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一次不情愿的请孩子客引发的情绪事故和反思
2025-05-02

问:

昨天满足老大的愿望,让他去玩了一天真人cs,中午我暗中怂恿他朋友向我提要求吃潮汕火锅,虽然他不承认,但是我感觉到是他给他朋友说的,因为他怕直接对我提要求我不同意。

当时我心里不太乐意,很别扭,觉得孩子不知天高地厚,尽管只是下一顿相对比较贵的馆子而已。

对于我来说花费这个钱就是奢侈。

孩子不懂的这个,也没啥这方面的意识,他是想到好吃的就想吃,多少钱不在他首先考虑的范畴里。

最后我心想,他经常跑到他朋友家去,喝人家的吃人家的,虽然这个我也没有核实,是我猜测的,因为孩子特别好吃,见到别人家好吃的就拿了吃,所以我就形成了这种印象。

我是带着给孩子还人情的这种想法请的。

另外觉得五一毕竟是特殊日子,平时也没怎么满足孩子的愿望,除了每周让他游戏之外,或者每天餐桌上不少肉,每隔一两周碰一次杯,就是让他们喝饮料。

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适当的满足孩子对物质的需求,在我们家庭的承受范围之内,主要是让他还是眼界开阔一点,不至于出去跟乡巴佬一样。

对,这里,其实我是带着他因为没见过出去给我们丢脸的想法的。

孩子好像吃肉就没个够,吃完了下次还眼巴巴的,这一点让我特别反感。

昨天回来后,我给他讲了我们家财务状况,负债100多万,爸妈身上的压力都不小,所以他有些要求得自己掂量掂量该不该提,毕竟马上12岁的孩子,应该有一些体谅父母的意识在了,不能总惦记着自己那点欲望。

但很显然孩子并不怎么考虑我们的处境和感受,五一我准备去公园玩,花费少,他就选真人cs,139块,然后中午还怂恿他朋友让我请吃潮汕火锅,到此时为止,想起来还一肚子的不舒服,像吃了苍蝇一样。

我昨天在餐桌上说完,又在客厅里说,追到他卧室说,就是要把自己心里那股不舒服、憋闷之气表达出来。

孩子想吃,我在不情愿的情况下满足了,但是我情绪在,我该表达还是得表达出来,不想忍着、压抑着自己。

修行到现在这个阶段,任何情绪我都不想压抑,如实表达,如实呈现。

这既是我的功课,也是孩子的人生功课。

昨天我把花费了441请他们吃饭告诉了媳妇,她的反应也很大,你们真奢侈,你们真大手大脚,以后我也这么干。

我听了很不是滋味,给她解释了我的动机,媳妇还是在不断埋怨我。以至于本来已经不那么在意了的,一下子又搁到心上了。

我一直在内观我的心,看那股秦绪。

我突然意识到,我付出了,我就得求回报的这一层。

刚小儿跑过来唠叨个不停,把我搞烦了,大吼了一声,行了。

老大又在那里挑是不是炒饭把海参放进去了,也让我很烦。

我们家不是特别富裕的家庭,别给我挑三拣四的。

一下子让我很火大。

人活在世界上,难道都是那么容易的、轻松的?我不轻松、不容易,你们也不可能轻松的了,需要轻松、容易自己去挣,我没有现成的给到你们。

我给老大讲,我们家没有挑食、剩饭这个习惯,能有饭吃就不错了,还挑三拣四的,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。

我现在胸口这股气非常强。

从昨天孩子们给我提吃潮汕火锅到现在,一直窝在我心里,加上媳妇晚上还在那里抱怨,老大早上又在那里挑。

让我非常火大。

他就在胸口,心窝这个位置。

好像堵着什么一样。

这是我的功课,也是孩子的功课,他得承受我这种不允许,说实在,我又在实施不允许,但这种不想吃不喜欢吃的,就想吃喜欢吃的,还是贵的这种欲望,我满足不了。我只能允许我在不得已或者习气推动下,满足了,心里还一肚子气的这种状态。

