尝试远离匮乏、回到丰盛
2025-05-02
那种想从回报里确认自己有没有价值的心,其实很多人都有。尤其是当你认真做了一件事之后,发出去,没人回应,没人点赞,没人说一句“你真棒”,你会有点空。那种空,不一定是因为你做的不好,而是因为你在潜意识里,把这个回报当成了对你自身价值的一个盖章。
你可能会说,怎么了?人谁不想有回应?难道我们不是天生就需要爱、需要被看到、需要认可的吗?是。可是这不是问题的根。问题在于:你有没有注意到你是怎么“等”那个回应的?你是在一个丰盛的状态里等待它,还是在一个贫乏的状态里“企图通过它证明点什么”?
我讲这个,是因为我自己也在经历这个过程。
我曾一度把每一篇写的文章,都偷偷拿去秤一下:有多少点赞?有多少评论?有没有人转发?有没有新关注?我嘴上说自己是想写点“有深度的内容”,但其实我心里也没底,我想知道,这种“深度”值多少钱,值几个关注者?值不值得我继续做?
我以为那是理性的验证,其实它是一种贫乏的显现。
贫乏,不是你没有东西。而是你“以为自己没有”,所以拼命从外面去找补。
一个人不缺钱,他也可以挣钱,但他的状态可能是轻松的、游刃有余的,做就做,不做也不慌。他不是在追一口救命的饭。他在流动。而一个人若内心匮乏,他就算手里有很多,他也会急,他会慌,他会对任何没带来回报的事都充满怀疑。他不是不努力,而是他用错了力。他的努力,是为了填补那个他一直不愿面对的洞。
有时你会以为,贫乏是“我没拿到东西”的问题,其实不然。贫乏是一种习惯。它像个旧程序,早在你小时候就已经悄悄装进来了。可能你做得很好,可你妈没表扬你,你爸说你不如别人,你老师把你的小红花给了别人,你就会开始下一个判断:我还不够好,我还得更努力,更听话,或者更讨喜,才值得被爱。
这种“等价交换式”的自我价值感,从那时候就长进心里了。
你不是真的想讨好世界,你只是想从世界手里拿回一点“你值得存在”的凭证。而当你长大之后,这个程序还在。你换了形式而已,从讨好父母变成讨好用户,从讨好老师变成讨好读者,从乖孩子变成“认真创作者”。可本质没有变。你还在用“有没有回报”去评估你这个人值不值钱。
这个问题的关键,不是“我做得够不够多”“够不够好”,而是:我愿不愿意承认,我其实早就已经在用他人的反馈给自己估值。
你一旦开始在意回报,其实不是你功利,而是你没有安全感。你不确定自己写得有没有力量,你就去等点赞;你不确定自己有没有价值,你就去等别人说你有用;你不确定你是不是值得存在,你就去从每一个“打开率”“阅读量”里找线索。
可是,那些线索,能证明什么?
它们是风吹过草地时草叶摆动的痕迹,它们并不指向你整片草原的存在本身。
我在一次又一次低谷的表达中,才慢慢看清楚,那种心底的“只要别人看到我,我才有资格存在”的模式,是如何紧紧绑架了我创作的源头。它让我写的时候不自由,说的时候卡顿,甚至让我开始选择那些更容易被回应的题目,而不是我真正想说的。
我以为是“内容问题”,其实是“心的动机问题”。
当我从那个模式里抽身出来一点,我才感受到一种久违的空间感。我发现表达本身就已经是生命的回路,我写下来的东西,不需要立即被认同,它依然真实、滚烫、有脉搏。我甚至可以享受没人看懂的时候,因为我不是来讨好他们的,我是来把自己写出来的。我不欠任何人看见我的义务,也不欠自己一个“马上变现”的交代。
我开始能分得清,什么是从丰盛里出来的表达,什么是从贫乏里挣扎的产物。
从丰盛里出来的,不急。你做是因为你想做,你写是因为你内在有话。它是一种“已经满了”的状态,你只是顺着这个满,把它流出来。你不会因为没人点赞就觉得干涸,也不会因为别人质疑就开始后悔。你知道,它的价值在它本身。
而从贫乏里出来的,是带着力气的,是带着“快来给我肯定”“你要看到我”的那种焦躁的。这种表达很难持续,它需要你不断“证明自己还行”,一旦数据不好,你就会跌进深深的怀疑,“我是不是不行”“我是不是错了”“是不是又白费力气了”。
那不是表达的失败,那是你把表达当成了自我疗伤的唯一方式。
可表达,不是来救你的,是来承载你自由的时候的语言的。它不是你的复仇工具,也不是你的“找回价值”的容器。你若让它背负太多功能,它反而会崩塌。
有一次我朋友问我:你写这些文字,是想让多少人看到才算值?
我顿住了。以前我会说,越多越好啊,当然希望能影响更多人。可那一刻,我只想说一句话:
“哪怕只有一个人,那个‘人’是我自己,我也会写下去。”
我不是靠回报来判断我的价值。我已经值得了,在我还没有出声之前,我就已经值得了。在我还没有写出这些文字的时候,我就已经是我了。
这句话,说出来的时候,我自己也有点哽咽。我知道,这是那个曾经的我,终于被允许不再证明什么了。
回到丰盛,是一个很长的旅程。你不能靠一次打坐、一次写作、一次觉察,就彻底松开那根“我必须更好”的绳子。你只能一次又一次地,在生活的小场景里,看见它、识破它、慢慢放下它。
你从回报里想拿到的那个东西,其实你一直就有。
你要的不是一条评论,不是一个点赞,不是一个“你真棒”。
你要的是一种感受:你可以不被确认,但你依然存在。你依然有价值。你依然可以绽放。你可以像天上一朵云一样,自在地飘,而不是为了让谁抬头看才存在。
这是“万物资始”的奥义。宇宙之所以能孕育万物,不是因为万物报答它,而是它本来就在给、在流、在绽开。那种丰盛,是先天的,是你原本就拥有的。
我写到这里,你如果觉得有一丝轻松,那就说明你也正在靠近那个丰盛的源头了。
你不是要再证明什么,而是要慢慢回忆起来,你本来就够了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