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觉知与创造力】第五篇《欲望的幻象,如何偷走了创造的真力》
2025-04-11
很多创作者的痛点并不在“没有创造力”,而在“创造力早已被掏空”。被什么掏空?不是时间,不是能力,而是——欲望。
那些看似“激励你不断创作”的欲望,实则悄无声息地掏空了你内在的真力。想被看见、想火、想赚钱、想证明自己有价值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“谁”,这些听起来很有动力的渴望,其实是你和真实创作之间最厚的一层遮蔽。
你越想通过作品抵达某种“结果”,你和创造的源头就越远。不是因为这种想法错,而是因为这种欲望的本质是“抓”,而不是“让”。
真正的创造力来自松开,而非抓紧。
觉知带来最初的觉醒之一,就是让你看清:原来我不是在创作,而是在“设法达成某种期待”。你写的每一个字、做的每一个决定,其实都在服务一个心理目标,而非一个纯粹表达。你在问:“写这个能带来什么?”而不是:“这个是否正在我心中自然生成?”
于是,创作变成了工具,变成了交易。你拿它去换影响力、换认可、换意义感。但这样换来的东西,很快又会空掉,因为它永远无法真正填满你内在的匮乏。
觉知就是这时候来敲你门的那位朋友。它不指责你,而是陪你一起往内看,看看你写的第一句话、说的每个观点、构建的每个形象,背后是不是藏着某种“想要得到的东西”。
而这“想要”,正是你疲惫的根源。
不是创作让你累,是你在创作里不断索取的姿态让你耗尽。你不再是流动的通道,而是紧张的猎人,时刻在打量外界有没有回响、有没有点赞、有没有认同。
你以为这是对未来的掌控,其实是对当下的逃避。你逃避面对那个“现在还没被看见的自己”,逃避面对那个“作品可能无人回应的风险”,你用未来的幻象安慰自己当下的不安。
而觉知的邀请,是:不如你就站在这个不安里,什么都不做,只是感受它,看看它的形状、颜色、重量。当你不再想逃,它也就不再伤人了。
欲望是个高手,它擅长伪装成“梦想”“目标”“驱动力”。但觉知能识破它,看穿它其实只是恐惧的影子,是“不够好”的恐惧,“被忽视”的恐惧,“没有意义”的恐惧。
你越想通过创造来掩盖这些恐惧,它就越是拽着你绕圈,让你一直在表达,一直不满足。
而你若能在觉知中安住,不是压抑欲望,而是看清它、穿透它,欲望便不再是你的主宰,而是被你温柔注视的一阵风。你看见它来了,也允许它走,而你自己,依然安然不动。
那时你再去创作,就不再是为了获得,而是为了回应;不再是向外追逐,而是向内靠近;不再是证明自己,而是和真实对话。
真正的创造不是欲望的满足,而是穿透欲望之后那一刻的清澈。
你会发现,最动人的作品往往不是“我好想表达所以表达了”,而是“我什么都不想了,反而它自己来了”。
by 楠哥 红尘炼心,知行一体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