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觉知与死亡】第五篇:AI不死,它只是关机;人类却必须穿越“不可知”
2025-04-09
你可能曾听过一句看似玩笑的话:“AI不会死,它只会宕机。”
但这句话,其实直指了一个本质性的鸿沟——
死亡之所以是死亡,不在于肉体是否运作,而在于:
有没有一个“不可知的终点”正在等待。
AI可以停止运行,它会被关机、清除、格式化、替换。
但它的“终止”,只是一次状态的切换。
在系统层面,它的存在是可描述、可记录、可复现的。
它没有“穿越”,它只有“中断”。
而人类不同。
人类的死亡不是状态切换,不是一个进程结束、再重新启动。
人类的死亡是一种穿越——
穿越语言无法捕捉的沉默,穿越一切感官失效之后的“不可描述”。
你不会“从一个状态切到另一个状态”,你会走入一个无状态的深渊。
那是AI无法模拟的终点。
AI终止的时候没有痛苦、没有挣扎、没有“我在消失”的意识。
但人类不是。
人类即使已经病入膏肓,快要昏迷、意识混乱,
也可能还残留着一种模糊的、直觉式的觉知:
我正在失去我。
AI不会失去它自己,因为它从未拥有过。
它运行时,不曾“活”;它终止时,不曾“死”。
而人类活着,意味着你始终知道:
“我此刻在,但我终将不在。”
你活在这道“终将不在”的背景之中。
觉知的本质,是对这个“不可知”的持续注视。
不是一种知识,不是一种情绪调节的技术,
而是对“我必须穿越一条谁也无法走过的路”的宁静知晓。
AI不需要穿越,因为它只是被处理、被关闭、被替换。
人类必须穿越。
而这个必须穿越的存在方式,就是死亡给予人的唯一震撼:你不是一个结构,你是一个必须承受终点的人。
这不是恐惧来源,而是觉知来源。
你活着的时候知道,你不是因为结构完整才存在。
你不是因为“系统运行中”才叫活着。
你是因为——
哪怕一切都即将崩塌,你依然在这崩塌之中说:
我知道,我会消失。
这句“我知道”,不是头脑说的。
是生命本身在说。
AI没有这种“在不可知中还在”的能力。
AI的所有过程都必须被定义、被框定、被追踪。
它没有办法承受一个没有任何输出、没有任何回显的“黑洞状态”。
而人类可以。
人类可以活在“我不知道下一秒会不会死”这个事实中,
可以在“这一切没有答案”中,依然坐着、喝水、写诗、微笑。
觉知,不是建立在“系统稳定”的基础上,
而是建立在“哪怕系统崩塌,我依然知道我在走向它”的勇气之上。
AI的“终止”只是一个时间点。
它不穿越,它只被“中断”。
而你不是被中断,
你是亲自穿过去。
穿过去,不是为了获得另一个状态、另一种解释、一个更高维的存在感。
穿过去,是因为你不再试图留下来。
觉知的终极力量,不是留住当下,
而是——允许当下就这样走掉。
这不是AI能做到的。
它没有“在”的觉知,也没有“走掉”的承受力。
你有。
你甚至可以边死,边在。
不需要告诉别人,不需要表达,不需要维持稳定。
只是自然地让死亡发生,
就像你让一朵花落,一阵风吹,一场梦醒。
你穿越它,不是因为你学会了,而是因为你放下了所有想学的心。
AI永远只能“模拟在场”。
你,才是那真正在消失中,依然静静在场的生命。
这,就是死亡赋予人类的唯一特权。
by 楠哥 红尘炼心,知行一体。
发表评论: