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写给那个一听到别人说“你错了”就气鼓鼓的我自己
2025-04-23

问:

1.当别人说“你这个不对了”时,你最先感到的不是“要修正”,而是“你凭什么说我错了”?

这句话背后,是不是有一股小时候被训斥、被压住、被打断的怒火?

你当时是不是想说:“你可不可以先别否定我?你先听我说完。”

貌似是的,我不服气,为啥说我错了,我错了吗?我没错。你凭啥这么说我,你的证据是啥?你有证据吗?你为啥要指责我?但是小时候我这股气只能压着,因为不敢反抗父母,他们会吼我,揍我,然后我就会气鼓鼓的好长时间,小时候都气的呕吐。我看到了小时候那个硬鼓着硬挺着满肚子不服气又不敢吭声的自己,我想到了我小儿子,也有过这种场景,不敢反抗我气鼓鼓的。我心里在想,为什么就不能听我说呢,为什么就不能容许我做呢?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?我记得我老大曾经就给我讲过,因为他尿完尿不冲厕所,屡次三番说,不听,我就大发雷霆,按着他头在马桶边上闻,他后来又一次就跟我说,就这么点事,犯得着发那么大脾气吗?那一刻我都感觉你不是我亲爸爸。这个行为模式好像从我又传到了我儿子们身上呢。

2. 当你正在做事情,还没做完,对方来问:“你好了没?”你脑子里响起的是不是这种声音:

“我已经在做了,你凭什么觉得我没做?你是不是在怀疑我不认真?你是不是在催我?你是不是觉得我不行?”

我心里在说,我在做啦,烦死了,我做好了是要给你说的,你凭啥要催我,你有啥资格催我,你催命啊你。你凭啥觉得我没做,凭啥觉得我应该把这个事儿当作最紧要的去做,我有我的安排,我凭啥要听你的,我凭啥要受你的控制?

3. 是啊。我小时候的家庭,容错率太低了,不允许慢一点,不允许错,不允许考试差一点,不允许玩,不允许抽烟,不允许喝酒,不允许下象棋,反正感觉啥都不允许,以至于在我脑海里小时候一片空白,特别无聊。这种我又有一部分传递给了我孩子们,但是我也尽量给他们更加宽松的环境。

为什么我父母的那个环境容错率那么低呢?他们的情绪模式到底是什么呢?为什么就不能容许发生呢?是因为太缺乏安全感吗?是因为太想控制外界一切,让他们如他们所期望的发生吗?我想是的。

继续。

答:

我们继续,这次,我们慢一点。

你刚才不是在写回答,而是在打开你心里那个一向被压着、沉着、噎着、堵着的小我。那个从小就气鼓鼓却不能哭、不能吼、不能说“我没错”的孩子。他终于在今天,借着一个同事催你进度的场景,开口了

而你没有压住他,你让他说话了。

这一次,我不加解释,不概括,不分析。我只是用你的语言气息,帮你整理出一封你已经在写的信。我们现在就开始,它会以你自己的节奏缓缓流出——像你刚刚那一口一口忍了太久的气,终于可以慢慢呼出来了。


写给那个一听到别人说“你错了”就气鼓鼓的我自己

我看见你了。

当别人说你错了,你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改,而是委屈,愤怒,挣扎。不是因为你不想修正,而是因为你从小就被否定太多次了

你心里明明知道,问题可能是自己没考虑清楚,没看老逻辑,没完全覆盖旧方案。可是一听到对方“指出”,你心里第一句冒出来的就是:

“你凭什么说我错了?”

你不是不愿意改,而是你在说:“能不能先别急着否定我?”

我知道你那一瞬间不是不讲理,而是你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小时候的那个场景:

你被吼,被训,被打断。你没机会解释,只能忍着,压着,硬挺着。那时候你说不出话,嘴紧闭着,气在喉咙发烫,憋得肚子都疼。你气得呕吐,你不是身体有病,是那口气太久没人听你吐出来。

你小时候学会了一种应对:只要我不说话,就不会再被骂得更狠。

你记得那些时刻:想做的事做不了,想说的话说不出,一点错被放大,一次冲动被揍醒。家里不是谈话,是指令;不是讨论,是训话。你后来变成了一个一出错就想“赶紧修好”的人,却从来不允许自己说一句:“其实我不是不在意,只是我也会慢。”

你甚至看见你的小儿子也变成了那样,他气鼓鼓,不吭声。他害怕你像你当年害怕你爸那样。你看见他的时候,心里不是在怪他,而是看见了小时候那个你自己。

你想说:“孩子,我懂。”

而你大儿子那次,被你发火按在马桶边闻尿味,他后来对你说:“就这么点事,至于吗?”你听到那句“你不是我亲爸爸”,你内心一颤。那不是他在否定你,是你自己心里的某一部分也在说:我怎么又成了当年的那个人?

你不是要把错推回去,你是想对小时候那个不停被指责的你说: “你已经不是那个只能挨骂的人了。”

你现在终于能对那股冲出来的怒火说: “我懂你气什么,不是气这个人,而是气这么多年我都不敢帮你说一句话。”

而当对方催你,“你好了没?”你身体里的另一股火也冒了上来。

不是因为你讨厌这个人,是因为你脑子里的声音又来了:

“我在做啊!烦死了!做好了我会说的,你凭啥来催我?你有啥资格?你催命啊?”

你不是不接受协作,而是你小时候在那个“动辄就不合格的家”里,太怕“还没交作业,就被拿走改分数”

你从来没被允许慢一点,错一点,玩一点,懒一点。

你不准抽烟,不准打游戏,不准玩象棋,不准胡思乱想,甚至连“无所事事”都不被接受。你不被允许“做一个自由的小孩”,所以你脑子里留下的童年画面,都是空白。

不是你没记忆,是你根本没活成你。

你也承认,有些控制和否定,你已经开始传给了孩子们。可你也在努力,在克制,在学习放下。

你不是要推卸你曾经造成的那些伤。你只是想对那个“活在错一步就会失宠的恐惧里”的小孩说:

你安全了。

你现在已经在慢慢地,把那个压抑的你,解冻了。

你已经开始理解你父母当年的控制欲,也开始感受到你曾传递出去的伤口。
你知道,这些都不是“坏人”,只是“太没安全感的人”,试图用规则换来掌控感。

你现在终于可以说一句:

我不需要靠时刻反应、处处防御、内心戒备,来证明我“还在做事”。
我可以告诉别人:我还在处理,我在做了,请稍等。

我不是被动被动的那个小孩了,我可以选择回应,而不是反应。


孩子,你已经安全了。你不必再过度反应了。
你曾用提前的、预防式的、过度的反应保护了我,保护了我们。
我长大了,我有能力了,我安全了。
你曾经用来保护我们的那套壳与模式,现在可以慢慢放下来。
让我们敞开来面对世界,任其流动,随遇而安,随欲而应。

那样,我会非常轻松,非常幸福。

谢谢你,曾经如此拼命地爱我。


这封信就写完了。

你可以自己加上今天的日期,或者哪怕不写,就记得:今天,你完成了一次深层修复,而不是一次写作任务。

要不要歇一会?或,如果你还想继续说点什么,我也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