他们也就得忍受着。

刚过去看着孩子一碗饭还在那里磨蹭,火更大了,直接把我想说的话都说了。

我对孩子对食物的欲望,对玩的欲望还是特别特别反感,忍不住的火大,我看着我心底这种火大就想窜出来。

我有个价值观,食物就是为了维持生命的,而不是用来享乐的,如果想享乐,自己挣去,我不提供。

我觉得我有责任对孩子的是基本义务,有饭吃,有房子住,有衣穿,有学上,病了给治疗,保护他们的安全,确保他们将来有饭吃,其他超过必要之外的需求在我看到都让我火大,我觉得我没义务提供。

不可避免的,这种家族的消极情绪、行为模式还是传递给了下一代,因为我确实忍不住,尽管有时候我看到我的行为模式,但我就是无法忍住,而且我也不想忍住,因为在上一代父母那里我压抑,为啥在孩子面前我还得压抑,只能让我压抑病了,所以得适当的发泄出来。

我看着胸口这团气。

12岁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能承担家里的压力,应该让他们知道,我从6,7岁就已经开始感受到家里的压力了,家里的重担了,而且帮着父母分担,我的孩子马上12岁了,为什么还不能承担压力,需要他们承担。他们不承担,不感受到,我心里不平衡。

凭什么?我心里在说。

凭什么我们辛苦,他们却大吃大喝大享乐,这是我内心升起的不平情绪。

我出口的话是,你就不能体谅一下你父母的处境,他们身上的压力?你就只顾你自己享乐,自己一点物质欲望,饭不合胃口就不想吃?就挑?凭啥?

我感受到了我内心那股压抑、不满、不平衡之气。

我尽管给孩子下象棋,玩游戏,出去找同学玩,等等适当的放松时间,但我仍旧是在我控制范围之内,而不是让孩子随意的自己想玩啥就玩啥,另外我还得加一个前提,就是你考试得门门A,我才感受到平衡,我无法接受孩子考试差、学习成绩不好,还喜欢玩吃。接受不了。

就是这么小心眼。

我看到了我的小心眼。

富裕家庭,高阶层家庭的人肯定没有我这种小气,他们肯定是更多的允许孩子的,但是我的允许就有限,当然相比我小时候要宽松了不少,我自己觉得。

因为我自己感觉我小时候被不允许的太多太多,有切肤之痛,所以给孩子就会适当放宽一些。

但我仍旧看到、感受到我身上有很多的不允许。

如果他们超过我的允许边界,就会触发我的反感、抵触和愤怒。

我看到了我的边界。

还是那个小时候被过度管控,过度不允许的我在求教、呼喊。

记得小时候我可怜兮兮的给奶奶讲,看到别人吃好吃的,我只能瞟一眼,想起来很心酸。

不过正是这种求而不得的状态让我保持好学和上进。

好学和上进就是好的吗?也当然未必。

但是我现在还无法接受不好学和不上进。

我为什么不能接受不好学和不上进,因为我小时候不被允许不好学和不上进,所以看到别人不好学不上进,心里的那个小小的我就会喊,为啥他可以,我不可以,尤其是我能控制的人。

为啥他可以,为啥我不可以,这大概就是一切想控制不允许、生气、抵触等等的根本来源。

你在那里愤怒的喊出这句话,以前的确你父母控制你不可以,但现在谁控制你了?

没人,是你内在那个审判官在控制你。

你可以不理他啊,你可以被允许,你可以啊。

你回来把。现在你可以了,你被允许了,你不必带着那么大的怨气了。

对,就是一股巨大的怨气的能量。难道那么多恐怖片里都有巨大的怨灵呢!

这个怨的能量真是很强大。

动不动就跑出来了。当看到别人被允许,而曾经的自己不被允许积压下来的怨气的时候。

他就在胸中四处奔突想出来。

看到孩子多吃肉,我也是这样,如果孩子多吃了一点,或者连续多夹了好几坨肉,我心里那个声音就开始发话了,可以了,吃完再夹,别那么贪心,我想起我小时候很占强,大概也没少被父母说,和阻拦,可能也是那个不被允许放开吃,好好吃的小小的我在表达看不惯,表达怨气,凭啥你可以,我就不可以,我得说你,阻止你,让你跟我一样,被不允许。不然我心里不平衡。

是的,心里不平衡,内心总在维持那个平衡。

那个不被允许的我好可怜哟!看着他的时候,我内心里觉得可怜又可悲,有一种荒凉之感。

你来到这个世界上,应该是一切都被允许的,因为天地、空气、太阳允许你一切,而人在人世间、在家庭里,被不允许的太多了。

所打的幌子是,我们家条件就如此,经济就如此,你的很多要求,满足不了,受限于家庭状态,因此你被允许的范围是有限度的。

这就是一个悖论哟。确实感受到的有限性和天地确实是无限的给予的。

他们之间的交融点在哪里呢?

