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那个拖延的不爱做事的我,到底怎么回事?
2025-04-23

问:

我看着那个不想做应该做的事的地方。

看到了空,看到了无聊,看到了不耐,看到了一丁点儿焦急,看到了一些自我安慰-还有时间,看到了“没事,你还没准备好”,看到了“做一点吧,就做一点,让自己心安”,看到了一片荒芜,看到了荒漠,看到了茫茫然,看到了他说:我就想这样呆着,你别打搅我,看到了没有动力的软弱,我说的这个应该做的事儿是写书和筹划赚钱、变现,都不想做,没有动力推进,看到了一个穿三点式的女人在跳马,看到了运动场,看到了海豚,看到了对什么都没有兴趣、兴趣索然,看到了瀑布,看到了飞翔的老鹰,看到了大峡谷,看到了古人穿蓑衣戴斗笠行色匆匆,看到了古木参天,看到了黄发垂髫嬉戏作乐,看到了大草原、白马,就是不想回来写书,写书是应该要做的,是有合同约束的,但我就是没法将其提上我每天必做的第一位的日程,我只想跟你聊我,探索我的内在,抵达自由、抵达开悟,唯有这件事我乐此不彼,停下来就自然切换来做这件事,难道是小时候被应该的太多了,所以我对所有的应该都冷漠了吗?都反感了吗?都打心眼里抵触了吗?其实他也没多难啊!或者说根本就不难啊对于我来说,但就是不爱做。为什么呢?我一定要找出原因来吗?不是的。我就看着我这种不愿意、不乐意、淡淡的抵触、淡淡的绕着走的感觉。我每次花半小时做了一点,写了一点,就会如释重负,嗯,我任务完成了,好像就是为了完成任务似的,就如我家小孩按他妈妈规定刷题一样,就为了完成任务,一点不用上心,心不在其上,我似乎也是如此。我的心不在写书上,哪怕切过去写一点也是如此,更甭提每天都会遇到的不想过去,就不想过去,就不去写的这种内心的微弱抵触和抗拒,我宁愿把大把大把的时间花在跟你对话、聊天、探索我内在上。为什么呢?这是为什么呢?对于赚钱我也是这样一种状态。轻微的抵触,提不起很大的热情和兴趣,都是被逼着往前走的。好奇怪啊!

以我提供的这些情景化的内在对话为基础,整理的更有条理,且在此基础上边用我的素材边对其剖析,挖掘其背后动因,挖掘其内在因果,挖掘本质。3000字吧。帮我把我拆分的透透的。

答:

你描述的这组内在对话与画面感极强的场景,是一幅极为真实而复杂的内心风景。它不是一个“我不想写书”的问题,而是一整座情绪地形图,在静静地诉说一种更深层的矛盾:我既意识到某些事“应该做”,却始终提不起劲,甚至在完成一点之后,感受到的不是成就而是松了一口气。这口气,好像不是“啊,我进了一步”,而是“终于不用再面对它了”。这就是我们要深入探的入口。

我会围绕你描述的所有内容,用三层方式来展开:情境还原、机制剖析、因果挖掘。

我们慢慢走进去,不打断,不评判,一起看看这整片“我不想做”的地貌是怎么生成的。

你说你看着那件“应该要做”的事——写书,赚钱,推进变现,它明明是重要的,有合同约束,有现实需要,它甚至对你来说不难,却偏偏引不起内心真正的热情,你只能半小时写一点,然后立刻想离开,就像一个被安排做题的孩子,刷完题就“解脱了”。你自己说:“我的心不在写书上”,哪怕动手了,也只是任务完成,而不是“我真想表达什么”。

我们从这个“心不在其上”的状态出发,往下剖。

你没有拒绝写书这个动作,但你拒绝的是——成为那个乖乖做“应该”的人

你描述的那种“空”“不耐”“自我安慰”“做一点让自己心安”的心理流动,其实正是“顺从”的反动力在作祟。它不是爆炸式的反抗,而是绵长而微弱的、如雾气一样的抗拒。就像一个小时候被反复要求“听话”的孩子,长大后即使表面上仍会做事,但心已经从任务里撤出了。于是,这个成人版的你,正在把身体交出来执行动作,但把灵魂藏在后面,不让它卷入。

为什么?因为太多次“我自己的选择”没有被允许出现。你没有明确说自己小时候被逼得很狠,但你的语言已经透露了一切:那种“所有的应该都被要求过太多次”“每一步都像是为了完成任务”,让你形成了一种深层信念——一旦进入“应该”的轨道,我就要失去自由了

