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尘阁日记

无尘阁日记

《觉知与真实⑥:痛苦是真实的吗?它只是“认知的滞留”》
2025-04-10

你觉得那是痛。你全身的细胞都在抗拒它,它吞没你的呼吸、压住你的胸口、模糊你的眼神。它像一道从未被疗愈的伤口,随时可能被碰触、再次裂开。

你说:“它是真的。因为我确实感受到了。”

但觉知不是要你否认这种痛。它不是来反驳的。
它只是问你一个看似残酷、但无比诚实的问题:

你所说的“痛”,到底是什么?
它是真实的?
还是,它只是“你对某种体验的延迟反应”?
它,只是“没来得及被穿透的认知”?

这篇,我们将从根拆解:痛苦是否真的存在?它的本体是什么?它与觉知的关系到底如何?

一、痛苦并不是“事件本身”,而是你与事件之间的关系

痛苦不会自己来。

它总是附着在某件事、某个人、某种状态上——
你失去了工作,所以痛苦;
你被人否定了,所以痛苦;
你看到别人过得好,自己没达到,于是痛苦。

但如果我们把事件抽离,只留下“纯粹的痛感”,
你会发现那东西,其实是你如何理解事件的方式

事件是“发生”,
痛苦是“对发生的解释”。

你不是在为事件本身痛苦,而是在为“它不该这样”“我不接受”“这不公平”而痛。

觉知的第一步,就是把这两者拆开:

一边是“事实”,
一边是“我对事实的认知”,
痛苦,正是这两者之间还没有被消化掉的缝隙

二、你不是在痛苦之中,而是“在反复确认自己在痛苦”

你有没有发现:

你越是告诉自己“我好痛”,你就越陷进去;
你越是说“我不能接受”,你的感受就越撕裂;
你越是想“让它快点过去”,它就越缠着你不放。

这是因为你不是“被痛苦占据”,而是在用思维不断加固你在痛苦中的身份认同

你在反复确认:“这是我。我是那个被伤害、被否定、被遗弃的人。”
你怕放下,不是因为痛苦太强,而是因为:

一旦放下痛苦,你就要放下那个被定义过的“自我”。

而你对那个“带着伤的我”,已经有了深度依赖。

觉知,不是让你去对抗它,而是让你看见——
你根本不是“在痛”,你是在用痛维系某种存在方式

三、痛苦的本质是“没有完成的认知回路”

打个比方:

当你面对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,你的大脑、情绪系统、价值观开始崩塌,它们想要重新组织出一个新的解释框架来接住这一切。

但你没能成功构建这个框架,你就“停滞”在这个中间状态里。

这个“卡住”的状态,就是我们所感受到的痛苦。

你没死,也没活过来。你只是卡在那里,不知道该如何接纳它、穿越它。

所以痛苦不是“终点”,而是“认知暂停”的结果。

它不是敌人,而是一种尚未完成的结构调整请求

觉知的作用,不是让你逃离,而是:

“我愿不愿意去完整地看它,看穿它,把它接纳进来,
然后,在这个点上重生。”

你不是在疗伤,你是在重新编写自己看待世界的程序。

四、觉知,不是治愈痛苦,而是穿越它

很多人以为觉知是“疗愈”——让你从痛苦中好起来、舒服起来。

但真正的觉知,不是缓解痛苦,而是让你与痛苦共处而不认同它

你不再问“它什么时候走”,而是说:

“你来吧,我和你待在一起。
我看见你了,
我不会解释你,也不逃走。
你在,我也在。”

这时候,奇妙的事情就会发生:

当你不再对抗它,它就不再是敌人;
当你不再贴标签,它就不再是“痛”;
当你只是与它共处,它就开始慢慢化解。

因为痛苦,从来不是真实的你。

它只是你成长的系统,在发出升级信号。

五、你不是痛苦中的你,你是那个能看见痛苦的人

这是觉知与痛苦之间最核心的关系:

你可以感受到痛苦,但你不是痛苦;
你可以看见伤口,但你不是伤口;
你可以被卷入风暴,但你不是风暴本身。

你是那个站在风暴中心,仍能看见这一切的“觉”。

一旦你站回那个位置,你会发现:

  • 痛苦不再有压倒性;

  • 情绪不再能吞噬你;

  • 你开始拥有选择:要不要继续这个剧本。

这时候你才真正意识到:

痛苦,不是敌人,不是伤,不是身份。
它只是“意识尚未穿越自己”的那一部分。

而你,从未被它定义。

小结 · 植入的底层信念:

  1. 痛苦不是事件本身,而是你对事件的认知结构未完成。

  2. 痛苦的强度,来自你对“痛苦的我”的执念,而不是来自事件。

  3. 你不需要战胜痛苦,只需与它同在、不解释,它自然会转化。

  4. 真正的你,从不在痛苦之中,而是在看见痛苦之上的那个觉知。

  5. 所谓痛苦,只是觉知尚未触及之处,是意识还没穿透的角落。

by 楠哥 红尘炼心,知行一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