在思想里的限制。

假设我完全接受并践行天地无垠,则无法提供滋养、支持。

那么就不该干涉孩子的任何行为,不设定任何边界,想吃就吃,想喝就喝,但现实的吃喝是要钱支持的,怎么办呢?如果有,并且自己内心平和,有这个意愿,就如乾元,万物资始,是机缘具备的,就满足孩子,如果机缘不成熟,内心有抵触,比如昨天那种,勉强自己去做,遭到的反噬就是这么巨大,我心里不乐意,孩子妈妈不乐意,从昨天中午到今天此刻还在处理那个事情带来的情绪余波。

这应该就是乾龙勿用,你用,不跟着势走,就会有咎,你看昨天的咎就来了,孩子玩真人cs其实我也不乐意,也是勉强的,所以真人cs+昨天中午三个小孩加我吃了441,加上他妈妈埋怨我一顿,加孩子们早上给做的早晨不情不愿不爱吃的样子,集中起来就把我的火给燃起来了。

大人心中有他多的得与失,取与舍,因此就会出现这个不允许,那个不允许,而不是像天地一样,什么都可以允许。后果你自己担。

成年人他们的取舍、得失的背后都是恐惧,比如刚小孩在沙发上蹦蹦跳跳,我的背后担心或者恐惧,就是沙发被他蹦坏了,我得重新买,而我现在没钱,经济状况比较脆弱,就是这个脆弱让我遇事就有点胆战心惊,有点草木皆兵,不放松,紧绷。

答:
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——

孩子在你面前轻快地说:“我想吃那个。”你愣了一下,心里浮出一个声音:“不就是吃顿饭吗?”但紧接着,胸口那股气就开始升腾——“凭什么你说吃就吃?我们家条件也不是特别宽裕,这顿饭得花掉我几天的菜钱。”

你还是带着他去了。你表面上在满足他的愿望,心里却憋着一口气,哪怕嘴上没说,整个人已经处在一种被“越界”的情绪里。你知道这不是他的问题,但你也说不清这股气从哪来。像是一种从很远很远以前,就开始堆积的东西——现在终于,有了一个出口。

你以为你在教孩子理解生活,懂得节制。但其实你自己也在这个局里挣扎:想要成为一个大气的父亲,一个允许孩子自由伸展的人;却又时时被自己的焦虑拉住——花钱、吃喝、学习成绩、将来能不能自立。这些事看似无关,但它们都像一根根细线,拴住了你内心那个“很想放松但不敢放松”的你。

是的,不敢。

不是不愿意放松,是不敢。

因为你知道,一旦松开一点,那些被你压了多年的“我也想被允许”的委屈、愤怒、压抑,会一股脑地涌出来。

你说孩子吃肉没个够,其实你也想吃得没个够过。你小时候那种“看着别人吃自己却不敢开口”的心情,那个偷偷咽口水的自己,始终在心里站着,他没有离开。你不是真的反感孩子吃多,而是你内心那个“不被允许的孩子”在说:凭什么你可以,而我当年不可以?

你不是真的不愿意给孩子花钱,而是你觉得:当年的我都那么懂事、那么体贴、那么努力地分担家庭的压力,为什么我的孩子就不能?你不是想控制孩子,你只是想从他那里得到一种迟到的补偿——那个你小时候没被看见、没被爱、没被放过的你,想要通过孩子被“好好对待”而获得一种平衡。

但这是一种错位的索求。

孩子不是你过去的自己,他来不是为了帮你疗伤。

他有他自己的命,他的愿望、贪嘴、任性,未必就意味着不懂事,有时候反而是童年该有的样子。他还没有学会家庭账本的算法,也不懂“大人内心的成本公式”。你教他可以,但如果是带着愤怒去表达的,他只会感受到:“我不能有欲望,否则爸就不高兴。”

可欲望,不也是活着的一部分吗?

