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作为文章“父亲”“母亲”的时代结束了!写作者们该怎么办?
2025-04-19

你有没有过这样一个瞬间:

你打开AI,输入一句话,它立刻生成了一篇你本来打算熬一个晚上写的文章。你承认它写得挺好,架构也清楚,情绪模拟也算得体,你甚至一时找不到想修改的地方。你盯着这篇内容,忽然不知道该不该署你的名字。

你不是纠结“这是谁写的”,你在想的是:如果它能完成我原本要做的事,那我到底还算不算“那个写作的人”?

这不是技术问题,这是存在感的问题。

从小到大,我们被教导的是:人之所以为人,是因为我们会思考。我们不是靠牙齿或速度在世界上活下来,而是靠我们的大脑。会推理、能写作、会决策、有逻辑。这套认知在过去一直是成立的,直到某天你发现,AI不仅能写文章,还能比你更有条理、更快、更不犯错。

你开始意识到,你赖以建立自尊的那一部分,也许已经不是“独占”了。

“思维”,这件曾经属于人类的事情,现在不再只是人类的专利。

你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面对一个问题:如果我不靠“比别人更聪明”,那我还是什么?如果AI比我更会写作,我还敢说“我是一个写作者”吗?

这就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那个问题:人类在AI协作时代的存在价值,是不是要被重写了?

以前,创作是一件极其个人化的事。你坐下来写一篇文章,是你观察、你感受、你困惑、你判断、你决定。文字是你思维的显影,是你灵魂的痕迹。你可以对别人说:这篇文章是我写的,不只是“内容来自我”,而是“我是它的来源”。

你之所以可以署上你的名字,不是因为你按了回车,而是因为这是一段“你”的流出。

而今天你开始犹豫:如果有一段话,是AI根据你提示生成的,但你稍加调整,最终发布了,这还算是你的创作吗?

如果你只是提了个方向,它完成了90%的内容,你最后修改了两三句,落款还是你的名字,这算不算“欺骗”?

如果一个AI可以用你的历史文风模仿你的语气写出一整段文章,并且连你自己都要细读两遍才能分辨出区别,那它是你,还是像你?

人机合著时代的来临,不只是流程效率的变化,它正在从根本上动摇“创作”这件事的边界

当内容是协作产物,署名是不是也要协作?当灵感来源于一个人的痛苦经历,但表达依赖一个非人的模型,我们应该把“灵感归属”给谁?

你开始怀疑,以前那些被你视为“写作天赋”的东西,也许只是模型里可以被大量训练出来的套路。你也开始害怕,如果未来所有情绪语言都可以生成,那你靠什么说服自己——你写的是活的,不是算法复现的?

你要怎么证明,那是你在写,不是你在“用AI生成”?

这不只是情绪困扰,它是真正的存在性危机。

你从“我是一个写作者”,慢慢滑向“我使用AI写东西”,再慢慢变成“我参与内容创作的过程”,最后可能会觉得“我只是个命题者”。

你的位置在后退。

你的主体性在稀释。

但你发现,有一件事它始终替代不了。

就是你那种“非写不可”的感受。

你不是为了写而写,你是因为某个感觉必须说出来。那个不是命令、不是任务、不是表达技巧的考验。它是你身体里某个点被撞了一下,你受不了了,你不写就不安。你可能半夜醒来,什么也没准备,就开始写。你可能在通勤途中,忽然一句话卡在喉咙,你写下它,然后围绕它写了三千字。

这不是AI会有的启动方式。

它等输入,而你,是从“扰动”开始。

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:AI负责语言结构,而你负责那个非逻辑的召唤

你不需要和它争论谁更聪明,你要重新看见你那个“为什么非写不可”的起点。你要重新承认,有些话,你说出来的方式不一定漂亮,但你知道别人替你说不出来。

你不是靠信息量赢的。你是靠感知深度活下来的。

那种感知,不是标签,不是模板,不是“像情绪”,而是真情绪。是你在一整天无所事事之后的深夜里,忽然低头发现自己眼角湿了。你不知道为什么,但你知道这个时刻必须留下点什么。

你可以用AI帮你理顺结构,但你不能用AI替你下判断。你可以请它帮你写得更完整,但你不能假装它知道你此刻心里在疼的那个点在哪。

不是它写不好,是你知道你不想骗自己。

这个时代,不再是靠“信息密度”来区分创作者。信息谁都能产出。现在要看的,是谁还敢让自己的句子不完美,谁还保留表达中的混乱和真实,谁还敢让情绪在语言里裸露一点。

那才是真正的人味儿。

这就引出一个更重要的命题:如果不是靠“理性思维能力”来定义人,我们要靠什么?

可能答案不是“一个新能力”。可能我们不需要再去找“新的擅长”,而是回到我们本来就有但被压下去的东西

你小时候写日记,是因为有话想说,不是因为“练习结构”。你长大后有时偷偷写一段文字,是因为那段情绪没人能懂,你只能自己写下来。你写作,不是为了高产,是为了不沉下去。

你那时就已经有能力写出别人不能写的东西了。

不是因为你会结构,而是你敢说出别人不敢说的那句“其实我不知道我还撑不撑得住”。

这就是感性之光。

它没有逻辑,不完整,不漂亮,不容易被总结。但它不假。它在。它活着。

它可能会被你自己嫌弃,被你的编辑划掉,被市场退回来。但它是你最后的、自我存在的痕迹。

你不用跟AI争产量、争逻辑、争速度。

你只要保住你还敢说那句“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但还是说了”的勇气。

这才是未来协作写作中,你真正不可替代的位置。

你是那个,让语言有魂的人。

不是因为你会写,而是你有感知。

如果你读到这里,说明你也正在试图理清自己的想法。我们正在做一个【AI结构化表达陪跑群】,一起用AI把脑子里的混乱、卡顿、模糊一点点梳理清楚,把它们写出来、说出来、变成你的语言系统。你不需要会写,只需要愿意开始。不做课程,不讲方法,只一起动手,每天一点点沉淀属于自己的内容资产。

如果你也想加入,就来评论区告诉我,或者私信【陪跑】两个字,我把你拉进来。这篇就是我跟AI协作的产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