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作即修行:将每一次抵触,化为回到自己的路
2025-04-28
我们总以为,逃避写作,是因为懒惰、没时间、没灵感。
可如果停下来认真感受,就会发现,
真正让我们动不了笔的,是一种更深的、微妙的害怕。
害怕面对自己。害怕在文字里暴露出脆弱、混乱、真实的部分。
每一次坐到写作桌前,表面上是在组织文字,实际上,是在触碰一个隐秘的问题:
——我愿意,被自己真实地看见到什么程度?
当写作变成一场自我暴露的冒险,本能的逃避就自然升起了。
我们不逃避文字,
我们逃避的是——那份在文字里直视自己的不安。
理解这一点之后,逃避感本身就变了。
它不再是敌人,
而是提醒我们,有什么东西,正等待着我们温柔地靠近。
写作,不是为了产出文字那么简单。
真正深刻的写作,是一次次练习,把自己带回到当下。
不是写完一篇文章才算完成,
而是每一笔落下时,自己有没有真实地在场。
有没有在手指触碰键盘的一瞬,感知到内心微小的波动。
有没有在敲下每一个字的时候,真的,活着。
在这个意义上,
写作,是一场关于存在的练习。
是一场,把意识从未来的焦虑、过去的悔恨中,拉回来,安顿在眼前这一刻的练习。
当然,这并不轻松。
每一次坐下来,情绪都会起伏。
焦躁、迷茫、沮丧、空白,一波波袭来。
如果以为这些情绪是写作的敌人,
那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想逃离。
但如果明白,
情绪本身,就是修行的材料,
那一切,就开始悄悄转变了。
焦虑感,是在告诉你,内在有渴望尚未被理解。
厌倦感,是在提醒你,你正在脱离真实的感受。
迷茫感,是在呼唤你,放下强求,重新聆听内心微弱的声音。
情绪,不是阻碍。
情绪,是入口。
每一次抵触情绪升起的时候,
不是该逼自己更努力,
而是该停下来,感受它,允许它,记录它。
真正的觉察写作,就是这样的。
不是为了写出更完美的内容,
而是为了在写的过程中,
一次次停下来,看见自己,
一次次在情绪的波动中,练习留在当下。
停笔,不是失败。
停笔,是在告诉你:
此刻有更重要的东西在发生,
比完成文字更重要的东西。
停笔的时候,不要急着自责。
深呼吸一下。
感受一下胸口的紧绷,
感受一下指尖的僵硬,
感受一下心底浮起的小小的不安。
这些感受,就是你存在的痕迹。
写作,不是为了跳过混乱,
而是为了在混乱中,学会停留。
也许你今天写的东西,
乱七八糟,词不达意,
甚至让自己都读不下去。
但只要你在过程中,
忠实地记录下了自己的情绪、身体感受、心灵起伏,
这就已经是一次完整的修行了。
描述,比解释重要。
解释是为了安全感,
描述,是为了真实。
当你焦虑时,不需要解释为什么焦虑。
只需要写下:“胸口发紧,手心出汗,不想动。”
当你沮丧时,不需要找原因。
只需要记录:“身体发沉,眼眶发热,想躲起来。”
文字,不是为了修饰自己。
文字,是为了还原自己。
这种还原,是需要训练的。
需要反复练习停下来,
反复练习看见,
反复练习记录。
刚开始的时候,你会很抗拒。
会觉得这样写没有意义,
会觉得一无所获。
但请记住,
正是在这种“看似无意义”的记录中,
你慢慢长出了觉察的肌肉。
慢慢地,
你会在写作中发现:
自己不再那么容易焦虑了,
不再那么容易厌弃自己了,
不再那么容易因为暂时的卡顿而彻底否定自己了。
因为你知道,
写作不是为了完成,
写作是为了,在每一个字、每一个句子里,
回来,
回来,触摸自己存在的温度。
真正的困难,
从来不是“写不出来”,
而是“失去了和自己的连接”。
哪怕今天什么都没写好,
哪怕一整天都在迷茫中徘徊,
只要你在其中,真实地经历了自己,
就已经完成了一次最深刻的写作。
逃避,也好,
厌倦,也好,
混乱、缓慢、重复乃至无意义感,也好,
它们都不是敌人。
它们是你的老师。
每一次想逃开的冲动,
每一次提不起劲的厌烦,
每一次茫然无措的停滞,
都是在告诉你:
“慢一点,再靠近一点。”
不要急着排斥这些感受。
允许自己有自己的节奏。
允许混乱,
允许缓慢,
允许重复,
允许暂时的无意义。
写作,不是为了永远高效。
写作,是为了学会在任何状态下,
依然愿意陪着自己。
每一次落笔,
都是一次回家。
每一次动笔,
都是一次对自己说:“我还在这里,我还在感受,我还在活着。”
文字的终点,
从来不是发表,
不是点赞,
不是别人的认可。
文字的终点,
是自我显影。
是用一字一句,
一点一点,
把自己从世界的纷扰中拉回来,
重新看见,
重新拥抱。
写作的路上,
你不需要走得快,
不需要走得完美,
你只需要,一次又一次,
用真实的感知,
用诚实的呼吸,
在一字一句中,
慢慢安住,
慢慢开显,
慢慢自在地流动。
写作即修行。
写作,是一条小小的、静静的回家路。
只要你愿意落笔,
这条路,
就永远在这里,等着你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