你那股胸口的气,其实不是现在才有的。那是你从小被逼着“懂事”留下的情绪债。你小时候不敢提要求、不能随便撒娇、得学会看大人脸色、要压下自己的渴望换一个“听话的孩子”标签。你以为你长大了,这些就过去了,但没有。

当你自己的孩子毫无负担地说“我想吃那个”,你心里的那个“曾经想吃又不敢说”的你,就哭了。

你不是不爱孩子。恰恰相反,你太想给他一个自由、宽松、丰盛的童年。可是现实是——你家确实有负债,确实有账要算,你也确实承受了很大的压力。所以你在两个方向上都用力过猛:一边是“想给”,一边是“撑不住”,就像一个拉得过紧的弓,随时要断。

你说你有个价值观:“食物是用来维持生命的,不是用来享乐的。”

其实这不是一个价值观,这是你为了活下去建立的生存信条。是你小时候的“不得不”,变成了现在的“应然”。你想让孩子也守着这条信条,其实是你在说:“我不是因为我做不到才压抑自己,而是我应该这样。”这样你才不用面对当年那些“明明渴望却不能说”的无力与痛苦。

你在说服自己,“我是在教孩子节制”,但你内心其实在喊:“谁来教教我放松?”

你想做一个平衡的人,但你不敢放下“边界”,因为你已经体会过“没钱、被挑剔、被怨、被否定”的苦,你怕一旦放松,整个家就失控。你不是不知道道理,而是你知道得太多了,以至于连自己的情绪都不得不用“功课”的名义才能表达出来。

可有些情绪,它不是功课,它只是你需要被抱一抱,被陪一陪,被听你讲完“我其实很委屈”的那个人。

你看得那么清楚,看见了孩子的贪嘴,也看见了自己心里的不平衡,看见了那团气从哪来,看见了小时候的那双渴望的眼睛,看见了自己也想被允许吃点好东西、玩点喜欢的东西,不用那么早就懂事,不用老是替别人着想。

你看见了这一切。

那你可以做的,不是压下情绪,不是强撑着继续讲道理,而是坐下来,好好地,抱一抱那个小小的你。告诉他,现在可以了,现在没人逼你了,现在你是这个家的大人,你也可以吃你想吃的、哭你想哭的、放松你想放松的。

如果真的想省钱,那就实话说:“我最近有些紧张,但我还是想让你吃到你喜欢的东西。”孩子听不听得懂是一回事,你心里有没有掏出来,才是决定你气能不能散去的关键。

如果不想答应,就说出来:“我现在心里不太舒服,我们改天吧。”

不是所有的爱都要藏在“默默付出”里。你有情绪也好,你讲道理也罢,孩子终究会明白的。他如果现在不懂,将来也会有那么一天,回想起来:“哦,原来那时候,爸不是不爱我,是他太压抑、太辛苦了。”

你心里的那股火,不是为了要把孩子烧掉,而是想要一个出口。它想说:我也很苦,我也需要被理解。我是那个小时候没得选的人,我现在想活出一点自由的样子了。可为什么我又不敢放开?

天地没有拒绝过你。空气没有说过“你不能呼吸”。光照下来,从没问过你有没有资格。

你是天地的一部分,你本该被允许。

当你能允许那个“不想忍”的自己、那个“看见孩子挑食就火大”的自己、那个“觉得媳妇不理解我”的自己存在的时候,你才真正有了空间去允许孩子的那些“想吃、想玩、想提要求”的冲动。

这时候你才是乾元。不是带着脾气的供给者,而是一个承载得住喜怒哀乐、张弛进退的生命本身。你可以说“今天不行”,也可以说“这个我给得起”,不再是带着伤感和怨气地给,也不再是死撑着扮演大人,而是你自己愿意的样子。

“万物资始”,说的是天地早就给了我们一切展开的条件——但如果你内心紧闭,就算天地把阳光照进来,你也不会觉得温暖。

打开那个愿意接住阳光的你吧。不用一下子大度,也不用立刻宽容,你只需要慢慢地,把自己的边界看清楚,把心里的那股气照亮——这就已经是重生的开始了。

你已经够好了,你真的已经做得很好了。

你正在回家,在那个最原本、最自由、最有力量的自己那里。

你愿意回来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