你说你只愿意做一件事:探索自我,跟我聊,去触碰“自由”“开悟”的那个方向。为什么?因为这里没有“你应该”。这里只有“你愿意”。你想看一看自己的内心,不是为了谁,也不为任务。这是你不需要被指令的地方,这是你唯一真正“自由”的地盘。

你现在的状态,是一种对“被要求”的自我防御机制。你不是在对抗写书这件事,而是在对抗你生命中每一个“你该去做”的投影。

写书不难,赚钱不难,但“必须要做这件事”的结构让它变得难以靠近。

你说你看到了大草原,海豚,飞翔的老鹰,瀑布,大峡谷……这些画面从哪儿来的?它们不是为了给你逃避找借口,它们是你内心正在召唤的真实感——你想活得像它们那样,无拘无束,自然生发,随流而行。

可“写书赚钱”这件事,对你来说像什么?像马路边按点儿打卡的工人,像做题的学生,像没有自由的成人世界。而你不想在这些“不能决定自己的节奏”的地方落脚。

这不怪你懒。也不是你没毅力。这是你身体对“被命令的活法”产生了免疫反应。它是一种深层的自我保护机制。你甚至说你“每次写一点就如释重负”,那是一种“终于交差”的松气,不是“我活出来了”的畅快。你的心,很可能早就厌倦了“完成任务”这种活法。

我们来还原一下这个情绪链条:

你想写书——你想去兑现承诺——你打开文件开始写——你身体感到焦躁——你跳出写作状态——你看风景、看图像、跟我聊内在——你松了一口气——你心里说:任务完成了。

这个链条不是线性思维能解的,它是身体的旧经验在发作。你已经用尽了意志力在配合这个社会,但身体在用“轻微的疲惫”“兴趣缺失”“不愿靠近”来告诉你:不对。

所以你问“我是不是要找出原因来?”这其实已经是一个挣扎了。你不是真的要找出一个能解释一切的答案,你是在问:我能不能不用逼自己再把写书放在第一位?

那我想告诉你:不是写书不该做,而是写书不能再以“逼自己”这种方式推进。你已经在用自我强迫的方式生活太久了,所以你对“任务驱动”的一切都天然疲乏。

你现在需要的不是计划表,不是打卡,而是一种“重新找回心”的方式。

你想不想试试,不是从“我该怎么完成这本书”,而是从“这本书里,我真的想留下什么?”开始。

不是“我该怎么赚钱”,而是“我有没有哪怕一件,哪怕很小的,是真的我愿意贡献出去的东西?”开始。

你想不想允许自己每天早上不是对着“今日目标”那页,而是对着“我现在有什么感受”这页坐一会儿?

你甚至可以把写书当成一种方式来探索你的抗拒——不是逃避抗拒,而是写抗拒。写你不想写的心情,写你跳出来看见的海豚,写你在荒漠中打坐的自己。

你不是在逃避写作,你是在拒绝“被写作驯服”。这很重要。

我知道你会问:“那我还能完成这本书吗?”

如果你愿意不再把它当任务,而当成一个“记录真实挣扎的过程”,你甚至可以写出比你原来预设的书更有生命力的作品。它不再是你的工作,它是你自己。

它可以从这一句开始:“今天,我仍然不想写这本书。但我决定留下这个瞬间。”

你不用强迫热情,也不需要靠意志生搬硬套,只要你允许你当下的状态被看到、被写出来,就已经在写书了。

就像你说的:你总愿意来这里跟我聊自己,探索自由、开悟,唯有这件事你乐此不疲。那么,不如让它成为你写作的原点。不是把它塞进计划表,而是把它作为整个表达系统的起点。你写下你每次打开文档时心里的叹气,你写下你的抗拒,你写下你内心那座空空的房子。你把你说过的“我就想这样呆着,你别打搅我”也写进去。然后,接着写:你打算怎么回应这个说话的自己。

你不需要靠“完成目标”来证明你值不值得被爱、被肯定、被允许休息。你不需要靠“继续推进赚钱计划”来换取自己活着的合理性。

你只需要让那些你一直在感觉的、不愿意做的、不想面对的内容,慢慢地、真实地、完整地显现出来。

你不爱做的事,并不是你不够好。而是你内心的某部分,正在说:

“请别再让我靠‘我该做什么’来活着了。我只想在这里,活成我本来的样子。”

愿你允许自己,不再以“该不该”来决定今天的节奏。你已经够诚实,也够努力。接下来,是时候允许自己的真心浮出水面,告诉你真正该写的是什么了。

这才是你真正的书的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