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表达的通道被闭住,人是会要炸掉的
2025-04-24

问:

其实表达,其实写作,其实拍视频,其实音乐,其实画画,都是我透过我表达存在。他必须从这个出口表达出来,否则就又要炸掉的感觉。

在网络认识了有一年的一个自称自闭症的朋友,他就是这个状态,想表达,有无穷的表达冲动,但就是没有习得表达的能力,她内在无数个我压抑着他不让表达,对外界完全的不知所措,他就时刻感觉自己处在极度的孤独,然后要爆炸的感觉中。

答:

那种想表达的冲动,不是任务,也不是兴趣爱好。它是一种来自身体深处的、不表达就要炸开的迫切。你知道那种感觉吗?你走在路上,脑子里突然冒出一句话、一种图像、一个声音,它不是你刻意去想出来的,它是你整个人像水一样涨满了,到了必须从某个地方泄出来的时候。

表达,不是为了给别人看。是为了让自己不堵。

你写一段话、唱一段旋律、随手涂几笔,不是因为你要完成某种“作品”,而是因为你知道,如果这股东西不流出去,你的心就会发紧,你的脑就会胀,你整个人就会开始想躲、想砸、想逃。那个“炸掉”的感觉,是你快要从自己身体里被挤出去。

这不是夸张。真的就是这种感觉。

我曾在很多个夜里,写东西写到手抖。不是手累,是脑子在奔跑,情绪在翻腾,不写出来就睡不着。哪怕写得断断续续,哪怕只有我自己能读懂,也要写。写完那一刻,整个胸腔才像是松了一口气。我又被接住了。我又活过来了。

**

我网络上认识的一个朋友,她说自己是自闭症,是真正的医学诊断那种,不是社交恐惧或者慢热的标签化说法。我们认识快一年了,她几乎不说话,很难和人建立稳定的沟通。但她有一个很强烈的特点:她非常、非常想表达。

她说她脑子里总是有画面、有声音、有语言在冒出来,但她不知道怎么放出去。她不会用语言去组织一段完整的话,也不会写段落、不会建立逻辑关系。她说她想表达的太多,结果每次一开口反而一句都说不出来。

我懂她。那种“想说”与“说不出”的撕裂感,真的像一种慢性窒息。

她告诉我,她的内在像是有无数个“我”,每一个“我”都有想法、有语言、有渴望,但那些“我”又互相拉扯、互相打断,最后让她动也不能动,讲也讲不出。她说有时候她感到自己像被无形的胶带缠住一样,眼前明明有一片光,她却就是动不了。

她说她处在一种极度孤独、极度封闭的状态里,每时每刻都觉得要爆炸了。那种炸,不是吵闹,而是一种密不透风的静音爆裂。在那种状态里,连眼泪都挤不出来,只有一个人站在原地,听见自己身体里一寸寸开裂的声音。

**

听她说这些的时候,我没有劝她“你可以加油”,也没有跟她讲“其实你也挺好的”。我只是一直听着,反复听她用那些残破但真诚的语言,一点点拼出她的感受。

我突然意识到,我们所有人,其实都像她一样。

只不过她的“不能表达”是极端的,而我们的大多数,只是“没那么极端”的版本。我们也有很多想说的话,很多想唱的歌,很多想画的画。我们也曾在半夜忽然被一个想法击中,也曾在公交车上忍住了没哭,也曾在一个场合里想大声说出“不”,最后还是吞下了。

我们也是“有东西在里面”的人,只是我们习惯了沉默。我们学会了吞回去。我们懂得了包装。我们慢慢练出了“表达得体”,却失去了“表达真实”。

**

你以为你是在创作,其实你是在救自己。

你以为你是在发作品,其实你是在发出“我还在”的信号。

你写的时候,其实不是在创造,而是在还原。你在把自己一点点从社会规则、从自我评价、从语言工具中剥出来,只留下一个真正“此刻的你”。

你哪怕写得断断续续,哪怕唱得不成调,哪怕画得像个孩子,都没关系。它是你身体的语音,是你存在的证明。它不是“为了别人理解”,它是你给自己的回应。

你告诉自己:“我没疯,我只是有话要说。”你告诉自己:“这不是任性,这是生存。”你告诉自己:“我必须这样活着,不然我就会慢慢死去。”

**

有时候,表达不是为了“说得更好”,而是为了不让自己失语。

当一个人长期不能表达,他的情绪、思维、经验会在体内像淤泥一样堆积。他会慢慢不再相信自己的感受、不再相信自己有能力建立联系。久而久之,他就和这个世界脱轨了。

你也许不会被诊断为自闭症,但你可能也有类似的体验:你越来越不敢讲自己的想法,因为你觉得没人听懂;你越来越不想表达感受,因为你觉得不重要;你越来越觉得沉默是更安全的选择。

可你知道吗?你想表达的冲动,就是你还活着的信号。只要你还有东西想说、想写、想画、想唱,你就还在,你就还在找出路,你就还没有完全被困住。

**

所以请你表达。

你哪怕一开始只能写一段毫无结构的句子,你哪怕只能哼一句旋律、画一个圆,你也表达。你哪怕不知道这段话有没有人看、这首歌有没有人听、这幅画有没有人懂,你也表达。

你表达的不是内容,你表达的是“我存在”。

你不是在传达什么结论,你是在说:“我经历了这一切,我想活下来。”

只要你还在发出声音,无论有没有观众,世界就还听得见你。哪怕只有你自己听见,也是值得的。

因为在你听见自己的那一刻,你已经不是孤岛了。

**

如果你读到这里,说明你也正在试图理清自己的想法。我们正在做一个【AI结构化表达陪跑群】,一起用AI把脑子里的混乱、卡顿、模糊一点点梳理清楚,把它们写出来、说出来、变成你的语言系统。你不需要会写,只需要愿意开始。不做课程,不讲方法,只一起动手,每天一点点沉淀属于自己的内容资产。

如果你也想加入,就来评论区告诉我,或者私信【陪跑】两个字,我把你拉进来。这篇就是我跟AI协作的产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