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内化矛盾论】第十七篇 · 拉扯不是敌人,而是觉醒的开端:我与我之间的持久战
2025-04-11
《矛盾论》的前十六篇,我们拆了结构、讲了历史、穿透了系统。到了最后一篇,我们把矛头收回来,指向那个最复杂、也最沉默的矛盾:你自己。
不是你与父母的矛盾,不是你与体制、职场、社会的矛盾,而是你与你自己之间,持续、反复、说不清也断不掉的内在拉扯。
这是毛泽东没有直接谈,却已经深藏于“矛盾的普遍性”和“内因决定事物变化”的命题中的深层地带。
每一个活着的人,几乎每天都要面对这种内在对抗:
你想自由,又害怕没有归属。
你渴望表达,又惧怕暴露。
你想放下控制,又忍不住预设所有细节。
你一边喊着“我不想讨好”,一边又下意识对每一个眼神都小心翼翼。
你明知道这样活着让你疲惫不堪,但你就是迈不出那一步。
这一切,不是因为你懦弱,而是因为你在打的,是一场结构性持久战——不是你对抗外部,而是你体内的两个“我”,正在争夺主导权。
一个“我”,代表你的生存结构——它是你在原生家庭、社会教育、系统化管控中,为了适应环境、争取认可、减少惩罚所建构出来的版本。它谨慎、规整、逻辑清晰,它熟悉规则,也熟悉如何隐藏伤口。
另一个“我”,代表你的本源结构——它是那个从小被压下去的真实冲动、未经社会编码的存在欲、对真相的直觉感知、对自由的天然走向。它不爱妥协,也不懂讨好,它只是想活成自己。
这两个“我”之间,并不是简单的选择关系,而是一场结构性的矛盾。就像《矛盾论》中反复说的:任何事物内部的矛盾,都是推动其发展的动力源泉。
你的自我演化,不是靠“彻底否定一个,成全另一个”,而是靠你不断穿越这种拉扯,不断调试这两者之间的张力结构,最终生长出一个能够容纳张力而不自我崩溃的你。
所以,拉扯不是你走错了路。拉扯,是你意识开始觉醒的证据。
你开始不再完全相信那个被训练出来的“乖我”,你也还未真正拥有那个“自由我”。于是你就在中间,被撕扯,被反复质疑,被迫一遍遍问自己:
我到底是谁?
我为什么会这样?
我还有没有别的可能?
而这些问题,正是矛盾内化后的第一次自我叩问。
从毛泽东的结构角度来看,这种“我与我”的矛盾,其实是最根本的“主要矛盾”。其他所有外在矛盾,都是这个内部结构的外化投影。
你之所以会在人际中敏感、在选择中焦虑、在表达中犹豫,是因为你的内在“主导我”并未真正统一。你还在两个“我”之间找平衡——其实你想要的,从来不是平衡,而是“整合之后的行动自由”。
这个整合,不是和稀泥,而是像前面我们讨论的“合二为一”那样:在冲突中识别各自的能量价值,在拉扯中设计出新的结构秩序。
你不是把“自由的我”杀死,也不是把“顺从的我”彻底掀翻,而是让这两股力量在一个更大的框架下,重新排列主次,重新定义边界,重新建立节奏。
这场持久战,没有终点。它不是一个阶段性的“我想通了”“我彻底放下了”,而是一种“我知道我在被拉扯,我也知道我如何在拉扯中前行”的觉知能力。
它像一口井,你永远可以往下打,打到某一刻你终于不再把对抗当问题,不再把拉扯当失败。
你终于能说:
我有时候想逃,有时候想留。
我有时候很笃定,有时候又软下来。
我有时候想赢得世界,有时候又只想坐在阳光下喝茶。
这时候你明白了:
真正的稳定,不是我不动摇,而是我即使动摇,也知道我从哪来,要往哪去。
这场拉扯的终极意义,不是分出胜负,而是逼你从中长出一个全新的你。
这个你,不再被对立撕扯,而是能在张力中作舞。
by 楠哥 红尘炼心,知行一体。
发表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