现自己来博得生存的资格,这是觉知

你要学会站在“万物资始”的那股原初生命力里——哪怕你现在什么都没有了,你也依然拥有最根本的东西:你还有一口气,还有能做事的身体,还有一个在试图觉醒的心。

那就够了。

你不用一夜变成富翁,也不用今天就走出困境,但你可以从**分清“我是在解决问题”,还是“在惩罚自己”**这一步开始。

每一次当你卡在那个念头:“我是不是不行了”的时候,提醒自己:

“我此刻正陷入匮乏感,不是事实在惩罚我,是我的恐惧在预演未来。”

你走出匮乏感的那一刻,不是你赚到钱的那一刻,而是你终于不再把“有没有钱”当成“你是谁”的那一刻。

愿你从今天开始,就能识别出这两者的界限,哪怕只是一个小念头的回光,也都是从“匮乏感”回到“真实”的第一道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